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两个被确信是促发人类冬眠的基因,并提出人类在本质上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没有理由无法进入冬眠。德国科学家的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日,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两个被确信是促发人类冬眠的基因,并提出人类在本质上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没有理由无法进入冬眠.德国科学家的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进入冬天,许多动物都要冬眠,这时动物进入沉睡状态,体温大幅度下降,仅保持稍高于冰点的温度,体内各器官组织也几乎停止工作,使体内消耗尽可能减少。动物冬眠方式各异各种动物的冬眠方式各具特色,趣味无穷。称为“建筑师”的河狸,每年10月到11月就忙碌起来,它们一面拣来新树枝铺在旧巢上,把巢加固得  相似文献   

4.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远征星际航行的第二站自人类踏上月球之后,科学家早就把眼睛盯住了火星。这是因为它与地球很相似:同样有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变化,只不过火星上一个季节的时间差不多是地球上两个季节的时间;同样有大气层,只是比地球上稀薄,大气中含95%的二氧化碳;同样有气候变化;同样有南北两…  相似文献   

5.
在前往其他星球的漫长旅途中,要是能让宇航员像动物那样“冬眠”该有多好!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研究过怎样让宇航员冬眠,原因很简单——冬眠究竟是咋回事,我们知道的还很少。不过,许多科学家正在密切注视着一种具有超凡本领的小动物,这就是土拨鼠,因为它有可能让我们最终揭开冬眠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人的体温如果长时间降至冰点以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体内的水分将全被冻结,一切生理活动将全部停止,人的生命将告终结。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如果体温降至水的冰点以下(华氏32度,摄氏0度),任何人、任何其它哺乳动物都不能生存。据阿拉斯加州的生物学家们研究,上述观点已不再成立。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冬眠动物,冬眠期间它的体温可以降至零下6℃。这种哺乳动物就是北极地松鼠。生存冬眠北极的冬天食物缺乏,天气严寒。为了越冬,北极地松鼠每年要进行8个月的冬眠。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冬季来临之前,它们出去寻找食物(如植物种子、植物体),大量取食,以增加脂肪储备,供越冬所需。秋季来临,气温下降,地松鼠逐渐进入冬眠。它爬入洞穴,蜷成一团,开始熟睡。冬眠期间,地松鼠的生命活动,如心脏的跳动、呼吸等都大大地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脂肪储备逐渐被用光。  相似文献   

7.
秋去冬来,天气越来越冷,树叶飘落,白雪覆地,野生动物的食物变得十分稀少,许多动物都消失了踪影,以冬眠这一独特的方式来度过严酷的冬天,动物的冬眠也因此充满了许多未知的的奥妙。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假死",有可能吗?众所周知,一些动物会冬眠,它们的体温、新陈代谢、氧需求量以及呼吸在冬眠时都会减少。那么,人类可以冬眠吗?肥尾鼠狐猴是迄今已知唯一可以冬眠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十分相似。科学家认为,人类是否具有冬眠基因这一问题,或许可从肥尾鼠狐猴身上寻找到答案。最近,科学家有了一个惊人的突破性发现:在肥尾鼠狐猴的大脑中存在一种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9.
蔡益鹏 《科学通报》1986,31(4):320-320
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季节性冬眠动物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重复了Dawe-Sperrier的原始实验,试图探索血源性冬眠触发物质(HIT)能否在达乌尔黄鼠身上得到验证。达乌尔黄鼠从春季出眠以后到七月底左右有一个体温正常而稳定的非冬眠季节。实验成功地实现了在非冬眠季节诱发黄鼠冬眠,却没能验证HIT的存在。 实验动物26只于1984年5月7日分别经隐静脉注射冷藏的冬眠黄鼠血清(H组,10只);冷藏的活泼黄鼠血清(A组9只)和生理盐水(S组7只)。注  相似文献   

10.
<正>冬眠是一些不耐寒动物度过不利季节的一种习性。许多动物都会冬眠。每年的霜降前后,气温逐渐降低,池塘里的蛙鸣消失了,刺猬、仓鼠等也进入了洞穴开始了它们的长睡。进入冬眠的动物在体温、呼吸以及心率等方面都要发生改变,新陈代谢会降到最低。而且热血动物和  相似文献   

11.
动物的冬眠,对人类健康有诸多启示。将来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能像冬眠动物那样,长期不活动也不会生病。 2012年2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旁苏托尼镇上第126届土拨鼠日(GroundhogDay)那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包括这个小镇上的5000人,约1万5千人聚集在这里,见证当地最著名的“天气预测员”土拨鼠“菲尔”的预测结果:今年冬季还将持续6个星期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2.
让活人冬眠     
众所周知,在大自然中,许多动物采取冬眠这种绝妙的办法来度过严酷的环境,延缓老化速度,减慢疾病进程,如哺乳动物美洲松鼠等。可是,人类是否也能冬眠呢?如果能解开美洲松鼠的冬眠机理,人类的人工冬眠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开发出人工冬眠技术,冬眠时人的年龄几乎不增长,时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白天逐渐变短,冬眠季节随之而来。那些生活在我们周围,在花园中"做客"的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正在为漫长的冬日深眠做准备。究竟谁在忙着为冬眠做准备刺猬着手准备着,蝙蝠亦是,甚至连小小的玳瑁蝴蝶也不例外。睡一整个冬天是它们"对付"寒冷天气、短暂日照以及一年中食物最匮乏的季节的有效方法。在冬天,鸟类可以飞到更温暖的地方。但是,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却没那么大的本事,所以它们进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动物的节拍     
正乐感是人类独有的吗?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新发现。音乐,人类耳朵独享的"奶酪蛋糕"?当你看到公园里或者街头上人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感到奇怪,人类对于音乐的感知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其实,人类并不是唯一的能够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动物,自然界有一些动物也具有这样的"节奏感"。动物对于音乐的这种认知行为到底是由于大脑的特化作用,还是建立在为了行使其他功能而形成的神经回路上的呢?  相似文献   

15.
这个喜人的消息来自一篇最新报道.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人工"冬眠"技术,使老鼠进入假死或"冬眠"状态,再在必要时将它们"唤醒".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冬眠"技术也可以用在人类身上,为人类在冬眠中飞越漫漫星球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6.
在动物界,青蛙、蛇、乌龟等冷血动物,一到冬季来临就会躲到土洞里、水底下,潜伏下来,不吃不动,进入冬眠状态.哺乳动物如黑熊、旱獭、刺猥等,在冬季也会昏睡几个月,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才醒来,并进食和繁殖后代.一些动物几个月不食也不动,又不会死去,这对高等生物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有些动物为什么冬眠不死,生理状态还保持完好?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被完全揭开的谜.动物冬眠的机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因为它的谜底与人类的许多医学难题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画家们反映美好生态关系的绘画创作一般都是出于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可以说,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独特的"条件反射";而抨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创作倒可能是被迫进行的——这说明了大多数人对生态图景的审美情趣基本一致。表现生物之间关系的生态绘画现在,具有一定生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显微镜发明之前,昆虫世界是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最小的生命世界。动物、植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甚至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  相似文献   

18.
最近的研究发现,寄生的黄蜂能从它们的寄主─—苍蝇身上吸取抗冻结物质,以保护自己越过寒冷的冬天。寄生黄蜂将它们的卵产在苍蝇的像蚕茧一样的蛹里;当它的卵开始孵化时,它们便以苍蝇的蛹为食。专家们认为此发现可用来对付讨厌的苍蝇,对它们进行生物控制。 为了越过寒冷的冬天,苍蝇和黄蜂均要进入冬眠 状态,此间它们都需要积 累抗冻结物质。但黄蜂进 入冬眠状态比苍蝇要晚两 个月。为了试图对此进行 解释,美国马里兰州学院 的大卫·瑞俄斯研究了寄 主苍蝇的冬眠状态如何影 响寄生者黄蜂卵的耐性。 结果发现,在冬眠状态的 蛹中成长…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4,(12):38-39
冬眠除给动物带来了长寿外,还能带来什么?在医学上有价值吗?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如果给冬眠的哺乳动物(黄鼠和仓鼠等)照射致死量的放射性射线,不在冬眠状态的鼠马上就死亡,而处在冬眠状态的鼠的生存率却很高。同样,对冬眠中的哺乳动物投放致死量的细菌,未发现细菌感染,冬眠结束的时候,动物体内投放的细菌全都消失了。对此,近藤博士认为冬眠中动物身体的免疫力变得很强,使细菌不能繁殖而被免疫系统杀死。冬眠中的哺乳动物对癌的抵抗力也非常强。将致癌的化学物质涂在正常动物皮肤上,皮肤会发生癌变。但是在冬眠中的动物身上完全看不到这样的癌变。  相似文献   

20.
姜靖 《科学之友》2007,(15):22-23
日前,来自美国的医学家们正准备在人类身上首先尝试"人工冬眠"法,一旦这种常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理论变为现实,那么许多伤情严重但难以及时接受救治的病人,就可以通过"冬眠"延长救治时间并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