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选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溪坞和凉源、浙江台州临海天台山、浙江舟山嵊泗列岛、江苏苏州天平山、广西上思十万大山、台湾宜兰县马告生态公园和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居群的40份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Arn.) Pa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筛选出的12条引物,共扩增出172条清晰、重复性高的条带.使用POPGENE 3.2分析发现:其中158条条带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1.86%,根井正利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2,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I)为0.445 9,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8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634 6,居群间的基因流(N_m)为0.287 9,63.3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6.6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说明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基于ISSR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以遗传距离65为分组阈值,8个居群可被分为6组,节茎曲柄藓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主要由地理因素造成,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可能与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生境破碎是许多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不同物种对生境破碎的反应不同,破碎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信息对物种的保护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缙云卫矛(Euonymus chloranthoides Yang)为重庆地区特有濒危植物,由于公路修建、旅游景点开发等因素的影响,缙云卫矛种群遭受了严重的生境破碎,居群小且处于隔离状态。对位于缙云山的该物种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59.3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40.6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之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与该物种居群间的长期隔离,花粉、种子的扩散距离较近有关;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4.58%,但最小的板子沟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仅29.17%,表明小居群不利于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居群间的基因流(Nm)偏小,为0.730 9,难以抵消遗传漂变引起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距离最近的居群首先聚在一起,表明该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大小受空间距离远近影响。研究认为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应加强对小种群的就地保护,增强居群间的基因流,防止小居群遗传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3.
地黄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李宏庆 《河南科学》2009,27(11):1386-139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地黄(Rehnwmnia glutinosa)14个自然居群、1个栽培居群和属内近缘种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不同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53%,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91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253,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和基因分化系数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其遗传分化水平介于异交物种和自交物种之间.地黄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有限(基因流为0.3784).Mantel检测显示自然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推断营养繁殖占优势和受人类栽培活动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导致地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边大叶藓[Rhodobryum ontariense(Kindb.)Paris]为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本研究选用ISSR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四省的9个狭边大叶藓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狭边大叶藓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8个ISSR引物对9个居群共58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47条清晰的扩增位点。POPGENE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7.75%,Nei’s基因多样性为0.153 0,Shannon’信息指数为0.222 8,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99 7,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168 2)。AMOVA分析表明,大多数遗传变异(84.07%)存在于居群内,15.9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Φst=0.159 3)。UPGMA聚类分析表明,狭边大叶藓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404 95,p=0.979 1)。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技术对蒙古韭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野生分布的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10个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等.12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多态带占总谱带的 95.65%;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2977;1.7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98.26%的遗传变异都存在于居群内部;遗传距离在0.2177~0.5965之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市不同生境的8个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居群共64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ISSR、SRAP和RAPD三种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43个引物对这64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27个位点,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为35.98%,遗传一致度为0.5305,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较好的西溪湿地与龙门古镇的两个居群与其他6个居群之间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 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 共筛选出7条ISSR引物, 扩增得到80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率是58.8%. 白木香9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0733~0.4213, 居群间遗传差异不大; 筛选出的引物IS-8可以进行白木香种内和种间的鉴别. ITS序列在白木香种内的变异很小, 只有6个变异位点, 种内遗传距离为0.0%~1.1%. 根据白木香ITS的序列特征可准确鉴别白木香与近缘种. 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得到的UPGMA聚类图不一致, 但大致趋势相同, 说明ISSR标记与ITS序列分析均可用于白木香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但ITS序列分析技术在种内遗传变异研究的分辨力不及ISSR高.  相似文献   

8.
ISSR和ITS标记在白木香遗传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地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ISSR分析显示,筛选出的7条ISSR引物可扩增出8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的比例是60.0%,白木香9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是0.0733-0.4213.ITS序列分析显示,白木香种内的9个居群中共有6个变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10.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图不一致,但大致趋势相同,都可以将白木香及其近缘种聚在不同的种群中,说明ISSR标记和ITS序列分析均可有效揭示白木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瓦屋山、峨眉山和彭州3个地区的黑籽重楼原变种居群及峨眉山、彭州2个地区的无瓣黑籽居群为供试材料,用筛选出的4对引物,对5个群体共计74个个体进行AFLP分析,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61~78条多态带,共得到235条多态带.黑籽重楼遗传多样性较高,物种水平的多态带百分率PPB为81.8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9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867,居群间基因流为1.6870;在变种水平上,黑籽重楼原变种PPB为78.4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4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237;无瓣黑籽的PPB为63.0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6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9.黑籽重楼种下的两个变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726,遗传分化指数PHIst为13.33%.聚类结果无瓣黑籽重楼和黑籽重楼原变种分别分成两支.总而言之,黑籽重楼物种水平上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问,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很大,但种下的两个变种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个DNA片段,都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两面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27和0.356。两面针11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0,居群内变异占51%,居群间变异占49%,说明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本持平;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表明居群间基因流动较贫乏。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3~0.334之间,居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r=0.391,p=0.040)均表明广西两面针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广西野生两面针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品种;就地保护是两面针资源保护的首选,选择个体数量多、居群内变异系数大,自然环境不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区桐花树种群的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纬度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探讨,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桐花树遗传变异性低,4个纬度桐花树种群分为南北两个类群,海南和广西为1个类群,广东和福建为1个类群.利用Shannon's指数计算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广西种群多样性指数最高,福建种群最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64%),小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36%).本文同时探讨了种群遗传保护和引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岛屿地理隔离对红楠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8个种群91个个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可分析条带75条,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1.3%。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红楠种群平均水平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52.3%,Nei′s基因多样度(HE)为0.186,较台湾岛红楠种群(PPL为71.1%)具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而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GST=0.311)。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5,P=96.1%),岛屿地理隔离对红楠种群间遗传分化产生显著影响。UP-GMA聚类分析表明:朱家尖岛与普陀岛红楠种群间遗传相似度较高,桃花岛与大猫岛可能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基于舟山群岛红楠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在其自然生长地实施就地保护的同时,建立红楠种质资源库,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3.
采用ISSR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3个地理群体:福建群体(FJ)、广西防城港群体(FC)和北海群体(BH)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用10对ISSR引物对9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用POPGENE32计算遗传参数,并用ARLEQUIN软件进行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56。福建、防城港和北海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分别为0.2670、0.1819和0.225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945、0.2708和0.3371,遗传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FJ〉FC〉BH。He和I在群体水平上分别为0.2248和0.3341,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3186和0.4337。拟穴青触32.34%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67.66%的变异发生在群体内,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2,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4.
秋茄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研究温度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其抗冻机制.文章同时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不同纬度地区秋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2种方法均显示3个居群分为2大支:西门岛和象山港两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首先聚为一类;漳江口和象山港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因此单独为一支.由于温度的原因对引种的秋茄进行了筛选,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