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的象征意味,分析了这两个人物在小说艺术结构方面的作用和佛道观念对曹雪芹创作思想的影响。二者是曹雪芹对世俗僧徒道士的僧恶和对佛道内在精神推崇的统一,他们作为曹雪芹的代言人,使《红楼梦》这部现实主义巨著染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3.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4.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这已经是大多数人尽皆承认的事实.然而在七十年代,台湾出版了一本杜世杰著的《红楼梦原理》,“石破天惊”地对这一客观事实完全持否定的意见,于是乎便不乏有附和该书的言论者.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杜世杰在《红楼梦原理》中是这样写的:“曹雪芹是谁则不详知,按红学上的名词,多由动词或形容词化出,如假语村言叫贾雨村,真事隐叫甄士隐,侥幸的人叫娇杏.胡来的人就名胡斯来,跑腿子的走狗叫来旺(往),做事公平的人叫平儿,背明的人叫焙茗,通叛的人叫通判、石头记的事叫《石头记》、情僧录的事叫《情僧录》.曹雪芹一词又颇似抄写勤的谐韵.依程小泉之原序二云:‘惟书中记雪岑曹先生删改数遍.’曹雪岑是不是曹雪芹,不得而知,是与不是都可证明曹雪芹(岑)只是一个化名.这位先生目的在取近乎抄写存的谐韵而已,最初的目的,可能是抄写存藏,故名抄写存(曹雪芹),结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出现抄写勤的现象,乃以抄写勤(曹雪芹)为名.……第一百廿回说:‘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识,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根据上文,则作者与抄者判为二人.曹雪芹谅系抄写勤的谐韵.”(参见杜世杰:《红楼梦原理》第62页)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由《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合成的。《石》的作者是脂砚斋,即曹雪芹的叔父曹Fu;《风》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曹Yu遗腹子。曹Fu是《红》的策划者,雪芹是执笔者,他们的成功合作才使这一伟大作品诞生。《红》的著作权应归曹Fu和曹雪芹二人。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 ,但曹雪芹依然将他塑造得富于立体感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贾政这一人物的塑造表明了曹雪芹对儒家人格理想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必然毁灭的艺术认识 ,他与宝玉的父子关系被异化了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想面前 ,贾政完全是一个失败者。过去我们在研究这一人物时 ,有以阶级分析代替一切关系分析的倾向 ,贾政这一人物也被概念化地图解了。这种分析有背于曹雪芹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曹雪芹依然将他塑造得富于立体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贾政这一人物的塑造表明了曹雪芹对儒家人格理想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必然毁灭的艺术认识。他与宝玉的父子关系被异化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人生理想面前,贾政完全是一个失败者。过去我们在研究这一人物时。有以阶级分析代替一切关系分析的倾向,贾政这一人物也被概念化地图解了。这种分析有背于曹雪芹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生辰应是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十一庚申日,即公历1723年5月15日;《红楼梦》作是曹雪芹,而不是墨香;《石头记》原始作应是“石头”曹硕,他是曹雪芹的二伯父。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于生活中的美与丑,其态度是判然分明的。其中有关“情”、“色”的描写,不仅把人物深邃的内在性格抉发出来,充满了不同质素的矛盾和搏击,同时创造了正、反面的不朽典型形象,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和成就。一、“痴情”和“意淫”曹雪芹曾公开声明:《红楼梦》“其中大旨谈情”。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提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太虚幻境”的宫门上横书着“孽海情天”四个大字。有人把“太虚幻境”视为大观园在天国的投影,实则作者着意通过这一“飞尘罕到”、“人迹难逢”充满诗情画意的仙境,与现实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一种理想化境界的憧憬和追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一书在“开宗明义”中宣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又说:此书是“将真事隐去,用的假语村言”,所传是被镌在石头上的一段故事,后来曹雪芹只是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已。这里则是声明这本书乃曹雪芹仅是得到原稿的整理者,它的著作权根本与他无涉。继而更说:此书“朝代年纪、地具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其中所言“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等等。以上所引非常清楚,乃是曹雪芹怕触犯文网特意施放出来的烟幕。假若果如脂批学家所说,脂砚斋乃是曹雪芹最接近的亲属,曹一面写他即一…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匕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红楼梦》可说是一座词语的宝库。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艺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以程甲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北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的《红楼梦》校注(以下简称“蔡本”)。此外,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丁”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山典”)、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以下简称“文典”(等等。对于《红楼梦》…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是景物描写的能手和巧匠。在《红楼梦》中,他把景物描写得婀娜多姿,逼真传神,像闪烁繁星,如璀璨宝石,巧妙的镶嵌在情节上,使景物与情节结合的如漆似胶,浑然一体。探讨曹雪芹的景物描写这一高超艺术,无论对《红楼梦》研究,还是对指导当前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18.
对待《红楼梦》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有两种各别的态度和办法:一种是以曹著高续拼凑冒称“全璧”的百廿回流行本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对它进行一般性的赏析评论,诸如人物性格、描写技巧、语言运用……等等之类。一种是以曹雪芹原著现存八十回本作为一切的出发点,而对之进行探研,诸如雪芹的本旨原意,全书的整体情节和整体哲学观和美学观,由于高续歪曲篡乱而造成的各种混乱(错觉和误解),以及各种特殊的(由曹作原著本身的特点个性而产生的)艺术课题,各种一般小说并不存在的疑难问题,这种特殊疑难问题所以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意义与价值,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这些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下半年,沉寂的红学界又爆发了一场大争论.一块据说是二十年前已经出土,但直到去年七月才传开的曹雪芹墓石,在通县张家湾发现了.一时间真闹得甚嚣尘上.开始的报导还有人说真,有人说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两集《采访石头记》抱怀疑态度的人也还不少.但随着冯其庸在上海《文汇报》发表长文《曹雪芹墓石目见记》,石昌渝在北京《文艺报》发表《曹雪芹葬于通县张家湾》,中间还夹着在扬州召开的国际红楼梦讨论会许多专家的表态,墓石“是真的、不容怀疑”的论调就逐渐占了优势.本来已经渐趋明朗的曹学芹卒年之争,处于劣势的“壬午说”也死灰复燃了.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