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文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文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需求不断实现,以及与自然环境不断协调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不断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它是人类对自身数千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可归结为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第三,如何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介绍。一、环境问题的由来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的空前扩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与不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人类发展道路的讨论。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及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范围更广的、影响更深的、解决更难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开始被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八十年代也逐步形成。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从环境中取得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资源,经过生产和消费,从而把废弃物与能量归还给环境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第二类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不恰当的干预,从而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退化。面对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当认识到人类历史不仅是人口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历史,同时也需要资源与环境的再生产。所谓环境再生产,是指人口与经济再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再生产,也就是环境容量的再生产,它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中国,环境再生产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补偿生态环境容量的损失,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环境容量,借此来满足已经出现的人口以及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要,满足经济再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再生产是全面并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而言之,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即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局限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在于产值、利润的增长以及物质财富的增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发展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发展又会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是有限度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已经被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接受。巴西会议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此之后的1994年,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从那时起,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成为指导中国现在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国策。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不仅涉及当代的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由此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规范人的行为,即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社会手段、文化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去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使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最终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同和把握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研究与实践中内容最为丰富、关系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与资源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每一部门,最终依赖于全体民众的共同参与。1.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问题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在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研究和关注如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部门,最终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自觉行动。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一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并且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标体系;二是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三是重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四是在现有技术组装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且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从而促进和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联合国《21世纪议程》号召“各国在国家一级、国际组织与非政府在国际一级,应探讨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以便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上(或时期内)各方面持续发展的水平或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及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可持续发展整体的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它可以使政府确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优先顺序,同时给决策者一个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有效信息工具。完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的参与机制和决策制度。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一定要综合考虑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的利益与协调发展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以地方和部门利益为主导,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出台。重构中观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建立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时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当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特别需要处理好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关系,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摒弃高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影响和破坏作用大的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重组,结合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加强环保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系统的必然要求。如无氟家电生产技术的出现、环保型汽车的大量使用,已经充分显示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每一位公民也应当树立和培养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消费观念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破坏。2.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对于可持续发展实践来说,根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生态上合理,经济和社会上可行的经营运行机制。它起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一,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特定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能够提供什么样的自然基础;其二,将上述社会需求与自然基础相耦合,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以及保障这三大目标实现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具体说来,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空间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其四,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综合决策机制、公众参与机制、适宜的政策与制度,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管理体制、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行政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协调问题。据此,提出一个用以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框架。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现代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获得要求对传统的发展现及其形成下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纲领、社会目标、经济制度、生产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内容进行较彻底的变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践中,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想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重大作用,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中的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技术化是指社会按照技术原则建构和运行。现代社会技术化在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共同推动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建制化时期、全球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社会技术对自然技术的规范,对人的全面性塑造以及社会技术化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凸显出现代社会技术化的合理性与进步性,但技术理性的扩张也产生了技术与文化的冲突、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发展失衡以及追求高效造成的人的单向度化等矛盾,迫切需要从技术理性的重建、社会技术的创新以及现代人的文化重塑等方面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4.
能源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把节能和能源高效利用放在能源战略的突出地位。热电材料可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相互直接转换,在半导体制冷、空间电源、太阳能光电一热电复合发电和余热废热发电等重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废热等低品位热源和汽车发动机佘热等分散性热源的高效利用方面,热电装置是目前非常有效的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导系统——农业再生产运行系统的组成、运行过程以及扩大与萎缩状态,为探讨和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持续状态奠定基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内天然气综合利用发展现状,结合油田发展实际,对燃油设备及车辆改用天然气的意义、技术支撑、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太原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与战略任务入手,阐述了太原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对太原市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其他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太原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我国内地部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省情,从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功能定位、组织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模式,为推动四川省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认知方式转变以及现代社会形成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通过对现代社会体系的分析,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出的本质内涵,即发展价值的转变。并要求重估理性和技术的价值。使发展体现出人的存在意义。而不只是技术进步与物质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80-80
天然气作为洁净、高效、优质的燃料将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根据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分布特征,海上天然气特别是深水天然气的开发将足实现能源供应立足国内战略的重点。井口天然气一般都含有饱和量的水蒸气,有的还含有硫化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8-58
交通拥挤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现为亟待缓解的重要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被认为是缓解交通问题,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客流)运输效率,促进交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公交(特指公共汽、电车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和运行可靠性较差,公交吸引力较低而改善手段又相对匮乏和落后的情况下,公交优先技术的研究变得相当重要且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5-35
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是针对事关我国城镇化发展全局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关键的农村地区规划建设问题,重点研究镇规划建设中的土地利用、镇村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道路交通、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规划技术标准,为我国农村地区规划建设在物质条件改善、技术水平提升、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整体发展提供依据与保障,对相关技术法规的完善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注社会的地学与地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0):11-14,52
地球科学是在人类社会需求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地球科学离不开属于人的世界,所以它并非是价值中立的,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地球科学的目的、对象和动力都离不开人类社会。在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地球科学也必然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章就“什么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研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讨论,通过对可持发展产生的背景、根本原因和内涵的理解,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宏观战略决策机制,重构高效、公平的中观管理体系,在现有技术组装和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微观技术系统。章还提出了用以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2,(11):24-24,42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是国家战略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国家公路网运行状态获取与管理技术及应用”的目的是:通过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解决在现有公路管理体制下全国公路网交通信息采集、数据融合与信息提取和重构、交通信息服务、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等难题,实现对世界上总里程最长、覆盖地域范围最广的中国公路网的运行监管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2,(5):68-69
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是国家战略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国家公路网运行状态获取与管理技术及应用”的目的是:通过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解决在现有公路管理体制下全国公路网交通信息采集、数据融合与信息提取和重构、交通信息服务、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等难题,实现对世界上总里程最长、覆盖地域范围最广的中国公路网的运行监管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等正不断涌现。何为人工智能?如何在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在技术、市场、资本等多种因素推动着人类向智能社会迈进的同时,我们应以怎样的姿态正确地迎接和构建未来?本文基于对人工智能的特点,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及规律的分析,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构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35-39
1.国家重大需求分析 海洋是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休戚相关。海洋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战略性后备资源宝库,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变化的加剧,在海洋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科技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山西省长治市农村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工作重点以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存在问题,重点从建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技术体系、建立协同创新联动机制、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几方面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车载装置对车辆运行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向驾驶人提供预警信息,对减少交通事故具有显著效果。国内外在车辆安全监控及预警技术及装置开发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尚存在下列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