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但目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导移植后受体的免疫耐受是防治GVHD的主要策略。研究发现: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有望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骨髓的来源和数量有限,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在人体脂肪组织中也存在一群能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称为脂肪源基质细胞(ASC)。为探明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之间在表型、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内容 筛选神经干细胞系不同分化阶段的特异性标志,研发相应的放射性示踪剂;利用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体内移植干细胞的在体、可视化评价提供其体内分布、存活、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危害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主要包括肢体缺血、糖尿病坏疽、缺血性心肌梗塞及缺血性脑梗塞等。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成为缺血性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应用干细胞动员剂动员骨髓干细胞至缺血损伤组织诱使血管新生,改善血流灌注和氧供,修复损伤组织,为缺血性疾病的再血管化治疗提供了新策略。骨髓干细胞动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创伤以及避免干细胞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的特点,应用骨髓干细胞动员的方法和干预策略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和冷冻保存的方法,初步探讨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系统方法。方法:运用抗凝、密闭式血袋无菌采集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血,进行相应的微生物项目检测及HLA分型检测,采用二次回浆再提取的方法分离制备脐带血有核细胞(NC),并通过对不同的降温速率优化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冷冻保存及复温方法,对复温后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计数及活性检测。结果:共收集脐带血49份,筛选并冷冻保存了26份,所收集的脐全血体积124.6±26.27ml,NG总数(1.64±0.94)×10^9;分离后脐血体积25.77±1.45ml,NC总数(1.52±0.89)×10^9,回收率为(92.12±5.78)%。分离前后细胞活性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6.8±1.14)%和(95.7±1.63)%冻融前后NC总数分别为(2.16±0.79)×10^9和(1.97±0.95)×10^9,NC回收率(92.97±7.53)%,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5.7%和96%,CD34+细胞数分别为(8.02±4.61)×10^9和(6.89±4.15)×10^9,CD34+细胞回收率(85.56±5.27)%,粒单系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回收率(91.45±5.44)%。脐血遗血干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复苏方法相同而降温速率不同的情况下,4℃-40℃时采用1℃/min的降温速率优于5℃/min的降温速率,-40℃-90℃时采用1℃/min或5℃/min的降温速率以及在置-196℃液氮保存前自-40℃降至-90℃或降至-150℃之间,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优化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和冷冻保存的方法,造血干细胞回收率高,可以满足普通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核膜蛋白在染色体组织、基因表达调控、信号传递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蛋白在体内的具体生理功能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核膜蛋白Otefin是果蝇生殖干细胞维持所必需的。作为一个内源因子,它在调节果蝇生殖干细胞命运时,既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数据显示,ote通过抑制bam基因的转录来调节BMP/Dpp信号通路。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发现,Ote蛋白的核膜定位对于它维持干细胞的功能是必需的。最后,我们发现Ote是通过在bam沉默子上与Med/Smad4相互作用来调节干细胞命运的。研究结果证明,核膜蛋白的特定组分通过介导信号依赖的转录抑制来控制干细胞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8,(14):44-44
当胚胎干细胞技术因伦理的困扰而徘徊时,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坚持的成体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已有15年的历史。就成体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其以其为种子细胞的TE技术的标准化和各种TE材料的构建等研究,承担863计划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1项。申报专利6项,授权4项。发表论文139篇,其中刊登在Cancer Res.等26篇论文被SCI收录,  相似文献   

7.
伦理问题一直是干细胞研究备受争议的关键问题,它源于干细胞研究与既有社会伦理观念的冲突,而社会对干细胞研究成果强烈的现实需求又会使得伦理问题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干细胞研究政策的演变、管理模式的形成中,不同个体、各利益团体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做出倾向性选择,在现有政治体制下进行博弈。而政策的变动、差异也反过来对干细胞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蛋白激酶CIPK23正向调控细胞钾离子通道AKT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人脐带血细胞在山羊多种组织中的嫁接和分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黄淑帧课题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onA.Baldwin合作,利用胎儿早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标记的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成功建立了人源干细胞能在山羊体内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在活体水平上的系统观察,分析了人源干细胞在山羊多种脏器中的生物学特征,并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嵌合体中人源基因的表达谱,获得了宝贵的科学资料。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2006年5月16日PMIS,103(20):7801—7806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61-63
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离曾给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很快受到伦理的困扰而举步维艰;成体干细胞的异体应用虽可回避伦理问题,但又受到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的限制;ips细胞的技术突破又一次给干细胞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达到实际应用的安全与有效尚需时日。因此,找到临床可用的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正>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血液肿瘤。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治愈白血病,但移植毒性及严重并发症限制了移植技术的应用。而随着微移植技术的问世与发展,白血病乃至恶性肿瘤的治疗将进入"高效微毒新时代"。微移植是一种在保存受者正常免疫功能的条件下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模式,包含化疗和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两部分,需要经过4~5个疗程的序贯治疗。治疗间隔期和随访期患者能够正常在家生活或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干细胞发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尤其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未来干细胞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神经组织细胞促进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临床前研究”,属干细胞研究及其在组织(器官)工程中的作用研究领域。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一直是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可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做了探索,特点是针对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探讨了干细胞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内的可能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干细胞(stem cell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不仅涉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在神经损伤修复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虽然CNS干细胞的研究还远远落后于血液系统干细胞的理论和应用现状,但对于存在许多难题亟待解决的神经生物学而言,神经干细胞的问世可以说是神经生物学领域内的又一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干细胞研究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研究是最近十年生物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可能为许多不治之症提供治疗手段。美国是世界上干细胞研究最为先进的国家,在受到宗教和政治影响,联邦资助被限制的情况下,多元的资助体系、新研究成果带来的研究方向调整、产业界和金融资金的介入成为其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对于干细胞研究,我国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参与,广泛宣传,更好地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研究给医学带来无限希望和挑战.本文从共生产的视角提出,成功的干细胞转化研究需要一种治理模式,使不同的行动者在科学技术、医疗健康、产业经济、伦理法律和社会政治领域中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基于这种理论预设,本文针对干细胞公司、高校研究所、干细胞产业化基地三种不同类型的转化研究,对中国的案例展开具体分析.最后,结合干细胞转化研究的治理模式和一手的案例研究访谈材料,提出如何走向转化研究的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13,(3):52-52
首先被识别的诱导多能性形成的重编程因子是在胚胎干细胞上富表达、与多能性相关的因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与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汤超研究组等合作的研究显示,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多能性也可被细胞分化因子所诱导产生。这些分化因子通常作为多能性的拮抗因子,可抑制胚胎干细胞命运的维持,它们大多数在胚胎干细胞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研究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胚胎发育学、遗传学、生殖医学以及有关的临床医学有着密切关系。但通常干细胞研究划归组织工程学研究领域。 1 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组织工程学”一词。人体组织器官的再生要求三个基本生物学因素 :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生物材料。近年来 ,作为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 ,干细胞的研究以及用干细胞干预治疗和修复损伤组织器官的尝试 ,为人类战胜顽症展现了新的曙光。干细胞的研究引起了生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美国《科学》杂志在 1 999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评选中 ,将干细胞的研究排名第一。 2 0 0 0…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干细胞研究资助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研究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经过国家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年部署,已经形成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基本布局,积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并获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鉴于干细胞研究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战略性研究领域,下一步我国应该加大对干细胞研究的支持,进一步强化干细胞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对外合作等方式,促进政产学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科学》2013,(4):53-53
利用核移植方法或转人有限转录因子的方法可以将体细胞重编程转化为多能干细胞,这可为疾病研究以及再生医学提供无限的干细胞来源。但核移植带来的伦理问题以及外源转入转录因子所带来的致癌和其它风险限制了其应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和赵扬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属临床应用基础领域,内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本研究根据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总结出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患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从而确立了益气活血法治疗移植术后的PA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