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属网增强型杨木单板层积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讨论了酚醛(PF)树脂胶、环氧树脂胶和聚氨酯(PU)树脂胶等3种胶粘剂用于金属网与杨木单板胶合的情况;研究了用不同金属材料、不同规格的金属网,在不同的组坯条件下压制的层积板的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网对杨木单板层积材(LVL)的弹性模量(MOE)、静曲强度(MOR)等性能的增强效果比较显著,而且金属网目数是影响层积板胶合强度、MOE、MOR等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经济性与工艺可操作性,用酚醛胶(PF)作为这种复合材料的胶粘剂,并且用40目的不锈钢网与杨木单板胶合时,层积板的胶合强度达到国家标准GB9846.12—88中Ⅰ类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竹帘板胶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次正交施转组合设计为数学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五个变量因子对竹帘板胶合强度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了回归方程,并利用正交设计计算法优化了工艺。结果表明:当选用涂胶量225g/m^2,增强剂添加量8%,热压条件:温度105℃,压力3.65MPa和加压时间8.4min的优化工艺时,胶合强度达到了回归方程的预测值1.36MPa,超过日本普通2类胶合板要求。此外,竹片间隙对胶合强度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的表面胶合强度进行测量研究,分析了表面胶合强度测量过程和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并逐项的分析评定,计算出表面胶合强度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最后得出了游标卡尺与万能材料试验机仪器设备误差和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是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表面胶合强度不确定度评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醋酸乙烯乳液 (PVAc)胶合柳安单板的对比试验 ,初步探索了垫板电势差的存在对柳安胶合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垫板间电势差值对柳安胶合强度有极显著的影响 ;柳安单板涂胶量为 30 0 g m2 ,单板含水率为 1 0 %~ 1 2 % ,PVAc的固含量为 1 6.5 % ,粘度为 5 .6Pa·s,在室温下加压力 3h ,普通柳安胶合板达到理想胶合强度的垫板间电势差为 5 0~ 70V。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观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和宏观剪切强度试验相结合,分析并讨论了杨木单板背面裂隙的存在对其胶合界面微观力学性能和宏观剪切强度的影响;采用淀粉糊、淀粉糊/木粉、豆胶3种封闭剂处理杨木胶合界面上的背面裂隙,探讨改性试样微观应变分布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存在背面裂隙的杨木单板胶合界面上的应变数值较大,达到1.5×10-3~4.0×10-3,复合材料整体的强度显著减小;不同封闭剂处理背面裂隙的试件,其胶合界面的应变显著大于未处理的试件;封闭剂处理后,杨木单板层积材干强度未能全部提高,湿强度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观数字散斑干涉技术和宏观剪切强度试验相结合,分析并讨论了杨木单板背面裂隙的存在对其胶合界面微观力学性能和宏观剪切强度的影响;采用淀粉糊、淀粉糊/木粉、豆胶3种封闭剂处理杨木胶合界面上的背面裂隙,探讨改性试样微观应变分布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存在背面裂隙的杨木单板胶合界面上的应变数值较大,达到1.5×10-3~4.0×10-3,复合材料整体的强度显著减小;不同封闭剂处理背面裂隙的试件,其胶合界面的应变显著大于未处理的试件;封闭剂处理后,杨木单板层积材干强度未能全部提高,湿强度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一、单板阻燃处理在生产胶合板的工艺过程中,将湿单板置于压力罐中,以一定的压力将溶解为一定浓度的阻燃剂注入木材组织内,保压一定时间,将单板干燥,再按原有工序进行涂胶、组坯和热压,最终可制成具有阻燃功能的胶合板,等级可达到难燃B1级,二、成板阻燃处理将自制或外购的胶合板或板置于压力罐内(一次可放入3~4m~3),罐内注满阻燃剂溶液,加压至一定压力值并保压一段时间,继而用周期式方法或连续式方法将湿板烘干,即可得到等级为B1级的阻燃胶合板。三、成板表面涂饰处理装饰装修施工结束前,通常要作表面涂饰处理,可…  相似文献   

8.
采用速生意杨的旋切单板、锯制簿板为原料,利用脲醛胶热压制成门窗的框和扇,并对其层积胶合工艺进行了研究,测试和分析了其物理力学性能,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小径木速生材薄板层积胶合成型门窗,采用对接结构和热压工艺,不仅可以克服实木门窗的缺点,而且工艺简单易行,并能充分合理利用小径木和速生材。  相似文献   

9.
这种木质胶合板,特别适用于制作家俱台面板、绘图板和隔板等。木质胶合板的结构类同于胶合五夹板,只是将五夹板的中心单板层改成蜂窝芯层。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芯层有纸张、玉米芯、木质碎料板等,由这些芯层材料组成的木质蜂窝胶合板的共有通病是强度不足。意大利产的木质蜂窝胶合板虽能合理利用碎单片,强度也有所提高,但工艺繁杂,静曲弹性模量及平面抗拉强度略感不足,生产过程中还需蜂窝芯条机的配合使用,增大了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竹材单元形态竹层积材及竹木复合层积材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竹材形态对层积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组坯方式、浸胶工艺和热压工艺条件下,竹材单元形态对竹层积材及竹木复合层积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以竹篾为主要单元的层积材力学性能较好,但是尺寸稳定性较差;以竹束单板为主要单元的层积材力学性能低于前者,但其力学性能均能达到结构用单板层积材最高级别的要求,且其胶合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均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参数地基模型,运用能量变分法,推导了弹性支承上四边简支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面内压缩荷载作用下屈曲问题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结果与现有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对纤维铺层、弹性支承常数及纵横比等参数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屈曲系数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合板屈曲系数随着弹性支承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纤维铺层角的变化而变化,弹性支承剪切刚度对层合板屈曲系数的贡献不可忽略。方法可为复合材料夹层板结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的整体失效和局部失效两方面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薄钢板剪力墙,在侧向力作用下的极限荷载计算问题,导出了其相应的计算公式。与现有的国外有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复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结构修理是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全寿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螺接修理传递载荷大,操作简单,易于外场实施。快速估算螺接修理结构的剩余强度,有助于修理参数优化及修理方案的设计。采用基于子模型法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快速预估螺接修理层压板结构的承载能力。模型中复合材料层压板和金属补片用壳元模拟,螺栓用梁元模拟,采用多点约束技术模拟螺栓与螺栓孔的接触。在整体模型应力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高应力区建立子模型,提出0°层点应力准则判断层压板是否破坏,根据粱元剪力的大小用工程方法评估螺栓的强度。分析表明,分析方法建模简单、计算周期短、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以内,可以满足工程设计和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Hashin失效准则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损伤破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二维模型的损伤破坏分析方法,Hashin失效准则和刚度降方法,考虑接触关系,剪切非线性和材料刚度降低,针对Hashin失效准则编制相应的损伤程序,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件强度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损伤子程序可以较好的预测层合板的破坏载荷以及损伤初始发生的铺层及其扩展方向,损伤的发生和扩展只与铺层角有关,而与铺层顺序、铺层的厚度无关,剪切非线性分析更加合理,考虑非线性影响时,失效准则中包括剪切应力项,损伤产生较早。  相似文献   

15.
将薄壁结构杆件的平衡理论引入复合材料薄壁梁的分析中,来分析复合材料薄壁梁剖面的平面外翘曲规律.针对复合材料叠层对翘曲规律的影响,将复合材料薄壁梁视为叠层壳,用三维实体元对梁剖面的翘曲问题进行研究.数值实验结果证明:材料的叠层对薄壁梁截面翘曲影响不大,平衡理论可在复合材料薄壁结构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抛弃任何假设,导出正变异性厚板和层合厚板的三维弹性力学稳定问题的状态方程。对四边简支矩形层合厚板的稳定问题,给出其统一的精确解式。此解满足弹性力学全部方程并包含正交异性体的九个弹性常数。无论层数多少,最后都归结为解三元一次联立代数方程。数值结果与薄板理论、Mindlin理论以及Srinivasand Rao(1970)的弹性力学解作了比较,精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混凝土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现行混凝土的构件设计公式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了强度等级C20-C80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特征,讨论了现行设计公式及截面限制条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规范的受剪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计及基体刚度的修正的剪滞模型,研究了含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屈服效应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重新分布问题,定量地讨论了界面剪切强度及纤维/基体拉伸刚度比对应力集中及界面剪切屈服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的剪切屈服或脱粘可有效地降低纤维的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因子随界面剪切强度及纤维/基体拉伸刚度比的增加而增加;界面剪切屈服区长度则随界面剪切强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拉伸刚度比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纳米颗粒比表面积高的特性,将超声震荡分散后的纳米SiO2通过化学接枝方法修饰玻璃纤维表面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SiO2在玻纤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纤维树脂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纤维表面分布状况良好,纤维与树脂能较为紧密地结合。通过动、静态力学测试表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及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下具备良好的综合界面性能;与空白组对比,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最高提升约86%,拉伸强度最高提升约300%,弯曲强度最高提升约94%。  相似文献   

20.
缝纫对复合材料层板面内单向拉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缝纫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强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力学性能,与此同时也对复合材料层板的面内力学性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作者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面内拉伸强度与缝纫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板的面内拉伸强度与缝纫参数密切相关,复合材料层板的面内拉伸强度将随缝纫密度,缝纫线直径的增加而减小。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缝纫过程在复合材料层板中产生的初始损伤密度随缝纫密度和缝纫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