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茂铁甲酸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库仑等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茂铁甲酸(FCA)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FCA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DNA的加入导致FCA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电位往正向移动,表明二者可能通过沟面方式发生作用.计时库仑法表明FCA与DNA作用后,复合物扩散系数明显降低,这可能是FCA与DNA反应峰电流降低的原因.微分脉冲实验表明以FCA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1.3×10-5 mol/L~1.0×10-4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紫外光谱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二者的相互作用,且作用模式可能够沟槽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黏度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4-苄氧基苯酚(PBP)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BP与DN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7℃时PBP与鲱鱼精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Kθ300.15K=2.16×105L/mol,热力学函数ΔrHθm=-6.18×104J/mol,ΔrSθm=-1.05×103J/(mol·K),ΔrGmθ300.15K=-3.04×104J/mol,结果表明该反应为焓驱动。综合实验结果确定了PBP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部分嵌插以及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68×10^5·mol^-1·cm^-1。用双倒数法求得结合常数K^θ12℃=0.965×10^2L·mol^-1和K^θ22℃=0.218×10^2L·mol^-1,△H^θ,22℃=-1.04×10^5J·mol^-1,△rS^θm22℃=-3.27×10^2J·mol^-1·K^-1,△rG^θm22℃=-0.76×10^4J·mol^-1,该过程为焓驱动。确定了PVP—Yb(Ⅲ)与hsDNA之间为沟区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药物红霉素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红霉素在DNA修饰玻碳电极上有较强烈的吸附,可以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其作用模式为嵌入模式;通过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红霉素在DNA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与DNA作用的表观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f,其结果与循环伏安实验的研究结论一致。通过该实验可以对红霉素的药物学性质以及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γ-环糊精-达旦黄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pH=7.4环境下,用摩尔比法测定γ-环糊精(γ-CD)与达旦黄(TY)的包合比(摩尔比)nγ-CD-nTY =1-1,直线法测定包合常数Kf = 495.23 L/mol.以中性红(NR)作分子探针,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化学热力学法和黏度法等研究包合物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得到γ-CD-TY包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的结合比nγ-CD-TY-nDNA=6-1,结合常数为=1.12×105 L/mol,=2.72×105 L/mol.热力学函数=-2.82×104 J/mol,=5.67×104 J/mol,=284.78 J/(mol·K),说明γ-CD-TY包合物与DNA作用为熵驱动.确定γ-CD-TY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为混合作用,同时存在部分嵌插和非嵌插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壳寡糖为原料, 制备O 季铵化硫脲壳寡糖, 并用红外光谱、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热重 差热分析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 以鲱鱼精DNA为靶点, 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循环伏安法和黏度法研究O-季铵化硫脲壳寡糖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 O-季铵化硫脲壳寡糖在213.5,280.0 nm处出现吸收峰, 其热稳定性较差, 在180 ℃开始氧化分解; O-季铵化硫脲壳寡糖的紫外 可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发生变化; O-季铵化硫脲壳寡糖使铁氰化钾 DNA体系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 式量电位发生正移, 并使DNA的黏度增大, 即O 季铵化硫脲壳寡糖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嵌插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酪氨酸-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生理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Sm(Ⅲ)与Tyr(酪氨酸)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n(Tyr)=1:3,Sm(Ⅲ)(Tyr)3配合物与hs(鲱鱼精)DNA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Tyr)3):n(DNA)=3: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数K2Θ98.15K=9.97×104L/mol和K3Θ10.15K=7.56×103L/mol。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的结合过程为焓驱动;结合Scatchard法和黏度法,确定了配合物Sm(Ⅲ)(Tyr)3与hs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沟渠作用和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生理pH=7.4环境下,用摩尔比法测定γ-环糊精(γ-CD)与茜素黄R(AYR)的包合比(摩尔比)nγ-CD ∶nAYR =1∶1,确定包合常数KΘf ,288.15K=1.69×105 L/mol。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化学热力学法和黏度法等研究包合物γ-CD-AYR与鲱鱼精DNA(hsDNA)的作用,得到γ-CD-AYR包合物与hsDNA作用的结合比nDNA ∶nγ-CD-AYR=1∶2,结合常数为K 288.15K=3.10×104 L/mol,K 310.15K =4.02×104 L/mol。热力学函数ΔrHmΘ=8.78×103 J/mol,ΔrGmΘ=-2.59×104 J/mol, ΔrSmΘ=116.45 J/(mol·K) ,说明γ-CD-AYR包合物与DNA作用为熵驱动。确定γ-CD-AYR与hs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和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结合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测试法,系统研究了Tris-HCl (pH=7.25)缓冲溶液中U(VI)-钙黄绿素(CA)配合物与鲱鱼精DNA (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摩尔比率法确定U(VI)-CA-hsDNA体系的结合比n(U(VI))∶nCA∶nhsDNA=1∶2∶1。以双倒数法计算出此体系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热力学计算表明U(VI)-CA-hsDNA的反应是疏水力驱动进行的自发行为。结合荧光分析、Scatchard法分析和溶液黏度变化分析,证明U(VI)-CA配合物对hsDN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和静态混合猝灭过程,作用方式为嵌插和非嵌插的混合结合模式。实验表明U(VI)-CA配合物严重影响hsDNA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磺胺嘧啶与DNA在pH2.21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磺胺嘧啶的峰电流和峰电位均发生变化,结合紫外光谱法的测定结果,推测磺胺嘧啶与DNA在该条件下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作用模式是静电模式,结合常数Kb为4.6×103L.mol-1.  相似文献   

11.
Ca-ALC络合物和鱼精子DNA反应的电化学与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H为6.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Ca—ALC(茜素)络合物与鱼精子DNA在室温下2min内结合生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导致络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和峰电位的负移,峰电流值在一定范围内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1~3μg/mL,方法可以用于DNA的测定.和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简便,快速,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实用性.在加入DNA的条件下,电化学参数(电子转移系数α,标准速率常数Ks)显示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结合荧光法和UV光谱法,推断反应的结合方式可能为嵌入结合.  相似文献   

12.
DNA提取是拟南芥突变体筛选与鉴定中的关键环节.结合拟南芥突变体鉴定特点和DNA提取特点,对传统SDS法进行改良,摸索出一种简易、快速且经济的DNA提取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突变体的批量筛选与鉴定中.使用该方法可在常温下利用10mg左右拟南芥叶片,以少量试剂,通过简单的研磨、离心、沉降和干燥等步骤便能快速制备用于PCR检测的DNA模板.采用本方法个人提取单个样品DNA仅需15min左右,每小时可提取48个DNA样品.研究采用该方法提取了一批待鉴定拟南芥突变体的DNA样品,利用三引物法对其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DNA样品浓度高,DNA扩增成功率高达100%,且目的条带清晰,说明该方法在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上是适用且高效的,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突变体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CV)和双阶跃计时库仑法(DPSCC)研究了槲皮素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在DNA修饰玻碳电极上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与DNA发生强烈的作用.其作用模式是静电模式,与DNA作用的表面键合常数为K=(3 80±0 3)×104L/mol,键合位点数为1(/每个碱基对),在DNA修饰电极上槲皮素氧化形式与还原形式的键合常数比为KOx/KRed=2 56.  相似文献   

14.
修饰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处理的方法实现了使封闭的碳纳米管端头打开并接上羧基官能团,同时用透射电镜显微图和红外谱对羧基修饰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未修饰和修饰了的碳纳米管电极在l mmol/L Fe2 0.2mol/LHClO4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将碳纳米管羧基修饰后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电化学活性。实验还发现,羧基修饰碳纳米管电极对多巴胺氧化过程有强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FeC l3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巴胺(D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极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5-4.0×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a(A)=-3.288 04×10^-6-0.035 99 C(mol·L^-1),相关系数R为0.997 6,检测限可达2.88×10^-6mol·L^-1,回收率在95.4%-103.1%之间,为DA的测定建立了一种电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铂电极与玻碳电极上丝氨酸与肾上腺素在硫酸、盐酸、磷酸、B.R.缓冲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电极和体系使丝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还原峰,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芦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Cd(Ⅱ),Co(Ⅱ),Ni(Ⅱ),Cu(Ⅱ)和Zn(Ⅱ)的芦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3L2(H2O)n](CH3COO)2(n=6,12),配体不饱和环的3个羟基参与了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利用循环伏安法计算了芦丁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2.43×104L/mol)和结合位点数(s=3.29).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法研究环境激素双酚A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牛血清蛋白存在使双酚A的氧化峰峰电流减小.双酚A在加入牛血清蛋白后参与反应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为2.牛血清蛋白与双酚A的结合数m=2,结合常数β=5.81 × 1010.由此推测双酚A进入牛血清蛋白的疏水空腔内,使游离双酚A浓度变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诺氟沙星(NFA)与DNA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NA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诺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NFA在浓度为5.86×10-7~1.95×10-6mol·L-1时,体系的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线性关系,其中在NFA浓度为5.86×10-6mol·L-1时,存在最宽的线性范围,DNA的浓度为2.0×10-5~2.22×10-4mol·L-1.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背景干扰小,对于合成样品中DNA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