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是以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堆场(尾矿库、排土场)灾害预警、预报和灾害控制,尾矿二次资源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任务,建设一支在矿山固体废物领域研发能力强、成果转化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专业队伍.目前,"中心"已发展成为集研究、开发、设计、中试、推广与产业化、工程化为一体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矿区采空区分布状况和岩体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采井下采空区及地表山体综合治理方案,分步实施治理工程,消除了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达到了改善矿区地质环境、保障矿山生产安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河北省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空塌陷,严重影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提出矿山采空塌陷区调查评价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与传统的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明矿山采空塌陷区的分布、规模、形态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半定量手段科学研判地质灾害隐患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提出矿山采空塌陷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7):62-62
由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共同承担的2005年石家庄市科技招标课题“石家庄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调查”(05979145A),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石家庄市、山区、半山区、平原区和不同作物类型的资源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对环境安全影响的关系,明确了循环农业的主攻方向;创建了适宜华北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7-57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国家地质调查部门2001~2003年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工作区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面积16.12万km^2。项目在以往调查研究资料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和先进技术方法,完成了各项实物工作量,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建筑复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对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老采动区地基的活化机理、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地表建(构)筑物抗变形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近些年来,建筑复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采煤矿区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矿区城镇化建设,实现矿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调控研究”课题组历经3年多研究,查明了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能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互馈效应。选择大柳塔矿区和铜川矿区进行深入剖析,并利用德方提供的鲁尔矿区环境治理和矿区成功转型的经验,提出两个矿区能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1):66-66
通过对我国食品、环境与大众健康领域关键计量标准及其溯源体系资源状况及运行水平的全面调查,形成《食品、环境与大众健康领域关键计量标准及其溯源体系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由牵头单位召集各领域权威单位分别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子项目专家委员会”和各领域专家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组织实施相关领域计量标准及其溯源体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城乡建设速度空前、规模空前,资源与环境态势严峻。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今后城乡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项目客观地了解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分布现状,分析研究了其相互关系,掌握了其时空变化规律,预测了其发生、发展、演变趋势,进而寻求拟定了相应有效的生态环境防护治理对策和建议,为调查区盐矿、石油等矿产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依据。其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及终端成盐系统理论对区内寻找地下淡水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如尕斯库勒油田阿拉尔水源地淡水资源边界的确定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桫椤保护研究较多着重于群落结构调查,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的量化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从桫椤的分布调查、生长规律、生长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点观测和数据收集,认为空气湿度是影响桫椤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51-53
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作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针对如何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科学重大问题,本文在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济南市为典型研究区,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开展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动态监测及空间格局分析、城市空间扩展与热环境耦合遥感分析与模拟、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时空差异解析、城市生态安全与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及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为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提供技术手段与解决方案,为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决策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主要通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等侧面来间接反映。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研究包括两者关系的测度和理论阐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及两者间耦合机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在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调查,金佛山有药用鱼类83种。本文对物种组成、个体分布及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相邻山体的药用鱼类资源进行了比较,对该山的药用鱼类资源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31-31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课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博士负责。这一课题由中国牵头,联合南美大陆的资源大国巴西和哥伦比亚,非洲大陆的资源大国埃及和南非、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开展了以下3个层面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该集成技术涵盖了先进的选矿废水回用技术、尾矿有价元素清洁综合回收及减排技术等。应用该集成技术,在安全高效、低污染、低成本、节能减排前提下,在全面回收有价元素的同时,最终实现了选矿废水、尾矿、硫酸渣和废石的无外排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该技术在国内属首创。  相似文献   

19.
不必辨清“生态环境”是否科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指主体与主体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指主体外的客观环境(过去指物理化学环境,现也包括生物因子)。因此,两者概念完全不同,说:“生态环境”是概念重复或大致重叠,是不对的。说由此“生态环境”一词不科学,不能用,也是不对的。我从来理解“生态环境”一词,就是“生态和环境”,或“生态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面临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资源的匮乏,人类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这个名词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时,吕永龙博士就已经开始从事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对策研究。吕永龙是我国著名的环境生态学家,长期从事区域生态风险与环境管理、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效应与调控对策、系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