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小吃是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分布会直接影响居民和游客的行为决策。选取北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为研究对象,以小吃网点POI数据和GIS空间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核密度估算等方法,对北京中心城区的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吃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各区的分布差异较大;两类小吃网点在各圈层分布差异较小;道路环线小吃网点分布由中心向外围呈"金字塔型";小吃网点分布的道路邻近性强于地铁邻近性。小吃网点的集聚特征为:小吃网点空间集聚呈现弱向心性分布;小吃网点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内部结构差异较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市政规划,按城区分类,对北京中心城区小吃网点的分布提出建议:重组旧城区小吃网点;按城区功能定位重新规划分布新城区小吃网点。  相似文献   

2.
清代八旗文化,向上连接着清代皇家文化,向下与清代北京市井文化相互影响、交融,其独特的魅力是北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北京文化遗产中的八旗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统计、深入研究北京现存物质文化遗产中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存量与空间格局.提出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概念与分类标准,统计、分析各类遗产地的数量及相互关系.本文在北京八旗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空间布局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心城区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布局.分析北京城区与郊区现存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区,提出区域文物保护与文化开发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八旗文化遗产格局在整个北京文化格局中的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设施是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2018年高德地图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各行政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差异,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北京文化设施的总体空间分布形态,最后结合热点分析(Getis-Ord G~*_i)统计指数法进一步探究北京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及各类型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以下结论:中心城区文化设施数量分布较多,周边城区分布较少;北京文化设施的核密度值随着与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呈现圈层式衰减;不同类型文化设施在中心城区的集聚特征不同。在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下,当前北京城市文化设施集聚范围随着城市交通干线进一步向外围扩张,而不同类型文化设施集聚特征的偏向性更加明显,但是中心城区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的南北城差异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运用断裂点概念和公式,分析比较京、津两市2012-2015年办公空间的发展格局及两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研究表明:1)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办公空间格局均呈现从市中心向外围不断扩展的态势,北京在中心城区以CBD-金融街—中关村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办公聚集区格局趋于增强,同时上地、亚奥、望京地区的办公空间集聚显现;天津受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影响,由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办公空间沿京津方向和滨海新区方向,呈组群扩展.2)城市内部办公活动集聚效果显著,北京办公空间分布方向性减弱,空间格局方向变化不显著,总体上呈“西北—东南”走势;天津办公空间分布由“南—北”走势,转向“西北—东南”走势,空间分布重心向南偏移的比较显著.3)利用断裂点公式,以城市从业人口、第三产业产值和写字楼数量作为城市规模指标,得出北京的吸引区范围较天津更大.同时,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北京的向心引力在不断增强,对区域的吸引和辐射也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天津也正在逐渐发挥其港口城市的优势,与北京形成空间互补.  相似文献   

7.
研究旅游景点空间结构分布特征,对优化全域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POI数据,以洛阳市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叠置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对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布局及便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城区集聚、以“条带状”向县域拓展的特征,且主要集聚于洛龙、西工、涧西和老城区交界处附近;其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与洛阳行政区划形状相吻合;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度不同,其中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的空间匹配程度最高,旅游景点倾向于分布在交通发达、食住便捷的区域;便利度空间上呈沿中心城区向四周阶梯递减、县域块状分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街镇为地理单元对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间差异减小,在空间上以圈层结构向外扩张;2人口老龄化速度以中心城区內缘最为迅速;3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整体上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弱化",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向中心城区扩散,近郊区北部作为年轻型街镇的集聚区域,其集聚作用将更加明显;4就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口迁移的作用相对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愈发显著,经济发展水平是这一时期老年人口向中心城区內缘集中的主要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对老龄化的区域分异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郊区包括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怀柔、平谷等八个区和密云、延庆两县,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但是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境地.而京郊现有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种植、采摘、收获等原有休闲旅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文化需求,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势在必行.京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既是保护遗产、发挥遗产价值的需要,也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方法与途径,以期为保护和传承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徐萍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7):7-9,12
吉林省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基础的"长板",同时,与国内其他中华老字号企业相比,也有着忠实顾客断档、所处经济环境不优越、核心技术不精湛的"短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吉林省中华老字号企业应该以保护、传承老字号的价值为重点,依托传统改良创新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地为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覆盖、河流道路、DEM、珞珈一号夜间灯光以及兴趣点各数据作为影响因子建立人口指标体系,针对人口空间化中多源数据权重确定方法复杂且主观性强的问题,提出以主成分分析法挖掘各项数据特征,以因子对指标评价体系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多因子加权融合,实现北京市30 m×30 m精细人口空间化.与Worldpop数据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精细空间化结果的精度(R2=0.85、EMR为0.28)优于Worldpop数据的精度(R2=0.67,EMR为0.48);2)北京市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主城区内,且向外呈现波动性递减趋势,在外围出现多个郊区次中心,与兴趣点密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3)各类兴趣点因子被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可作为北京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指示性因子.该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城市精细人口空间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化功能,其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与公平性.以济南市为例,采用2009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交通和城市公园等空间数据,构建了城市公园吸引力综合指数,并基于道路网络,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分析方法计算研究区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最后基于logistic模型计算了城市公园的综合可达性,以表征城市公园自身属性特征(吸引力)和交通可达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济南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总体水平均较好,20min内可达区域约占研究区的80%,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心高外围低,南部受地形影响可达性普遍较低;2)吸引力比较强的公园周边可达性水平明显提升,说明城市公园吸引力对可达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可达性研究的内涵,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进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以来,国家对北京的文物古迹保护高度重视。在现实条件下保护北京城市风貌,是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对北京文化遗存复查工作、北京城的中轴线、占用文物保护的团体、等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广东省259个文旅特色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东省文旅特色村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在市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2)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多核心集聚发展态势,可分为珠三角双核心区与粤东单核心区,3大集聚区均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珠三角双核心区已形成连绵发展态势;(3)在地形、水文、交通、人口密度等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广东省文旅特色村呈现出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侯马市建筑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密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区域分割法和缓冲分析法对侯马市的建筑密度进行了分析.扇形分区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优越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建筑密度较高,而南部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建筑密度较低.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中心部分建筑密度最高,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建筑密度逐渐降低.侯马市建筑密度的空间分布受到了地形、交通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汉军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对于促进军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梳理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类型及代表性单体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均方差法、加权求和法对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 江滩景观、武汉体育中心、夜间灯光景观、园林绿化景观、城市主干道等12个代表性单体为特品级文化遗产,不仅是武汉军运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点对象,而且是同类赛事举办时应重点建设的内容;2) 几乎所有武汉军运文化遗产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提升和社会价值,而纪念文化遗产各方面的价值都只是一般或较高;3) 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社会形象提升、政治和文化教育价值很高,而其他价值都只是较高,技术价值最低.在军运文化遗产后续保护、开发和利用时,应分层开发与利用不同级别的军运文化遗产,分类开发与利用不同类型的军运文化遗产,加快武汉军运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将河南省地质遗迹划分为太行山地质遗迹分布区、黄河地质遗迹分布区、嵩山地质遗迹分布区、伏牛—桐柏—大别山地质遗迹分布区等4个区域;在对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