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奥陶纪生物礁的类型和造礁生物群的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坡  邓小杰  王冠  李越 《科学通报》2012,(11):924-932
低纬度的华南、塔里木、华北三大陆表海的大部分区域在奥陶纪长期维持海水覆盖状态,在远岸区形成了大规模碳酸盐岩台地和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各类生物礁.古生代动物群辐射演化背景下,重要造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在特定海区繁盛的时差是决定礁群落基本生态结构的历史因素,早奥陶世早期的藻礁、早奥陶世晚期至中奥陶世早期的Calathium-硬海绵-藻礁、苔藓虫礁、晚奥陶世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可诠释为幕式群落演替,这或许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起源及早期演化并逐渐取代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几个阶段,特别是后者(珊瑚-层孔虫-藻礁)代表了古生代演化动物群中典型格架礁群落,奠定了之后近100Ma动物格架礁最常见的生态组合方式,呈现出礁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宏演化脉络.中国的实例基本吻合于全球奥陶纪生物礁宏演化趋势,特殊之处表现为:(1)湘西张家界特马豆克早期南津关组和塔里木巴楚达瑞威尔期一间房组的Calathium-藻礁分别定位成此类生物礁的先驱和孑遗;(2)中扬子区特马豆克晚期分乡组苔藓虫礁为当时独有的类型;(3)早期的珊瑚-层孔虫-藻礁分布特别局限;(4)奥陶纪末冈瓦纳冰川初期扬子区西缘的藻礁是极端环境造礁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湘南晚二叠世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是钙质海绵.通过野外礁组合露头观察、实测剖面及室内对钙质海绵的系统研究,在讨论造礁海绵的形态、生长发育与藻类的关系后认为:钙质海绵底栖固着生活,适宜在盐度正常,中等动荡循环水流,光照充足,温暖的较远岸的浅水海洋环境.藻类对海绵造礁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从群落生态看。藻类和海绵是互利的,藻类附着在活着的大型海绵上,增强海绵的抗浪性;另一方面,覆盖在死亡、倒伏的海绵上。加固了礁基底,为新一代海绵幼虫提供硬基底,完成海绵原地世代更替,形成独特的藻—海绵造礁机制.  相似文献   

3.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藻胆蛋白与羟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竞争反应动力学方法研究,3种藻胆蛋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中C-藻蓝蛋白(C-PC)和变藻蓝蛋白(APC)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提取; R-藻红蛋白(R-PE)从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提取;羟基自由基通过脉冲辐解水产生.实验结果表明, 3种藻胆蛋白对羟自由基有强的清除作用;测量得到清除反应速率常数在(2.8~5.6)×10~9L·mol~(-1)·s~(-1)之间。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泥盆纪礁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昌民 《科学通报》1995,40(6):542-542
桂林地区中泥盆世吉维期牙形刺varcus带之下以滨岸碎屑岩沉积为主,varcus带开始记录碳酸盐岩沉积,持续到早石炭世;由生物礁和藻碳酸盐岩构成重要的岩性段.有关礁组合的一般沉积特征见1991年的野外参观手册.文中提到的研究点见图1.1 礁组合亚相类型、特征及发育桂林泥盆纪礁组合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与澳大利亚坎宁盆地的泥盆纪礁组合具有一  相似文献   

5.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介导的内吞及其半衰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M-CSF)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异型体,兼有粘附分子和反向传导信号的作用.以m-M-CSF高表达的J6-1细胞系为模型,研究了重组人 M-CSF可溶性受体(rh-M-CSF-sR)与 m-M-CSF的结合、内化和再循环.结果显示: m-M-CSF与 rh-M-CSF-sR的结合具高亲和性( Kd= 1.78×10-12 mol/L),且 m-M-CSF能介导能量和温度依赖的 rh-M-CSF-sR内化(t_1/2= 20min);内化的 rh-M-CSF-sR能以 m-M-CSF结合的形式回到细胞表面,表明: m-M-CSF有受体样介导内化和再循环作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4株白血病细胞系和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m-M-CSF、膜结合型M-CSF-R、胞质和胞核M-CSF及胞质和胞核M-CSF-R的半衰期,结果显示: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各种M-CSF和M-CSF-R半衰期均长于正常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相应M-CSF和M-CSF-R的半衰期,提示:白血病细胞降解M-CSF和M-CSF-R的速率明显降低;胞内M-CSF和M-CSF-R在瘤细胞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地区早二叠世生物礁带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昆仑早二叠世生物礁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山南坡,生物礁的礁核相带沿托索湖-花石峡一线分布。在礁核相带的地坡发现有大量的礁角砾灰岩,而在礁核相带以北地区是分布有礁后相的灰岩。钙质海绵,水螅,苔藓虫,Tabulozoa,Tubiphytes和红藻为主要的造架生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 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hstis sp PCC 6803缺失突变株ORF4_(4690),其染色体DNA中与不依赖于光的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的ORF_(469)片段被红霉素抗性基因所取代.该突变株细胞内叶绿素的含量完全受培养过程中光的控制.培养获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9.427μg· mg~(-1)和 0.695 μg· mg~(-1)的两类藻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模拟降解,分析了热解产物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发现两类细胞在类异戊二烯烃的相对含量上差异明显.低叶绿素含量的蓝藻样品热解产物中Pr/nC_(17)和Ph/nC18值为0.192和0.216,分别是高叶绿素含量蓝藻样品的1/3和1/7。实验结果为叶绿素分子是植烷和姥鲛烷等类异戊二烯烷烃的分子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进一步证实了藻细胞中脂类分子是决定其热解产烃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现代分子生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结合可以为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子来源研究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Rh(100)上Sm膜及Sm/Rh表面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ES,LEED,XPS和TDS研究了稀土金属Sm室温下在 Rh(100)表面上的生长过程.发现室温下Sm膜的生长服从Stranski-Krastanov生长模式,XPS证明为三价的“金属态” Sm.但Sm膜经 900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C(52~(1/2)×2~(1/2))R45°和 C(2×2)超结构的有序表面合金;同时,芯能级 Sm3d5/2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了0.7eV,表明有电子进一步由 Sm向衬底 Rh传递,导致在 Rh上吸附的 CO分子的热脱附峰温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不同的dNTP浓度下进行逆转录的方法,发现了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pombe) U6 snRNA中一个新的 2’-O-核糖甲基化核苷 Am64;指出 U6 snRNA的 5’端存在一个阻碍逆转录酶通过的高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绝灭的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叠纪末生物礁生态系的绝灭是怎样发生的? 一蹴而就, 还是分几步发生的? 对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顶二个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PTB)剖面的研究表明: 礁生态系的绝灭是分二幕进行的. 第一幕是钙质海绵、蜓等狭适性生物的完全绝灭, 发生在Clarkina yini带内. 此后的生物群是由小腹足类、一些介形虫以及某些小型钻孔生物组成的简单生物群, 或仅由藻席组成. 在Hindeodus parvus带开始的时候, 生物礁顶部变成缺氧环境. 原来以小腹足类或藻席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发生绝灭(此为第二个绝灭幕), 代之以小球状的疑源类微生物为主的特化生物群. 以后在环境变成有氧时, 这个特化生物群又被微小腹足类为主的简单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初步复苏. 此后随着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这个生物群被正常大小的菊石、双壳类、腹足类组成的较为多样性的生物群取代, 代表海洋生态系的进一步恢复. 谈陆寨剖面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生物礁发育到二叠纪最晚期并遭受大绝灭事件影响的剖面. 与煤山金钉子剖面和意大利Dolomites的Tesero剖面的对比表明, 非礁生态系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同的第一幕绝灭事件. 发生缺氧事件的非礁生态系, 有一个和礁生态系相似的第二幕绝灭事件.  相似文献   

11.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_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_2纳米管由2~5个单层 TiO_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 4.2~5.9 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可达379 m~2/g和1.431 cm~2/g),对染料活性艳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 P-25 TiO_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_2材料。  相似文献   

12.
纳米管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张顺利 《科学通报》2000,45(10):1104-1108
对新型纳米管状TiO2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此种TiO2纳米管由2~5个单层TiO2分子组成,管内径在4.2~5.9nm之间,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这379m^2g和1.431cm^3/g),对染料活性艳红X-3B的脱色活性可比DegussaP-25TiO2提高约2倍,是一种很有希望在光催化和复合纳米材料等方面应用的新型TiO2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胡培蓉  余龙  张民  郑利华  蓝斐  傅强  赵寿元 《科学通报》2000,45(12):1289-1296
蛋白质结构中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和还原是生物体内对蛋白功能的一种调控方式。甲硫氨酸(Met)被氧化则变为甲硫氨酸亚砜(Met(O)),它可导致所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但肽-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msrA)则可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为甲硫氨酸,使其所在蛋白质重新恢复活性。为了研究人体中Met氧化还原的机制,以牛msrA c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结构中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和还原是生物体内对蛋白功能的一种调控方式.甲硫氨酸(Met)被氧化则变为甲硫氨酸亚砜(Met(O)),它可导致所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但肽-甲硫氨酸亚砚还原酶(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A)则可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为甲硫氨酸,使其所在蛋白质重新恢复活性.为了研究人体中Met氧化还原的机制,以牛msrA 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筛选人EST数据库,依据若干同源EST的信息从人cDNA分子库中克隆到一个长1255hp的人MSRA cDNA.该CDNA包含一个长705 bp的可读框,它编码了 235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牛和大肠杆菌的msrA基因的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88%和61%.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均有一条长约1.6kb的转录本,并在肾中呈高表达.应用辐射杂种细胞株定位系统(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panel, RH mapping)将该基因精确定位在人染色体8p22~23区带的DSS518和D85550位标之间,由于此前已有Keratolyticwintereryth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α-酮戊二酸苯甲酰腙(H_2LPB)配体及它的6种稀土配合物(La,Pr,Nd,Sm,Gd和Er)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INVREC.Au程序用反转恢复法测定了 Gd配合物对质子的弛豫效率,R_1=8.05 mmol· L~(-1) s~(-1)并对 Gd配合物进行了动物急性毒性实验, LD_50=(468.2±30) mg/kg.  相似文献   

16.
我国某厂石墨电极废渣中二口恶英的指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盈  张庆华  吴文忠  黎雯 《科学通报》2000,45(6):578-583
研究发现我国氯碱工业中由于采用石墨电极,产生的固体废渣中含有大量二噁英,其总浓度高达 378.85μg/kg,二噁英各组异构体浓度指纹的特征表现为以四至八氯代的二苯并呋喃(PCDFs)为主,其中2,3,7,8位氯取代PCDFs占废渣中总PCDFs的80 %以上,而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的浓度仅处于0.015 μg/kg水平.根据二噁英国际毒性当量因子(I-TEF),计算出该电解废渣的毒性当量(I-TEQ)值为 21.65μg/kg,我国电解废渣中二噁英的这种典型的“氯碱指纹”,在该氯碱工业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池塘底泥中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17.
水稻减数分裂相关基因OsDMC1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兆军  王台  种康 《科学通报》2001,46(10):838-842
酵母DMC1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 I表达的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在酵母Dmc1与拟南芥AtDmc1中保守的氨基酸motifs合成的简并性引物,以cDNA作模板,通过套式PCR(nested PCR)和RACEs克隆了水稻中酵母DMC1的同源基因 OsDMC1.OsDMC1全长的 cDNA是 1348 bp,编码 34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sDmc1). OsDmc1与 Dmc1和AtDmc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是51.8%和81.7%.OsDMC1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有少量表达,而在叶和幼芽中不表达. 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的 OsDMC1.  相似文献   

18.
取代基的聚苯乙炔高聚物电吸收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晓曼 《科学通报》1998,43(8):889-893
介绍了两种取代苯的乙炔高聚物膜材料,PMSPA-poly「o-(trimethylsily)phenylacetylene」和PMSMPA-poly「o-(trimethylsilylmethyl)phenylacetylene」的电吸收特性的测量;观察到电吸收谱与光吸收谱的二阶微分谱相似,得到其电吸收谱及吸收系数改变量Δα;并由K-K公式计算了出折射率改变量Δn;偏移量x(3)-(ω,ω,0,0  相似文献   

19.
丁亮  张德清  徐伟  金祥林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1,46(14):1166-1169
如何控制基于有机分子的自旋单元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并导致自旋间铁磁性相互作用,以及增加自旋相互作用的维数和强度,从而使有机化合物呈现宏观铁磁性,并具有高铁磁相转变温度,是有机铁磁体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了含有4个氮氧自由基的铜碘络合物Cu2I2(p-PYNN)4(p-PYNN:p-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和 Cu4I4(m-PYNN)4(m-PYNN:m-Pyridine Nitronyl Nitroxide)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并讨论了磁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Cu2I2(p-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668(3)nm,b=1.4280(3)nm,c=0.7273(1)nm,α=90.18(3)°,β=101.86(3)°,γ=91.09(3)°,Z=1.Cu4I4(m-PYNN)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5569(9)nm,b=1.6247(7)nm,c=1.5103(9)nm,α=94.48(5)°,β=116.15(5)°,γ=83.07(5)°,Z=2.通过SQUID磁强计对两个化合物的磁性研究表明,Cu2I2(p-PYNN)4  相似文献   

20.
硅酞菁染料与SiO2介质的结构关联及强光限幅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二氯硅酞菁染料(SiPcC12)中的活性氯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NH_2(CH_2)_3Si(OC_2H_5)_3,KH550)中氨基的亲核取代化学反应,把硅酞菁染料连接到KH550中.反应产物与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glycidoxypropltrimethoxysilane,CH_2OCHCH_2O(CH_2)_3Si(OCH_3)_3,KH560)相复合,随着系统物质的水解和聚合反应的进行,SiPc成功地嫁接于无机网络中,使得本来极难溶的酞菁有机分子以较大浓度以单体形式掺杂到无机介质中,制得较好物化性能与光学性能的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表征了SiPcC1_2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波长532nm,脉宽8ns的 Nd~(3+). YAG激光对获得的不同 SiPcCl_2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效应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