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流层NAM 异常事件与东北亚地面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分析资料的合成分析表明,10 hPa北半球环状模(NAM)指数和东北亚地区地面温度(SAT)存在显著的后滞相关关系.正/负位相平流层NAM异常事件往往伴随着东北亚地区正/负异常地面温度变化.负位相NAM指数超前东北亚地面温度异常20~40天,正位相NAM指数超前约20天.定义了有效平流层极端事件(ESE),并研究了不同标准下平流层NAM异常能够传到对流层的比例.研究表明,NAM异常下传的比例随定义标准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平流层大气环流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先兆因子来延长中国北方冬季对流层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平流层环流异常对东北冷涡的影响, 使用NCEP/NCAR(1958?2010年)再分析资料(日平均、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及温度场), 对平流层NAM (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 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期间东北冷涡的活动特征和三维空间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 与平流层NAM正异常相比, 在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 东北冷涡发生的频次更多和持续天数更长, 强度也更强。对平流层NAM不同位相异常期间的合成分析表明, 在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 东北冷涡强度更强, 与平流层环流异常联系更紧密。同时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 有强的行星波活动, 行星波的活动促进和加强了东北冷涡的发展。研究结果对使用平流层NAM异常预测冬季东北冷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平流层环流异常对东北冷涡的影响,使用NCEP/NCAR(1958—2010年)再分析资料(日平均、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及温度场),对平流层NAM(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北半球环状模)异常期间东北冷涡的活动特征和三维空间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与平流层NAM正异常相比,在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东北冷涡发生的频次更多和持续天数更长,强度也更强。对平流层NAM不同位相异常期间的合成分析表明,在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东北冷涡强度更强,与平流层环流异常联系更紧密。同时平流层NAM负位相异常期间,有强的行星波活动,行星波的活动促进和加强了东北冷涡的发展。研究结果对使用平流层NAM异常预测冬季东北冷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8年雪灾同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2008年我国南方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与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系,利用NCEP资料对2007年10月1日到2008年2月29日的平流层大气环流的逐日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之前,平流层北极涡旋异常加强和变形,同时在中低纬地区平流层的环流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平流层向下传,进而影响对流层.由此可见这次我国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不但与对流层大气环流的变化有关,也与平流层环流的变化有关.更有意义的是,平流层环流的变化超前了一个多月.因此利用平流层的信息作为天气预报的参考,对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特别是重大灾害的预报)的准确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运用计算机识别的方法检索出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出现次数。将得到的结果与人工查阅天气图方法对比,经过精度检验,得到用计算机程序的识别方法可以代替人工识别的结论。提出的计算机识别方法力图用尽量少的气象资料识别阻塞高压,并通过对阻塞高压的分析,识别阻塞高压的典型特征,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主观不确定性,提高了阻高识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压涡度拟能的增强和减弱是乌拉尔山上空阻塞过程的重要特征,正压涡度拟能增强的主要机制是斜压涡度拟能向正压涡度拟能的转换,而斜压涡度拟能的来源则是阻塞区外斜压涡度拟能向阻塞区的净输送和阻塞区内斜压涡度拟能的净生成。正压涡度拟能减弱的主要机制是耗散机制和β效应。因此,阻塞过程是正、斜压涡度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1950-2008年影响中国天气的关键区阻塞高压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V-θ阻塞高压指数检索了1950-2008年影响中国天气关键地区的阻塞高压,并分析了这些关键区阻塞高压的气候特征.结果发现:三个关键区中,乌拉尔山地区的年均阻塞频率最高,而鄂霍次克海地区最低.三个阻塞地区阻塞高压的季节变化也不相同,乌拉尔山地区的年均阻塞频率在5-9月较低,在全年的其他月份较高;贝加尔湖地区年均阻塞频率在秋冬高而春夏低;鄂霍次克海地区夏季年均阻塞频率最高.另外,1950-2008年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地区以及三个地区总的阻塞高压次数和天数都有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而鄂霍茨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次数和天数虽然也有增加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Morlet小波分析结果显示近59年来,三个关键区总的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活动(次数和天数)都存在2年和4年的显著性周期,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次数存在4~5年的显著性周期,鄂霍茨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次数存在6~8年的显著性周期,这两个地区阻塞高压天数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此外,发现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中,旱灾和寒潮灾害多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活动有关,雨涝灾害主要受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活动影响,而夏季低温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则与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湿位势涡度 ,对 1 998年 7月中高纬阻塞高压存在时期 ,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的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中高纬阻塞高压稳定维持于 50°N,1 30°E的地区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对中高纬阻塞高压形势稳定维持于这一地区时的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暴雨发生的位置以及产生暴雨的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平流层平台稳定性对蜂窝移动通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提供一个足够低的通信中断概率是任何一个实用通信系统所必具的性能,提出了一个简略的平流层峰窝通信模型,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平台运动对移动用户的通信中断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小区半径,可使平台不稳定造成的通信中断概率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NCC)沿用的北半球阻塞高压监测公式,利用NCEP/NCAR逐日500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计算出1961-2011年逐日阻高指数,分析了北半球阻塞高压出现的关键地区阻高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重庆夏季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三个关键区阻高的季节分布以鄂霍次克海阻高在冬季和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乌拉尔山阻高活动频繁的季节,贝加尔湖地区阻高活动不及前两个区域活跃.从变化趋势来看,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有增强的趋势,贝加尔湖阻高有减弱的趋势.各关键区的阻高日数都存在2~5年的显著性周期特点.三个关键区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各有其特点,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的阻塞形势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较大,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比其强度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更加显著,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偏多(少),重庆夏季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用高温熔滴炉模拟高冶炼过程,对高钛型高炉渣在炉内的堵塞与液泛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气体流速、TiO2含量、TiO2还原度和渣-焦界面性质对熔渣在炉内的堵塞与液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夏季北半球斜压波活动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流层上层的斜压波、高空槽对天气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1998年夏季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天气异常,在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第二大的全流域性洪水,分析了1998年夏季北半球的西风急流、风暴轴、以及对流层上的斜压波活动与气候平均情况的异同,并揭示了1998年夏季北半球斜压波活动传播的主要区域、斜压波活动的持续性、斜压波向传播的速度以及斜压波传播时所具有的明显的下游效应。1998年夏季北半球的波包 次数共有11次,与夏季气候状况相比属于正常偏多,其中5月和8月的波包活动次数稍多。但更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大西洋-欧洲的斜压波包活动比往年集中频繁,而且持续时间偏长, 为造成我国异常梅雨天气和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乌拉尔阻塞高压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量支持,同时为长江流域以及同期我国东北的大范围降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最后分析了地面气旋生成与斜压波、高空槽之间的联系,指出在大多数向东部发展的高空槽的槽前,地面上有对应气旋地生成。  相似文献   

13.
对1998年3月中旬一次高空阻塞形势下强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着重讨论强冷空气爆发前后地面反气旋活动与高空阻塞形势调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爆发与乌拉尔地区阻塞形势的调整(阻塞高压的崩溃和重建)紧密相关。对流层下部的温度平流分析表明,阻塞形势的调整是由于阻塞高压上游西北方有冷空气侵入导致了阻塞高压的崩溃,而上游来自西南方向的强暖流则导致高压脊迅速发展,使阻塞高压重新建立。另外,700hPa垂直速度分布表明,冷空气的酝酿和爆发与次级环流由反环流转变为正环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词汇阻遏现象是指一个词项的存在会阻止按照某个能产性规则创造或使用的另一个词汇的产生和使用。词汇阻遏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词汇语用现象,其阻遏程度有大小之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违背词汇阻遏的现象。本文试将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此作出解释,以期使人们对这一现象产生机制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运动系统的状态方程,利用系统矩阵得出了振型衰减函数的计算方法,并用衰减函数分析了刚度变化对高振型的影响,从而对地震作用计算中振型数目选取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during the high index phase of the northern annual mode for the wintertime from January to March, The response of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and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caused by the anomalous horizontal wind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experience strong anomalies and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both the anomalous zonal and meridional wind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index northern annual mode.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the anomalous zonal wind contributes dominantly to the cooling in the Atlantic and the Bering Sea while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duced by the anomalous merional wind contributes dominantly the warm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ooling in southern Europe and Canada. The superposed influences caused the obvious warming in north Eurasia.  相似文献   

17.
通过5组外包不同厚度防火涂料的C80高强混凝土试块的高温后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氯离子渗透性随涂料厚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防火涂料厚度≥30mm时,高温后氯离子渗透性基本不变;当防火涂料厚度为20~25mm时,高温后氯离子渗透性低于常温C50混凝土;当防火涂料厚度为15mm时,高温后氯离子渗透性相对较高.综合考虑后认为,厚度20 mm的防火涂料可同时发挥抑制高强混凝土高温爆裂和降低高温后高强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