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跋面面观     
序跋对于一本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早年,俞平伯曾认为出版诗集不必有序,他尤其反对“恃序以诠诗”的做法。因此,他对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冬夜》初版时,曾冠以两序——朱自清序和自序,而感到后悔,以为它们是“如象之巨座,蛇之赘足”;故而到了诗集《西还》出版时,便不再作序跋(散文集《燕郊集》出版时也是如此)。但是后来,他终于发现“不带一点披挂以求知遇”的《西还》,“果然不为世所知”。  相似文献   

2.
《忆》是俞平伯的一部诗集,出版于1925年12月。它的装帧设计很特别:小三十二开本,线装,书的右侧上下各四分之一处穿着两股咖啡色丝线,打成蝴蝶结,封面、封底皆用银灰色白花斑纹的双层白棉纸;内页都是用玻璃版按作者手迹影印在连史纸上,其中配有丰子恺的插图,后有朱自清的跋。整部诗集极为雅致。 然而这部诗集一出版,立即引来了两种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石曼卿诗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宋诗别集,宋石延年著,原版已亡佚,现存版本为原版诗的1/10不到。对《石曼卿诗集》的作者石延年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石曼卿诗集》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证,以飨读者求索之心。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作“序”和叶圣陶先生作“跋”的马君的《北望集》,是一本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新诗集。和当时许多慷慨激昂、充满战斗力量的抗战诗歌相比,它是属于另类的沉郁风格的诗。在新时代重新发掘、审视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今天,这本风格独特的诗集,是对以往抗战诗歌的一个补充,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联时期有一位叫艾·叶·扎伊坚什努尔的学者在托尔斯泰博物馆经过仔细核对笔迹、对比墨色,整理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手稿。这部手稿被认定为是《战争与和平》初版的原貌。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于1983年被刊载在当时苏联著名学术研究资料汇编《文学遗产》上。经过俄罗斯扎哈罗夫出版社资深编辑们审读、编辑加工并参考1873年的版本,2000年《战争与和平》初版终于问世。  相似文献   

6.
《野草》是鲁迅一九二四年九月——一九二六年四月所写的一本散文诗集。它反映了鲁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和胜利发展时期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理解;反映了鲁迅当时坚持不懈的对敌斗争和严肃的自我解剖的精神。因此,这部散文诗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探讨鲁迅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1954年1月,《臧克家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臧克家诗选》的初版本。臧克家心底对1954年版《臧克家诗选》有不满的“情绪”,觉得诗选的出版方式是对他人格的“侮辱”。195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增订版《臧克家诗选》,此版中诗人对入选诗歌进行扩充,容量变得很大。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启动《臧克家诗选》出版,目的是对诗人一生的诗歌历史做历史展现,臧克家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进行了组合。1986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后一次修订《臧克家诗选》,这是最高级别的官方文学出版社的“最后定本”,它成为四个版本中最厚的版本。从《臧克家诗选》的版本变迁中,我们发现:涉及抗战之前、抗战期间的诗歌入选篇目,臧克家主要依据的是1945年版《十年诗选》,他大体没有超过这个“限度”。这从侧面看出臧克家对《十年诗选》的独特感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真正初版的“臧克家诗选”。  相似文献   

8.
《郡斋读书志》作为一部专门的目录学著作,虽然论述版本者仅占全书的6%左右,但它却有着开创我国古代版本目录学的意义。在晁公武之前,北宋学者虽开谈论版本之风,但在目录学著作中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晁公武继承刘向、刘歆父子于目录中著录版本的方式,分析版本异同,叙述版本源流,评论版本优劣,鉴定考辨版本,这种在目录著作中兼言版本的作法,在版本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殷夫的诗集,据左联五烈士牺牲后《前哨》第一卷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中的《被难同志传略》记载,共有《孩儿塔》(一九二九)、《伏尔加的黑浪》(一九二九)、《一百零七个》(一九三○)、《诗集》(包括译诗,一九二八~一九三○)四个。其中除《孩儿塔》手稿被保存下来以外,其余均被国民党反动派查收或者散失了。鲁迅一九三六年三月曾为《孩儿塔》作序,但解放前《孩儿塔》始终没有能够出版。  相似文献   

10.
《粤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首部多民族民歌集,它包括汉语民歌53首,瑶歌21首,俍歌29首,僮歌8首,总计111首。《诗经》里有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等15国风,独缺四隅之风,也缺岭南之风,故辑解者李调元把《粤风》提高到了《诗经》补缺的地位。它语言新鲜,意境优美,手法多样,更富有特征的是瑶歌、俍歌、僮歌记录的是原文。具体来说,瑶歌采用汉字来记瑶音,俍歌、僮歌则保持古壮字原文,并尽量做翔实的解释。由于辑解者李调元不懂壮语,也不大谙熟壮族风情,注解中有不少错漏;后来的《粤风考释》草率从事,又错上加错。为扭转这种情况,笔者在《〈粤风.壮歌〉译注》里尝试采用目前流行的科学版本整理方法作了新的译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兰花     
《中国西部科技》2006,(9):30-31
假如说洋兰是花中的美女,那么国兰应该算是兰花中的君子。古时,国兰亦称为蕙、兰。但是对于蕙与兰的定义就常引起争论,像黄山谷说:“一茎一花为兰, 一茎数花为蕙。”认为蕙与兰同属,而李时珍却认为蕙为别种。事实上,蕙与兰都是朴实无华的,常绿的叶色以及香味袭人的花朵,使它成为四君子中风韵飘渺者; 其清香淡雅的花香,使它成为我国四雅“兰、菊、水仙、菖蒲”之首;而且它也象征着许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好文章称为“兰章”,纯真的友谊称为“兰交”,好夫妻则称“芝兰之宫”等。  相似文献   

12.
梁佩兰是清初著名诗人,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吕永光先生校点补辑本《六莹堂集》,是目前收录梁佩兰作品最丰富的版本。不过,梁佩兰仍有个别作品未被收录。未被该校点本收录的梁佩兰诗文有:《访道图题辞》、《珠江送别张虞山》、《舟中值和公生日,得诗三章》、《忆雪楼诗集序》、《书超玉轩诗集后》、《兰湖诗选序》两句佚诗及有目无辞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13.
对偶模型     
本书是作者的系列数学通俗著作中的一本,是另两本《多面体模型》、《球模型》的续篇,它初版于1983年,现版本是其平装本。本书包含了所有均匀多面体的全部均匀对偶,给读者呈现了多面体形状非常绮丽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雅俗共赏、有口皆碑的“美文”。美中不足的是:近几年出版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书,由于对这篇“美文”的思想情调和社会意义不能给予实事求是的评论,致使对该文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的研究难以深入和突破,至今仍然局限在语言技巧和文字功夫上。为了“排除极左路线那种用‘一刀切’的模式和唯我独革的态度来对待大多数作家的偏见”(陈竹隐《朱自清日记·前言》)我们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鲁迅先生“知人论世”的方法,对《荷塘月色》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吕本中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诗论家,《东莱诗集》是他的诗歌别集。在大量史料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东莱诗集》的书名、卷数、解题内容及版本形式进行了梳理、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以往楚辞研究者训释屈原《东皇太一》中的“蕙肴蒸”、《云中君》中的“极”,有不妥之处。通过考稽相关古典文献资料 ,可知《东皇太一》中的“蕙肴”为连文 ,“蒸”用作动词 ,不为“荐”字之讹 ;《云中君》的“极”是“亟”的借字 ,意为“屡次”、“每每”。  相似文献   

17.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师《教育学》初版发行于1982年,1986年出版了修订本(下面引文只引页数)。较之初版,修订本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仍然存在着不少疏失。鉴于这是全国统编教材,影响广泛,有必要就管见所及,略陈固陋,就教于编者和教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殷夫诗集《孩儿塔》的荒原意识,是建筑于诗人自身生命体验之上的对于生命本质的现代揭示,因而是一种体验型荒原意识,它几乎贯穿了整部诗集。锁定《孩儿塔》的"荒原意识",记录殷夫在与双重荒原"纠缠、排拒、脱离"进程中的复杂表现,动态描绘"阴面的荒原人"殷夫向"阳面的最纯粹革命者"殷夫"突变"时的心灵轨迹,继而廓清鲁迅所留给我们的《孩儿塔》之"别一种意义",乃至进入"别一世界",至少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不但是五四时期成绩卓著的新诗人,而且是诗歌理论研究的佼佼者。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思想色彩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新诗创作的实绩,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对于新诗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他的诗论是极其精辟的,如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所作的导言,概括了新诗发展的过程,总结了新诗艺术的风格和类型,成为新诗评论的有识见有影响的权威性文章。他的《白采的诗》、《读(湖畔)诗集》、《新诗的进步》等评论,曾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朱自清对新诗的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停歇,他的诗论对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抗战时期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顷读中华书局出版万曼遗著《唐集叙录》,其中对《李贺歌诗》的版本源流,作了一番考证,指出:“宋代所传李贺诗集,据记载有五种版本: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或称上党本,大观戊子[1108)冬刊)。……宋元间五本通行,独碣石赵衍本,因刻于北方,不为当时人所知”;而在谈到这五种宋代版本流传的结果时,则说“所云五本,除鲍本外,皆不见。……这五个本子,正集四卷都是二百一十九首,后集一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