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成忠  李静 《科技信息》2009,(36):I0003-I0003
名词转化成动词这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适于转化成动词的名词的类别属性、名生动词的语义变化、语体色彩及修辞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文的语料,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的方法,在词、词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名词、句法依赖关系和句子倾向性等特征,分析不同特征对于评价对象抽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结合了词、句子倾向性、词性、语法依赖关系、邻近名词等特征的条件随机场方法对于中文句子评价对象的抽取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指某一词类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这种别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就会随之而失去。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语法现象,其中尤以名词、形容词的活用为最常见。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何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词类活用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鉴别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处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都属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范围。 要鉴别一个词是否活用了另一类性质的词,首先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来观察这个词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按照名词、形容词固有的意义去理解,整个句子就讲不通。如果把它理解成与这一名词、形容词相关的动词义,整个句子就能够讲得通,那么一般说来,这个名词、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这是从意义上去判断。例如: ①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相似文献   

6.
情态是一个复杂语义系统,其语义不确定性给其词义识别带来很大困难。语境与情态互动并对情态动词的词义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揭示情态与语境互动限制关系对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智能语义识别特征优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和独有属性特征计算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情态动词词义与语境特征的互动关系,以及语境特征对情态动词词义的限制作用等知识。以英语情态动词must为目标词,针对其主要词义,从语料库中抽取150个样本例句作为对象,分别从must出现的语境中提取了32个特征,包括语义、句法、语用和话题特征作为属性,建立了表达must不同词义对象与其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关系的形式背景。采用独有属性特征计算方法提取了must词义分类规则。通过对比分析其不同词义分类规则,发现了must与不同语境特征的互动限制关系。研究结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语义识别特征选择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基于同义词词群(Synset)的词网研究存在结构不甚严谨,语义颗粒度大,应用范围比较有限的问题。建立在“词群-词位变体”理论基础上的义合网络系统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有效尝试。网络建立包括两方面:一是纵向语义聚合网络的构建和内部各成员的语义特征差异对比;一是横向句法组合网络各成员的语法特征和在句法配置上对语义角色的选择等。言说动词的次范畴类“评价类”动词可作为研究个案,初步用来探讨这类典型词的语义结构及义合网络系统的建构规律。  相似文献   

8.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因是回溯推理以及语义预设。就语义模式而言,“须”是沿着“道义-认识”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量词"抹"的搭配情况,可与"抹"搭配的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包括表景色的山水、云彩、光彩和表人体部位及与人体相关事物的具体名词和表情感类的抽象名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和非色彩的状态形容词。"抹"的这些语义选择,主要是由隐喻促动的,在隐喻的促动下,各个对象之间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10.
英语动词性语义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名词的动词性语义,剖析形容词的动词性语义,探讨副词的动词性语义,阐述倒序性动词和否定性动词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1.
动量词“下”和“次”与动词的组合关系及语法功能不尽相同,其语义特征也各不相同:“下1”的语义特征是[+计数],“下2”的语义特征是[+计时]和[+广义动量];“次”的语义特征是[+计数]。  相似文献   

12.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名词并非是静态的,其语义中就具有动态性,常常含有一定的性质义和动作义,名词事物义同性质义、动作义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可以实现名词功能向形容词和动词的游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毛南语量词的语义、句法形式和功能,认为毛南语的名词对个体量词的选择有其分类标准和认知理据;毛南语的量词对句法的制约性较强;毛南语量词的产生和发展受其语言特点的制约,是自源的。  相似文献   

15.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结构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十分丰富,其词性构成特点是:绝大多数复合动词都有动词性语素,例外者极少。复音动词语义构成特点是:支配式复音动词的语素关系最复杂,其次是联合式和偏正式复音动词,再次是补充式和表述式复音动词。部分复音动词的结构仍不很紧密,有的还可颠倒语序,同时并存于文中,这正反映了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语的几种特殊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6,33(3):112-116
维吾尔语中有几种与名词的形态变化有关的特殊空位,即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引起的语义空位、中心名词移位引起的句法空位和靠上下文解释的语用空位等,它们与名词构形成分的不规则重叠、其他词类带名词的构形成分等现象有着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可换位的描摹性定语句和状语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表现为:描摹事物词语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语法地位不同;在定语和状语位置上两者的构成形式不一样;在动词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的语义内涵也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A领"式名词的意义与来源、造词方式与词义特征的分析描写,着重阐释"A领"式名词的语义变异及其整合路径,揭示现代汉语新生类义词的生成特点与造词过程.  相似文献   

20.
日语动词的复合能力非常强,可以接在动词、名词、形容词词干和形容动词词干以及部分副词的后面,构成复合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遵循着严密的语法关系,其构词要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句法关系相类似,有并列式、主从式、述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等。日语的复合动词也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词义也不是单纯词义的简单相加,有词义相加型、变意型、转意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