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合白猪     
《中国科技成果》1999,(5):44-45
一、主要技术内容 冀合白猪是遗传育种、杂交等基本理论与我国丰富的猪种资源相融合的结晶.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培育专门化品系选择亲本的原则,即"三系材料相异而母系性能相似",保证了理想的杂种优势又避免了商品代分离;二是按照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表现规律及其控制、基因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特点进行选材与组材,实现了各系的专门化特点,在国内率先培育成专门化配套系--冀合白猪配套系,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创造了一个新的猪种、品系资源;三是培育的A、B两个母系在繁殖,增重和胴体品质等主要性能和种质特性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瘦肉型母本猪种,C系具备了突出的父系特点,父母代母猪(AB)平均产仔数13.52头,商品代(CAB)在消化能13.3兆焦/千克、粗蛋白17%~14.7%、赖氨酸0.83%~0.65%饲养条件下,154日龄达90千克,25~90千克体重期间日增重816克,每公斤增重耗料2.92公斤,90千克体重的瘦肉率60.34%.  相似文献   

2.
“南农6号”是通过转基因技术、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的高产、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两系”制种。2005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5016)。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3-13,15
罗非鱼、鲤、鲢、草鱼、鲫和牙鲆等是我国海、淡水的主要养殖鱼类,2005年上述品种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存在人工培育的良种少、优良性状退化严重及育种材料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以具有良好基础的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育种技术,集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建立较为完整的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培育技术体系;系统创新育种材料;选育出罗非鱼、鲤、牙鲆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4个,新品系7个,建立各种杂交配套系20个;推广面积达1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5.
豫谷11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五”期间,承担国家863计划子课题“谷子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选育的新品种,2004年经第一届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鉴定通过,200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2006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该品种具有6大特点:一是食味品质好,粥粘,味香,颜色鲜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1999,(8):45-46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母系猪选育通过杂种选育与系间杂交,实行群体建系与个体建系相结合的方法,种猪场与重点农村、户养猪相联合的形式培育而成.通过边育种边杂交试验、配合力测定,进一步选择优秀杂交组合,一方面推广到农户育肥,一方面总结群众生产经验,把咸Ⅰ系杂交一代作为母本生产三元杂交瘦肉猪,效果很好,表现出繁殖遗传力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2,(9):52-5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油菜创新团队等重大国家和部省项目资助下,针对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细胞质雄不育受温度影响,导致制种困难;胞质单一可能导致油菜生产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突破性的优质杂交品种少;新品种配套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滞后等重大科学与生产问题,经过20余年的系统研究,在油菜育种技术体系、新型不育系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以及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尼菩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掘我国地方畜禽良种的优良性状,针对现代畜禽育种技术发展不平衡、大效应的分子标记很少、集成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通过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发掘和鉴定影响特殊风味、优质高效和抗病等经济性状的新型关键基因,筛选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并验证其遗传效应,将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有机结合,提出多基因聚合育种的平衡育种方案,发掘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重要畜禽特色育种新种质材料,实现我国优质高效畜禽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突破,提高畜禽良种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3-53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技术,开发蔬菜(白菜、甘蓝、番茄、甜辣椒、黄瓜等)和果树(苹果、柑橘、梨、桃、甜樱桃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对蔬菜和果树高产、优质、抗病、耐逆、雄性不育等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进行定位,完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孢子培养、大孢子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染色体操作等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细胞工程技术效率,加速蔬菜和果树品种创制速度。通过项目研究,取得如下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3-23,25
利用番茄杂交优势时,费时、费工,效率低、成本高。而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不仅可以省工、省时,而且是种子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本项目引进日本岗山大学农学部作物繁殖研究室育成的番茄雄性不育系以解决以上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引进的该番茄雄性不育系是世界上仅有的花粉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温敏型核雄性不育是一种新的不育类型,在育种时利用这种类型的不育系比三系配套法有许多优点。首先,这种材料可以一系两用,在秋季低温条件下自交繁殖种子(保持系),在春季温高条件下作为配制杂交种的母本(不育系)。第二,由于该性状受细胞核内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一般品种都可作为它的恢复系,因此恢复源广,比较容易筛选出优势组合。第三,这种性状易于转育,能够容易地将不育基因转育到性状优良的亲本品种上。由于以上优点,对番茄生产大省——广西的番茄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30-31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我国燕麦育种技术水平;通过选育加工专用型燕麦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燕麦主产区的生产水平;通过燕麦深加工技术和新型健康食品的研究,延长燕麦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课题实施,使我国燕麦整体技术水平、产业化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推进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燕麦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58-5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全国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联合攻关的“十五”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课题(编导2001241121),从蔬菜作物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创新和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3-2005年,通过上百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选育和创新优良的育种材料41份;培育新品种34个,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4个;获奖成果2项,发表论文共81篇,其中SCI收录5篇。课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优良品种是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橡胶树选育种经过多年的探索,确定了自育与引进相结合的选育种方针,在“六五”至“九五”期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选育出一批适合我国植胶区风、寒、旱等灾害性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热研8—79”是橡胶研究所通过人工杂交授粉自主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该无性系经过各级系比区的大田系统鉴定后,于2000年被评为中规模推广级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热作2001001)。2006年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刘庆忠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25-25,30
该课题是执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项目合作协议,完善早熟优质大果甜樱桃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利用两国优异种质中有价值的基因,提高早熟优质丰产大果型甜樱桃品种选育效率,促进甜樱桃生产向优质、高效、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评价技术的研究;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核心种质DNA指纹库的构建及其S基因型鉴定;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组针对染色体加倍技术、培养基研究、试管苗移栽技术、花药接种、外植体播种时期等花药培养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小麦花药培养高效植株再生技术体系;通过对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世代选择方法研究,建立了小麦花培育种技术体系;利用花培技术体系培育出了7小麦新品种,获3项新品种权;创造小麦新种质1141份,其中30份编目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并构建了2个DH群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茎秆粗壮、大穗着粒密的优良高产恢复系亲本和具有穗长粒多、3籽特征的优质高产恢复系亲本去雄杂交,经多代择优提纯选育成稻穗顶端结籽3耔并具有显性遗传的3籽强优新恢复系R3籽10和R3籽11.3籽恢复系与广占63S两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广两优3籽10和广两优3籽11杂交稻;与Ⅱ-32A"三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Ⅱ优双籽10和Ⅱ优双籽11杂交稻,其丰产性更好、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高、米质优.本文介绍了3籽恢复系和光身杂交稻选育技术要点及测配组合的特征特性,三籽强优恢复系和II优双耔、广两优三籽杂交稻以及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拓宽了我国杂交稻选育生产的新路子,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选育打开新的突破口,填补了世界杂交水稻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可望扭转我国现有推广应用的杂交稻均为非光身稻的单一局面.  相似文献   

17.
该项研究来源于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属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领域。“豫谷12”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并拥有自主产权的谷子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鉴定。“豫谷12”是以改进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病、抗逆性为目标,全面提升品种的综合性状,通过定向选择,选育的优质高产大穗谷子品种,目前已成夏谷区主推品种之一。经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研究员为首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5):52-52
“十五”国家863计划“优质鲁西肉牛新品系选育技术研究”项目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等具较好育种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地方科研、教学单位为依托,以现有中国西门塔尔牛和鲁西黄牛种群为基础,分别组建父系和母系基础群。建立了西门塔尔牛高产父系、高产耐粗饲鲁西黄牛母系繁育核心群各400头,登记良种西门塔尔牛母牛1339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葱研究起步晚,研究水平低,审定的大葱品种较少,栽培技术水平也较低。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大葱品种及育种技术水平已经明显滞后于生产和市场发展了,开展大葱新品种选育研究势在必行。
  从1994年开始,组建了辽宁省农科院大葱育种研究室,开展了大葱育种理论、育种技术及配套栽培研究,主要目标定位在育成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适合北方生产的大葱杂交品种上。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平原农区肉乳兼用牛产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单项研究、常规技术的改进和先进技术集成,形成了一整套肉乳兼用牛综合生产技术。对我国平原农区兼用牛科学化、标准化饲养、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技术关键和创新点:1.在平原农区利用优质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优良种公牛改良高代西杂牛,在国内平原农区建立了规模较大的高产西门塔尔牛群。2.提出了优化直线育肥日粮生产高档牛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