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口发展是生命繁衍、民族兴旺、国计民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改善妇幼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关键指标.生殖障碍疾病导致不孕不育或子代出生缺陷,累及我国数千万家庭,严重影响家庭稳定和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0-62
由于影像学等技术的进步,出生缺陷疾病谱中重大结构畸形显著减少,而遗传性出生缺陷的发生凸显.遗传性出生缺陷部分表现为重度智力低下、多发畸形,部分存在严重生理机能障碍,造成终生残疾和早亡.出生缺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世界性共有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出生缺陷的治疗尚无有效办法,减少缺陷儿的出生是出生缺陷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对遗传性出生缺陷的诊断技术有限、诊断时机滞后,因此出生缺陷率高发不下,出生缺陷的防控技术存在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21,(16):20-23
目前,全球平均不孕不育率在10%~15%左右,我国约为15%.中国不孕夫妇约为1200万~1500万对,自然妊娠人群流产率高达10%.另外,我国婴儿出生缺陷率为5.6%,每年新增约90万例患儿. 与此同时,世界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也不例外,2015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约为1.6,远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也没能明显地缓解这种情况.2018年65岁以上人口已达1.67亿.按此趋势,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预计将占总人口数的35%,远高于世界平均22%的老龄人口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20):67-68
“十五”时期,江苏省开展了以出生缺陷二级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出生缺陷干预”项目,该项目2007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随着有关出生缺陷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影响母婴近期和远期健康的围孕期危险因素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孕前健康检查和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作用也愈加被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孕前未进行健康检查已成为存在出生缺陷的主要风险之一”.该项目在“十五”工作基础上开展了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监测.(1)研究制定《孕前危险因素自查表》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技术、措施,开展孕前健康检查和保健;(2)通过跟踪随访,连续、动态地研究并获得儿童从母亲怀孕期间至出生以后7岁生长发育过程中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情况、健康状况、体格发育及智力状况,建立儿童信息库.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2):58-58,68
胚胎发育是由一个受精卵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多细胞个体的复杂生理过程,要求基因在时空上有精确的转录表达。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决定染色质结构,参与DNA复制、修复、基因转录等多种生理活动。核小体定位和染色质结构异常与出生缺陷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胚胎发育中的核小体重排与染色质重塑,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核小体定位在胚胎发育、干细胞全能性维持等生理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2-62
由黑龙江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承担完成的黑龙江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关于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工作改革的要求,探索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框架,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经济秩序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仍在不断规范,使得产学研合作的效果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步伐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实践表明,现阶段重大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都是由公共政策来推动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研究制定产学研政策,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引导措施,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大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口承载容量与人口转变问题是人口发展变化规律性探讨中十分敏感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必须深入研究人口承载容量和人口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的比率巳达到35%~40%。如何准确地从人群中筛查出潜在发病的高危人群,从而积极有效地加以干预,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03B01)开展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的性心理     
Turner综合症(先天性卵巢呈条索状)患者的雌激素缺乏或不足,雄激素过多见于肾上腺性变综合症,睾丸女性化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生理上为男性)对雄激素不敏感,这类患者虽然不能生育,但仍想结婚和成为母亲。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是由于多种羟化酶的缺陷可致雄激素过多,导致女孩呈女性假两性畸形,这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一个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精神疾患,目前国内外缺少对抑郁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深入研究。本项目以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为切入点,瞄准与国民健康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通过“引进学习”、“借船出海”,达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以稳定社会,增强民族素质的现实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抑郁高危人群的心理学特征、脑结构和功能及遗传学变化特点,建立一套抑郁症早期筛查j二具和综合干预方案,对抑郁症进行有效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当今世界和中国人口问题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营养与老年人健康——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研究存在很多问题,如老年人群营养不足和不平衡并存,贫血患病率居各年龄组之首,有50%的体重不在正常范围内,老年人群营养基础资料缺乏,某些营养素对老年人健康和慢性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不足等.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我国老年人群膳食结构及营养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要求规划项目紧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和材料等领域中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及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特别强调国家目标与科学问题的紧密结合和科学问题的提炼.这是我国科技界对基础研究认识上的突破.然而,长期以来以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基础研究一直并将继续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如何解决科学研究与国家目标的紧密结合仍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文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文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环境不断协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它是人类对自身数千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介绍。一、环境问题的由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与不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讨论。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也逐步形成。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从环境中取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从而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二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不恰当的干预,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面对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当认识到人类历史不仅是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历史,同时也需要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所谓环境再生产,是指人口与经济再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再生产,也就是环境容量的再生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中国,环境再生产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补偿生态环境容量的损失,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环境容量,借此来满足已经出现的人口以及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满足经济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再生产是全面并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即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在于产值、利润的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被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巴西会议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此之后的1994年,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成为指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规范人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文化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去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使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同和把握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中内容最为丰富、关系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与资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每一部门,最终依赖于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1.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最终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一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并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三是重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四是在现有技术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且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从而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可以使政府确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优先顺序,同时给决策者一个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完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机制和决策制度。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协调发展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以地方和部门利益为主导,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出台。重构中观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特别需要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摒弃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作用大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结合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强环保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系统的必然要求。如无氟家电生产技术的出现、环保型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充分显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每一位公民也应当树立和培养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2.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来说,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经济和社会上可行的经营运行机制。它起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自然基础;其二,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以及保障这三大目标实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具体说来,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其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适宜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据此,提出一个用以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冲 《科学大观园》2013,(21):68-69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2001年的100年间.在总共680名获奖者中,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者共有152人,占了五分之一多;而犹太人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不过是500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由于人口无限制地膨胀,人类生存空间愈加显得狭小和窘迫。近30多年来,世界人口增长了20亿,其中十亿多出生在亚洲。按照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每35年人口就增长一倍。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达63亿,到2030年,人口激增到1OO亿。由于人口爆炸性地增长,直接危及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阻滞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障碍,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难题中的核心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度者和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樊钰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F0002-F0002
玉米是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增加、土地面积减少、不确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传统的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优化粮食的品种,提高单产成为每个国家都不敢忽略的问题.2010年12月22日,刚刚结束的中央家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力促增收惠民生,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而这也是未来"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是中国人第二大致死病因和第一大致残病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口的增加,脑卒中的患者愈来愈多。然而,我们对脑卒中机制的了解尚不全面,而全世界范围内仍很难找到对此疾病的有效疗法。对脑卒中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不仅关乎国民的健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老年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快速攀升,对衰老和相关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预警、神经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