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种传统名茶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中国名茶——信阳毛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从生化成分含量角度分析了它们的不同风味,综合认为信阳毛尖在茶汤甜度、鲜爽度、浓度方面比其他三种绿茶要好,在醇度方面相对其他三种绿茶稍差;采用SDE方法萃取茶叶香精油,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四种绿茶的香气进行比较,得出信阳毛尖不同于其他三种绿茶香气的特征成分是橙花叔醇、正赓醛、苯乙酮、顺-香叶基丙酮、N-苯基-1-萘胺、十六碳酸、十六碳酸甲酯、顺-3-己烯基己酸酯的含量比其他三种绿茶都要高。  相似文献   

2.
白兰叶油(oil from leaves of Michelia alba DC.)的主要成分是α-蒎烯,l-侧柏烯,罗勒烯,1.8-按叶油素,l-芳樟醇,黄樟油素,香叶烯,1-β-榄香烯,α-芹子烯,α-橙花叔醇和四个尚未鉴别的化合物,其中一个是单萜烯,两个是含氧化合物(甲和乙),一个是倍半萜酮。白兰叶油中l-芳樟醇含量占64.3%,倍半萜烯总含量约为16%,α-橙花叔醇约4%,罗勒烯1,5—2%。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香气特征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比较八仙、鸭屎香、乌叶三种香型单丛茶的鲜叶与成茶的香气成分,发现鲜叶与成茶的差异明显,不同香型的成茶之间香气特征差异明显大于鲜叶之间的差异。鲜叶主要含有叶醇、芳樟醇等青香、木香成分,醇类所占比例大,八仙的芝兰香特征与鲜叶含有较多其他香型鲜叶不具备的花香成分有一定关系;成茶含有较多的体现花果香味的橙花叔醇等萜烯类物质和茶吡咯等烘烤香味成分,各香型的共有特征成分橙花叔醇与芳樟醇的含量比例关系在成茶中体现,鲜叶中没体现,鸭屎香的杏仁香特征成分也在成茶中出现。研究还表明季节、海拔影响香气成分,但不改变整体香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香型的香型形成影响因素,特别是加工过程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无需溶剂的简捷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广西产新鲜马樱丹叶及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从叶的香气中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香气成分总质量的98.83%.叶的挥发性香气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为:橙花叔醇(16.77%),β-石竹烯(16.51%),α-姜黄烯(10.50%),α-长叶松烯(9.47%),β-榄香烯(8.85%),姜烯(7.91%),α-石竹烯(6.88%),α-香柠檬烯(3.61%),松油烯(3.04%).从花的香气中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出个43个成分,占香气成分总质量的98.54%.花的挥发性香气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为:β-石竹烯(13.11%),β-榄香烯(12.55%),α-长叶松烯(11.84%),姜烯(10.48%),α-姜黄烯(9.63%),α-石竹烯(5.79%),橙花叔醇(5.28%),α-香柠檬烯(4.81%),α-松油烯(3.71%).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11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α—水芹烯,对一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1,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嗉子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出51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5,6,7,8,9,10-六氢-6,7,8,9-四氧合-2-吩嗪甲酸(17.357%)、十八醛(11.042%)、2-氟代-N-[2-(2-糠基氨基)-乙氧羰基]苯甲酰胺(9.371%)、二十烷(6.970%)、1-甲基-5硝基吡唑(4.589%)、β-紫罗兰酮(2.441%)、10-甲基二十烷(3.463%)、乙酸橙花叔醇酯(2.058%).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库买提杏干主要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40℃、60℃、阶段变温)、不同成熟度(青熟期、黄熟期)、切分处理(切分、不切分)、NaHSO3处理(NaHSO3处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烫漂、未烫)对杏进行干制,并在不同失重点(前期、中期、后期)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库买提杏干中主要的香气物质(β-紫罗兰酮、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芳樟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制后期阶段变温条件下α-松油醇、香叶醇、芳樟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另两个温度(P<0.05);除β-紫罗兰酮外,黄熟期中其余5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青熟期(P<0.01);切分处理中香叶醇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5),其余5种香气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1);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紫罗兰酮含量显著高于熏硫样品(P<0.05),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含量极显著高于NaHSO3处理样品;烫漂样品中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5),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1)。综合考虑,建议选择阶段变温、高成熟度、切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干制库买提杏,以得到风味较佳的高品质杏干。  相似文献   

8.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金叶子叶的挥发油,然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云南产金叶子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了76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97.7%.金叶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橙花醇乙酸酯、反式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α-蒎烯、杜松-1(10),4-二烯、乙酸龙脑酯、三十四烷、古巴烯、(-)-β-蒎烯、石竹烯、榧烯醇、二十九烷、橙花叔醇、α-姜黄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E,4E)-2,4-二烯任醛、(-)-菖蒲烯、α-荜澄茄烯、α-律草.  相似文献   

9.
张珍珍  杨远帆      孙浩  洪鹏  黄高凌      姜泽东      陈峰    杜希萍      胡阳      倪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75-183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分析清香型铁观音的挥发性成分和主要风味特征。通过GC-MS检测分析,在3种清香型铁观音中共发现3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均为反式-橙花叔醇、吲哚、正己醛、α-法呢烯,质量含量分别为24751~41899、19958~33929、1875~3467、1033~3361 μg/kg;感官评价结果显示,3种铁观音均具有典型的清香味和花香味;香气值(OAVs)分析表明,3种铁观音中主要风味成分相同,均为癸醛(128.92~299.37)、反式-橙花叔醇(110.01~186.21)、苯乙醛(31.27~37.89)、正己醛(17.86~33.02)和吲哚(9.50~16.16);聚类分析结合感官评价表明,清香味主要来源于正己醛、苯乙醛和癸醛,花香味主要来源于反式-橙花叔醇。该研究结果说明,3种清香型铁观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相似,但和其他乌龙茶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复烤烟叶增香提质,试验选用从烟叶表面筛选出的产香菌:西方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对兴义C3F复烤后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进行检测,最后将发酵后的烟叶切丝后进行卷制成卷烟并进行评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菌种发酵后,接种量为6.9%和接种量为13.8%的烟叶糖碱比均升高,但钾氯比无显著性变化;②接种量为6.9%的处理中共检测出香味物质58种,与另外两组相比其中有50种香味物质含量较高,包括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叶基香叶醇、螺岩兰草酮、苯乙醛、α-大马酮、巨豆三烯酮、橙花基丙酮、3-羟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2-乙酰基吡咯等,与对照相比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54.6μg/g;③经菌种发酵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④感官实验表明,接种量为6.9%的评吸结果最好,这和香味成分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西方许旺酵母对烟叶有一定的增香提质作用,接种量为6.9%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藏药塞北紫堇提取物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选用乙醇冷浸法提取.提取物经酸溶解,调节至碱性后用石油醚萃取,浓缩后得塞北紫堇脂溶性成分.经GC-MS联用技术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8个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类型为甾醇类、甾酮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有机胺类、酰胺类及含氧杂环类化合物.结论塞北紫堇提取物脂溶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9,12,15-十八烷三烯酸甲酯,二十烷,亚油酸乙酯,二氢猕猴桃内酯,6,7-二甲氧基-1(3H)-异苯并呋喃酮,亚油酸甲酯,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七烷酸-14-甲基-甲酯,豆甾-7-烯-3-醇.实验结果为了解塞北紫堇的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蒸汽蒸馏香紫苏花序及叶得精油0.7-1.5%。经GC/MS分析,鉴定出46种香气成分,约占出峰面积的97%,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α-松油醇、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石竹烯及β-荜澄茄油烯。  相似文献   

13.
用5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粗酶液处理乌龙茶水溶液,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0种、醛类4种、醇类5种、烯烃类6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正己醛、橙花叔醇、p-伞花烃、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吲哚是乌龙茶水溶液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察氏粗酶处理组和果胶粗酶处理组中,正己醛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醇、橙花叔醇和α-法呢烯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苯甲醛、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果胶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察氏粗酶处理组、果胶粗酶处理组、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醛(甜香)和橙花叔醇(花香)的OAV均显著增加,增强了乌龙茶水溶液的甜香和花香味。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香芸火绒草当年生茎、叶、花经水蒸馏法获得了一种棕黄色精油,得率为1/1000,经测试分析,鉴定出三环庚烯、芳樟醇、香草醇、苯乙醇乙酯、香叶醛、甲酸香草酯、3,7,11-三甲基-1一醇十二碳三烯-2,6,10、愈创醇、苯甲酸乙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等22种化合物,另外,还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为清灵花香,香气甜润幽雅、珍贵,在日用化工、食品工业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成为香料工业一种新型原料.  相似文献   

15.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福鼎大白茶、黔茶1号、黔茶8号茶树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种不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福鼎大白茶44种,黔茶1号35种,黔茶8号50种,共有香气成分17种,占全部香气物质的百分比达到90%以上.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青叶醇、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和己醛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中含量较为丰富,共同作用形成茶树鲜叶清香;芳樟醇、香叶醇、4-戊烯醛、青叶醛、壬醛、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间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关键香气物质进行茶树品种的鉴定区分.3个茶树品种(品系)的萜烯指数为福鼎大白茶(0.73)、黔茶8号(0.65)、黔茶1号(0.89),黔茶1号萜烯指数接近野生大树茶,说明筛选出黔茶1号的湄潭苔茶群体品种是较为原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5.11%,其中分离出烃类、酮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酸类,杂环类8大类化合物.在所分离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其百分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10种,分别为:丁酸、十六酸、十七烷、豆蔻酸、圆柏酸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1-乙基-1,5-环辛二烯、2-戊烯-1-醇、1-戊烯-3-醇.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影响机制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湖北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湖北省14个烤烟产区烟叶的上部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出的34种中性香气成分按中性香气成分前体物进行归类,并将14个产烟区根据地理区域分为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进行分析.对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苯丙氨酸降解物、棕色反应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其他香气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并把以上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两地感官差异的具体中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上部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物、类胡萝卜素降解物、新植二烯含量,清江流域均高于环神农架区域且差异显著(p 0. 050);清江流域和环神农架区域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在燃烧性和灰色方面差异显著(p 0. 050);在差异显著的前体物中,感官质量指标香气量与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燃烧性与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呈负强相关,烟气量与苯甲醛、苯乙醛、香基叶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且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在两区域间含量差异显著(p 0. 050),这几种香成分可能是造成两区域烟草风格差异的物质基础,对于特色香烟工业制作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分类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中致香成分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烟叶样品内的中性致香成分,包括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等共11种;其次,利用遗传算法筛选出影响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8种致香成分,进而建立了基于致香成分的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支持向量机分类判别模型,建模、留一法和预报和准确率分别为88.65%, 84.40%和82.86%;最后,利用Fisher判别矢量方法考察上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和茄酮是影响上部和中部烟叶差异性的3种主要致香成分,可为烟叶质量管理中烟叶的部位特征和香气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蒸汽蒸馏法制取女贞花挥花油 ,采用GC/MSD气质联用系统对女贞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18种化合物 ,主要成分为苯乙醇、芳樟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甲醇、α -萜品醇、牦牛儿醇等。  相似文献   

20.
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了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3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3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6%。它们是:α—蒎烯、异戊酸异丁酯,α—菲兰烯,对—伞花烃,γ—萜品烯,萜品—4—醇,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甲基丁子香酚,甲基黑椒酚,α—反式—香柠檬烯,瑟林烯,橙花叔醇,β—红没药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为24.56%,香荆芥酚的含量达43.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