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伊霞 《科技促进发展》2010,(6):205-205,202
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以其优良的综合防腐性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越来越多的在重点项目中应用。本文结合3PE外防腐生产线,介绍了钢管3PE防腐层的工艺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铜质管道3层PE防腐,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管道防腐形式。其主要结构为:底层的环氧粉末层、中间的胶粘剂层、外层的聚乙烯防腐(护)层。本文分析了铜质管道3层PE外防腐管端头翘边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翘边缺陷形成的技术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3PE防腐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对其工艺技术研究和改进提高了生产能力,并对聚乙烯防腐材料进行了选型。  相似文献   

4.
定向钻穿越方式因其投资少、工期短、安全环保等优点,成为道路、河流穿越的首选方式,但在回拖过程中,有可能损伤管道防腐层。因此,在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中,外防腐层的选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深圳市实际施工条件,通过对国内相关单位所作的定向钻穿越事例调查和研究,并对几种新型管道防腐层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确定深圳市高压燃气管线定向钻穿越外防腐采用3PE+穿越专用热收缩套和帕罗特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橄榄果实防腐保鲜及包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防腐保鲜剂和不同厚度聚乙烯(PE)薄膜袋、不同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对檀香橄榄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说使用的防腐保鲜剂中以25%抑霉唑乳油剂1mL·L1+增效剂20 mg·1-1对橄榄果实防腐保鲜效果最好,常温贮藏125 d,好果率83.13%,失重率3.54%;包装材料以0.060 mm厚的PE袋为好;薄膜打孔的包装方式贮藏保鲜效果最好,8±1℃贮藏75 d,好果率96.40%,失重率0.64%,果实仍鲜绿、饱满,具有新鲜果实的原有风味、颜色和品质;用PE袋包装可以有效地抑制橄榄果实失水,从而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6.
当绝缘性能良好的管道PE外防腐层脱粘剥离后,缝隙内可能会存在阴极保护屏蔽现象。建立了防腐层脱粘模拟装置,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电导率、不同温度溶液中施加不同阴保电流时脱粘部位离缝口不同距离的保护电位,总结了脱粘部位阴极保护电位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7.
薛峰  王东军 《科技资讯》2012,(34):109+111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沿线不同土壤中管道的腐蚀特点为Cl-离子起主导作用,管道的腐蚀主要为外腐蚀。管道防腐使用强制电流保护方法以及临时阴极保护措施的方法,并使用排流方法消除交、直流干扰。管道以及冷弯管采用3层PE,热煨弯管采用双层熔结环氧粉末,管道补口采用聚乙烯热收缩带。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一种PE个数可配置的一维可重构计算系统模型,设计了PE间3种重构模式和PE内3种重构模式,大大简化了系统配置信息。建立C++描述的周期精确级系统模型,映射复数矩阵乘算法,分析比较不同PE内重构模式、同一PE内重构模式不同PE个数下系统的计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PE系统简单、灵活而高效。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4种商品果胶酯酶中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酶活,选择了果胶酯酶(PE)酶活和酶活比均较高的Pc-3作为原料,并研究了Pc-3中果胶酯酶(PE)和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热稳定性.其PE的最适温度为43℃,而PG的最适温度为30℃和50℃.PE具有热不稳定性,而PG含有耐热和不耐热两部分.将粗酶制剂在55℃下加热10 m in后PE酶活保留了约80%,而PG酶活仅仅残留了9.98%,说明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得到高纯PE活力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10.
镉对不同品种辣椒幼苗生理特性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镉(Cd)浓度(0,20和40mg/L)对3个辣椒品种(PE37,PE33和PE5)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d污染下,辣椒幼苗根、茎、叶及总干质量在3个品种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低量Cd(20mg/kg)刺激了PE33的叶、PE5根和茎的生长,较对照增加28.2%,23.1%和7.1%.高量Cd(40mg/kg)对辣椒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大.辣椒CAT和POD活性随Cd浓度的增加先降低,而后略有增加,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则随Cd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Cd主要积累于辣椒幼苗的根部,其次是茎,叶积累量最低.不同辣椒品种由于基因型差异对Cd的富集存在明显不同.20mg/kg Cd时辣椒植株Cd总积累量大小顺序以PE33,PE37和PE5,40mg/kg Cd时大小顺序以PE33,PE5和PE37.  相似文献   

11.
南京长江第三大桥斜拉索的防腐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我国拉索型桥梁索结构的防腐体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状,在对索结构防腐体系破坏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特点,研究了拉索的防腐系统。结果表明:选择双峰HDPE护套,及在拉索内填充具有水汽隔绝、阻蚀防腐和润滑抗磨双重作用的防腐填充物,可延长拉索的使用寿命。该研究已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斜拉索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源管道设计中,钢管管道内防腐是影响管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其中水泥砂浆内防腐,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成为管道中使用最多的内防腐材料,目前被广泛用于工程中的为聚醋酸乙烯水泥砂浆内防腐层。对天津地区源水输水管道设计中的内防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介绍了聚醋酸乙烯水泥砂浆的室内浸泡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三防工艺的便捷化,可以实现在调试、维修、施工、使用现场进行三防操作,弥补电路板、接插件等因现场操作而造成的局部三防缺陷或遗漏.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一种新的储罐外防腐层维修工艺,替代国内目前人工吊篮作业或搭脚手架人工施工作业的施工工艺,解决人工施工防腐层涂敷质量不稳定,人工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等问题,降低对喷漆工带来职业健康危害。通过对防腐工艺及装备的研究,经过专家论证、查验标准和现场试验,表明可采用高压水射流作业进行储罐表面外防腐层除锈,并且使用多功能爬壁机器人完成对罐体外防腐层的涂敷施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提高金属的耐蚀性能,采用化学镀方法,米碳管增强镍磷复合镀层.结果表明:纳米碳管已均匀镶嵌在镍磷晶胞上.纳米碳管的引入使镍磷晶胞变细、孔隙度变小、致密性增加,并且纳米碳管有较高的电位,加速镀层的钝化,提高了耐蚀性.该复合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渗硼层的制备及其在锌液中的耐蚀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提高低碳钢的抗锌蚀能力,采用固态渗硼工艺在低碳钢的表面形成了致密的铁硼化合物保护层.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渗硼工艺参数,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渗硼层的力学性能与耐锌液腐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的抗锌蚀能力的渗硼层.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炼油厂为例,探讨炼油厂设备与管道防腐蚀处理的质量控制与质量分析.福建炼油厂乙烯工程项目的设备与管道的防腐蚀施工处理,坚持合理选择涂层材料、涂层工艺与表面处理方式.在受酸、碱、有机溶剂、水、油等侵蚀的条件下,较好地保证了设备与管道的防腐蚀质量,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苯丙乳液的耐热防腐性能,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对传统苯丙乳液进行改性。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与VTES和G04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稳定的有机硅氟改性苯丙乳液。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VTES和G04含量对改性乳液涂膜吸水率、附着力、耐高温、耐蚀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中VTES和G0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8%时,改性乳液涂膜吸水率降至5%以下,涂膜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良好,且在120 ℃下不发粘、无起皮鼓泡等变化。此外,当乙醇添加量为5%时,可有效抑制VTES自身缩聚;当引入适量丙烯酸时,乳液涂膜铅笔硬度可提升至2H。  相似文献   

19.
SiO2包覆铝粉(Al@SiO2)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水性金属颜料, 但Al@SiO2仍为银色, 且不能耐强酸强碱腐蚀.依据SnO2的特性,SnO2包覆铝粉(Al@SnO2)可制得耐腐蚀性更优的水性金属颜料,且该颜料兼具光催化活性和隐身性能.本文前驱体采用无水四氯化锡/异丙醇,反应介质采用异丙醇/水,探讨了核为铝片,壳为SnO2,桥为Al(OH)3或Sn(OH)2的Al@SnO2在弱酸性条件下的制备原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衍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耐腐蚀性测试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制备条件对Al@SnO2水性颜料的耐腐蚀性,色相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Multi-layered functionally graded(FG) structure Ni-W/Er_2O_3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prepared by continuously changing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in which the Er_2O_3 and W contents varied with thicknes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posited Ni-W/Er_2O_3 films were deter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 The anti-corros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positio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and ball-on-disk friction test.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nanocomposites was measured by nanoind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decreasing agitation rate or increasing average current density, the contents of Er_2O_3 nanoparticles and tungsten were distributed in a gradient along the thickness, and the contents on the surface were larger. By comparison, FG Ni-W/Er_2O_3 films had better anti-corrosion and wear properties than the uniform Ni-W/Er_2O_3 film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and profilometry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Er_2O_3 nanoparticles had an effect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