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CGO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中断实验进行了研究,发现二次再结晶升温过程中,仅在异常长大开始前,高斯晶粒尺寸明显大于其他晶粒,且不同取向晶粒的数量与脱碳退火时的特征一致.高斯晶粒晶界上MnS等抑制剂的优先粗化使高斯晶粒能够率先发生异常长大,且只有晶界弯曲严重或经过很小的生长几个晶粒就能合并的高斯晶粒才能成为二次晶核.在高斯晶粒异常长大过程中,晶界形貌参差不齐,呈岛屿状.研究表明:高斯晶粒独特的生长方式,可能是使二次再结晶能很快完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测量和计算了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后再结晶百分比、晶粒尺寸、取向差分布等参数,分析了再结晶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晶粒大小、微观取向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温度(810、840、880 ℃)下退火3 min后,再结晶均充分完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长大.拥有{100}面织构的晶粒比其他取向晶粒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侵蚀后晶粒凸出于试样表面.880 ℃退火后的小尺寸晶粒周围多为小角度晶界,不易迁移,不易被侵蚀.  相似文献   

3.
粗大奥氏体晶粒中应变诱导铁素体形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粗大奥氏体经不同应变后的淬火组织,分析应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特点.结果表 明: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应变诱导铁素作的形成方式;在形变初期粗大奥氏体(~250-μm)应变诱 导铁素体主要在晶界、退火孪晶界形核,随应变增加,可通过形变带形核:而尺寸较小的奥氏体 (~7 μm),铁素体形核主要在晶界;随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形变带上形核比例明显提高,而在 晶界形核的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中温含铜取向硅钢与普通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组织和织构特征,分析中温含铜取向硅钢独特的织构演变规律及其对二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有利于高斯晶粒长大的强γ取向线织构,中温含铜钢需经过回复退火处理和高温退火阶段慢速升温。回复过程中γ取向线晶粒储能降低,同时慢速升温有利于γ取向线晶粒的形核和再结晶。中温含铜钢的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超过1000益,由于初次再结晶晶粒组织以γ织构为主且非γ取向线晶粒较少,导致最终二次晶粒尺寸超大且晶界圆滑,二次再结晶机理以择优长大为主导,超大的二次晶粒尺寸导致最终成品的铁损升高,但通过激光刻痕处理后,整体铁损的降低效果比二次晶粒较小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初始晶粒尺寸的 Hastelloy C-276 合金经冷轧变形后,分别采用一次退火和二次退火方法进行热处理,其晶界特征分布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初始较大晶粒组织有利于晶界特征分布的优化,特殊晶界比例比小尺寸晶粒组织提高了近10%,达到了78.8%,同时形成了平均尺寸为200μm晶粒团簇组织.在相同晶粒尺寸条件下,采用二次退火工艺可以明显改善合金的晶界特征分布,∑3n晶界比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形成了良好的团簇组织.这是由于较多的非共格∑3晶界,容易产生∑9和∑27晶界,从而形成更多的三叉晶界,阻断了大角度晶界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微合金化的铝合金A356的晶粒尺寸、晶界类型、晶界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究微合金化后晶粒尺寸和晶界特性对铝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元素比例的变化,晶粒的尺寸、晶界中特殊晶界特征和比例以及晶界的取向差角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当元素比例达到La质量分数0.15%、Y质量分数0.2%时,晶粒细化最为明显,Σ3晶界所占比例最高,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明显提高,耐腐蚀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对取自工程试制的大口径B10白铜管坯进行晶界工程处理:经21%冷扩径拉拔变形后进行成品退火,随后空冷。采用EBSD、SEM、EDS、XPS和失重法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拉拔态B10白铜管材晶界特征分布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再结晶退火有助于优化拉拔态B10白铜管材的晶界特征分布和提高耐蚀性能。B10白铜管冷拔变形21%,在720℃退火10 min时,低ΣCSL晶界的比例达到73.25%,形成了大尺寸的“互有Σ3n取向关系”的晶粒团簇,具有最优的晶界特征分布。海水浸泡腐蚀52 d后,B10白铜表面主要形成保护性的Cu2O膜;基体的腐蚀形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由剥蚀转变为晶间腐蚀。其中在720℃退火10 min的B10白铜管材具有最高比例的低ΣCSL晶界、最大的晶粒团簇平均尺寸和较少的接近<111>取向的晶粒,同时腐蚀表面易形成较厚且愈致密的Cu2O膜,表现出较佳的耐蚀性能,其浸泡腐蚀速率相比于拉拔态B10白铜管材降低了24.3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取向硅钢制备过程中常见的两种冷轧工艺,主要研究了一阶段冷轧与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对初次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工艺制备以Cu2S为主抑制剂的取向硅钢,其初次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81μm,高斯晶粒的体积分数为06%,迁移性强的重位点阵晶界(Σ5+Σ9)和高能晶界(20°~45°取向偏差角)所占比例分别为18%和504%.与一阶段冷轧工艺相比,其初次再结晶晶粒较细,且高斯晶核与特征晶界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利于高斯晶粒发生二次再结晶.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变形量高纯铝试样的变形行为和退火后三叉晶界及晶界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后三叉晶界附近的点对原点的取向差与泰勒因子及施密特因子有很好的一致性.具有较大施密特因子或者较小泰勒因子的晶粒的取向差较大,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取向差的最大值也增大.Kernel平均取向差(Kernel average misorientation,KAM)图表明塑性变形时,三叉晶界和晶界处应变集中.对于冷轧变形量为17%的三叉晶界,施密特因子最大的晶粒内部滑移带终止于晶内,主要原因是相邻晶粒变形时为了相互协调,晶界附近的晶粒间发生了较大偏转,出现了晶界影响区外;对于变形量为35%的三叉晶界,除了出现晶界影响区外,在施密特因子最大的晶粒内三叉结附近出现了折痕.随后试样经过第一次400?C退火15 min,三叉晶界及其相关晶界发生了迁移,并且晶界在原来的位置留下了鬼线.晶界都是由施密特因子较小的晶粒向施密特因子较大的晶粒迁移,也就是由硬取向的晶粒向软取向的晶粒迁移,并且迁移后晶界变得更弯曲,晶界的迁移距离比三叉结的大,说明在此温度下退火后,三叉结对晶界的迁移有拖曳作用.三叉晶界及其晶界的迁移量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因为变形量大、储能高,给三叉晶界及晶界提供的驱动力也大.最后试样经过第二次400℃退火17 min,为了降低第一次退火后残留的应变能,晶界又进一步迁移.  相似文献   

10.
超低碳高强度烘烤硬化钢板退火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金相观察和极图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回复阶段,再结晶晶粒和结构均未出现;再结晶完成阶段.由于具有较高的冷轧变形储能,{111}取向的晶粒优先形核、长大;晶粒长大阶段,{111}取向的品粒吞并其他取向的品粒而继续长大并趋于均匀;通过增大退火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来延长品粒长大阶段是提高深冲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晶界特征分布对304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的冷轧变形及在1 100 ℃退火5 min,使304不锈钢中的低ΣCSL晶界比例从固溶处理后的49%提高到75%(Palumbo-Aust标准).采用C型环样品恒定加载方法,在pH值为1.5的沸腾25%NaCl酸化溶液中进行应力腐蚀实验,低ΣCSL晶界比例为75%的样品在浸泡120 h内没有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而低ΣCSL晶界比例为47%的试样在浸泡24 h后就产生了应力腐蚀裂纹.由断口形貌观察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表明,开始发生的晶间腐蚀会成为后来应力腐蚀开裂的裂纹源,应力腐蚀开裂由最初的沿晶转变为穿晶形式.低ΣCSL晶界比例提高后的试样因其抗晶间腐蚀性能较好,抑制了在Cl-环境下应力腐蚀裂纹的萌生,因而提高了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掺杂对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CaCO3和Bi2O3掺杂及烧结气氛对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磁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CaCO3存在于晶界,合适的CaCO3掺入量会使晶界明显,晶粒均匀,起始磁导率增加.同时由于Ca^2 与Si^4 共同形成高电阻的晶界层,能够改善材料的起始磁导率的频率特性.由于Bi2O3在烧结过程中分布在晶界,掺入Bi2O3促进了晶粒生长.为了减小烧结样品内部和外部氧含量的差别,必须通过控制烧结气氛,保证Zn^2 尽可能少挥发,同时防止Fe和Mn离子变价,从而避免起始磁导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EM)观察和分析了SrTiO3陶瓷中洁净晶界的结构,提出了晶界处原子排布模型,用弹性位错理论推出了描述晶界能与晶粒间失配角关系的方程。晶界能由晶界核心能和伴有晶界应变场的弹性位错能组成,通过对[郾1]和[110]倾斜晶界晶界能的模拟,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金属间化合物Ni3Al中的硼晶界偏聚特性的AE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俄歇能谱仪研究了不同化学计量比NiAl金属间化合物硼在晶界偏聚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硼在Ni3Al的各个晶界偏聚存在着不均匀性,硼在晶界的偏聚范围只有几个原子层,晶界结构及晶界化学环境是影响在晶界偏聚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碳钢,测试了不同预变形量下的烘烤硬化性能;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及电子探针技术分别分析了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晶界特征和晶界元素偏聚。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不断增加,烘烤硬化值不断增大;钢中小角度晶界不断增多,但总体上大角度晶界还是占主导地位。退火态和不同预变形量下的烘烤态均存在碳元素在晶界处偏聚的现象,锰元素没有晶界偏聚。  相似文献   

16.
The selective abnormal growth of Goss grains in magnetic sheets of Fe-3%Si (grade Hi-B) induced by second-phase particles (AlN and MnS) was studied using a modified Monte Carlo Potts model. The starting microstructures for the simulations were generated from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orientation imaging maps of recrystallized samples. In the simulation, second-phase particles were assumed to b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the initial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Zener drag effect of particles on Goss grain boundaries was assumed to be selectively invalid becaus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Goss grain boundari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normal growth of the matrix grains stagnates because of the pinning effect of particles on their boundaries. During the onset of abnormal grain growth, some Goss grains with concave boundaries in the initial microstructure grow fast abnormally and other Goss grains with convex boundaries shrink and eventually disappear.  相似文献   

17.
在MMS-2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在1 0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进行了高温压缩实验,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其晶体取向和晶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速率时,铁素体晶粒出现〈111〉∥压缩轴织构;在高应变速率时,〈001〉织构又明显增加.铁素体晶粒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变得细小,而小角度晶界数量增加;在应变速率为10 s-1时,形变后奥氏体晶粒得到了〈110〉织构.应变速率的增加使奥氏体晶粒变大,小角度晶界数量增加.奥氏体相在小应变速率条件下变形可以获得更多的Σ3孪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