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一个新颖的、较为通用的视频信号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原理.本系统采用EPLD芯片完成了以前需要多个分立芯片才能完成的采集控制电路,简化了电路设计,便于调试.系统中采用锁相环路控制视频同步.还详细介绍了EPLD程序的设计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ADSP-21060的高速并行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采用 4片ADSP - 2 10 6 0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高速并行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 ,各处理器之间可以根据处理任务的需要实时地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效的软件通信 ,采用EPROM进行程序引导 ,可以脱机运行。系统以红外 /毫米波复合制导实时信息处理为背景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当要求系统能够支持多任务运行时则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对象计算环境下系统容错服务的动态行为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式对象技术是面向对象技术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结合产物 .大规模的分布式对象计算系统要成为高可靠性的系统 ,就必须解决对象失效、节点错误、网络隔离和不可预知的通信延迟等问题 .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名叫对象容错服务 ( OFS)的解决技术 ,并采用一种基于面向对象高阶 Petri网的形式化方法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形式化描述方法的采用为 OFS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套微光电视图像的预处理系统。本系统采用了噪声抑制 ,图像局部和全局增强的算法 ,并以流水线结构和并行处理结构实现 ,充分利用了大规模可编程器件和DSP芯片的资源 ,解决了一般视频信号处理计算量大、难以达到实时性要求的问题。该系统在现场试验中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图像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模控制的稳定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轴稳定跟踪系统由三轴稳定平台、稳定跟踪控制箱和视频跟踪器等部件组成,具有瞄准线独立稳定功能和对运动目标进行高精度视频跟踪的功能.由于其原理和结构的复杂性,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较两轴系统复杂的多.针对稳定跟踪系统的稳定回路,介绍了先进的内模控制(IMC)算法,并给出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和在dSPACE系统中进行半实物仿真的结果.仿真试验证明采用内模控制的稳定回路满足所有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图形IC荟萃     
本文介绍CRT光栅扫描图形显示器中几种典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其中视频双口RAM对于增加CPU作图时间是特别有效的,Bt451是多功能的视频处理芯片,HD63484和TMS34010则是当今图形处理的最好芯片。至今,国外还只是个别厂家的图形OEM板全面采用这些芯片。  相似文献   

7.
针对AVI视频文件进行多通道同步播放,系统借用三维虚拟场景概念,基于多通道视景仿真技术场景绘制与显示原理,采用AVI视频流的实时读取与动态纹理生成技术.多通道场景切割与绘制技术、边缘融合等关键技术,设计实现了具有5种实时播放模式和3种显示方式的多通道AVI视频播放系统.  相似文献   

8.
赵国库  陈荷娟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6):1453-1455,1458
从提高水中主动声探测仪的工作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的角度出发,采用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玳替分立元件进行控制电路的集成化设计,在Xilinx foundation series3.1软件平台上,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使用VHDL(超高速硬件描速语言)对电路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连接进行描述。软件自动完成VHDL源程序的分析、综合、优化及硬件下载,并对设计进行了逻辑仿真与时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CPLD完成的控制电路集成化设计功能正确,设计效率高,满足小型化、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三维视景仿真系统实现为例,论述了系统中各类场景资源的实现或优化方法,以及实时漫游、实时信息查询、实时交互操作和三通道显示等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将以音、视频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和图形化操作界面引入视景仿真系统中,实现了视频、音频、图表、三维虚拟场景的"虚实结合",丰富了视景仿真系统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提升了系统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10.
引信全电子安全系统程序控制组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电子安全系统是引信设计的发展方向,程序控制组件是实现引信安全控制的重要部件.介绍了一种引信全电子安全系统程序控制组件的技术要求、基本功能和工作顺序及原理,提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电路模式和设计原则,同时对程序控制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采用先进的在系统可编程器件,实现系统逻辑功能的集成化、小型化,且具有易于功能扩展、设计升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 WiththeadventofInternetrevolutionandavailability ofgrowingnetworkresources,streamingvideoisbe comingincreasinglypopularamongInternetmultime diaapplications.Inordertomaintaingoodqualityof service(QoS)inthecurrentbest effortInternet, bandwidthadaptationanderrorresiliencetothevary ingnetworkconditionsaredesiredforstreamingvideo overtheInternet.Onegoodsolutiontotheseprob lemsistocompressandtransmitavideosequence withscalabilityandAUPLP.Fromthepointofview videocoding,sca…  相似文献   

12.
MPEG音频快速加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和WWW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安全问题对于多媒体商务活动越来越重要。新型的多媒体应用需要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针对视频数据和图像数据。本文基于随机置乱提出一个MPEG音频数据的快速加密算法,对一、二、三层的MPEG音频数据均适用。由于加/解密算法嵌入在MPEG音频编码/解码过程中,而并不增加很多运算开销,同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安全性。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些有潜力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的低密度格码编码协作(low density lattice code coded cooperation,LDLC-CC)改进方案。中继对源节点广播的LDLC码字进行译码,并向目的节点转发基于LDPC和LDLC编码的增强校验信息。通过利用校验矩阵下三角结构特性,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可以简单地通过各自的校验矩阵进行整形和编码,且采用的LDLC校验矩阵可以构成高维下三角结构校验矩阵。此外,设计了目的节点联合迭代软译码算法。该算法建立了LDLC联合译码与LDPC软译码之间的联系,相比LDPC硬译码可以获得显著的编码增益。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慢衰落信道下提出的联合LDPC的LDLC-CC系统相比传统无协作直传LDLC系统最大可以取得近5 dB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可重构视频阵列处理器的设计要求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视频编解码系统时速度慢、精度低和可观测性不强的问题。开发了基于Qt的用户界面,设计实现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为核心的软硬件协同测试平台。在PC端实现以软件仿真为基础的数据传输与图像重现,在FPGA端实现以可重构视频阵列处理器为基础的视频编解码算法并行映射。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频率为100 MHz时,FPGA与PC之间可正确传输数据并满足算法测试时不同测试用例的更换需求,具有较好的可观测性。  相似文献   

15.
视景仿真在机车仿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华斌  周美玉 《系统仿真学报》1999,11(5):368-370,374
回顾了机车仿真器视景系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基于OpenGL的机车视景仿地对机车仿真器视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视频压缩技术进行视景仿冀 基于MPEG-1标准的系统实现方案,包括压缩/解码,平滑调速,低速时间帧间插值等。  相似文献   

16.
一种MPEG2媒体同步控制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MPEG2软件解码器,提出了一种媒体同步控制算法。该算法无需调整解码器的本地系统时钟,而是以音频流为主媒体流,视频流为从媒体流,音频的播放速率保持不变,利用基于相同时间基点的媒体单元的播放时间标签,调整视频的播放帧率来实现媒体同步。同步调整后视频的同步比例由调整前的54.84%提高到99.52%,音视频的同步比例由调整前的5.07%提高到98.36%。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解码器的媒体同步,满足用户提出的感知服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MPEG视频流在尺度空间及小波空间的线性相关结构,提出了小波在线预测模型,并通过逆变换得到模拟业务流,从而评价网络性能.利用一阶与二阶统计方法,对预测模型在刻画流量的主要统计特性方面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但能较好拟合复杂业务流在各个时间尺度的概率分布特性,也能拟合其长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网络GIS海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的存储与传输数据量,提出一种编解码快速、压缩位流具有三种嵌入(分辨率嵌入、感兴趣区域嵌入和质量嵌入)特点的DEM无损压缩算法——DFC(DEM Fast Compression)算法。选用2/6可逆整数小波分解DEM数据,对变换系数的每级分辨率数据按照区域划分分区,对每个分区子带系数的每一个位面在一次扫描中完成简单高效的自适应游程Golomb_Rice编码。实验数据表明:比JPEG2000算法编码、解码时间分别减少了61.12%和56.23%,而压缩比仅仅降低了10.91%;比SPIHT算法编码、解码时间分别减少了58.83%和50.71%,而压缩比仅仅降低了7.54%;比GZIP压缩比平均提高了74.05%;比n点最优预测算法压缩比提高了5.83%。DFC算法在保持较好的压缩性能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编解码时间,并且在各级分辨率具有很好的精度性能。
Abstract:
To decrease DEM data volume for storage and transmission in net-GIS,the DFC (DEM Fast Compression) algorithm for DEM lossless compression was proposed,which has three embedded characters (resolution,region of interest,and fidelity).The 2/6 reversible integer wavelet was selected to decompose DEM data.Every resolution of the transform coefficients was partitioned into many precincts according to the area.In each sub-band of each precinct,only in one pass,the bits of every bit-plane were run-length encoded with adaptive Golomb_Rice coding which is very simple and effective.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compared with JPEG2000,DFC's encoding and decoding time decrease 61.12% and 56.23% respectively,while the compression ratio decreases only 10.91%;compared with SPIHT,DFC's encoding and decoding time decrease 58.83% and 50.71% respectively,while the compression ratio decreases only 7.54%;compared with GZIP,DFC's compression ratio increases 74.05%;compared with n neighbors' prediction algorithm,DFC's compression ratio increases 5.83%.Thus,the DFC algorithm decreases the coding and decoding time largely while maintains favorable compression performance,and has excellent accuracy performance in every resolution data.  相似文献   

19.
张楠  陈思  SUN Ye  杨航  YANG Jun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0):2654-2658
针对短波通信中同时存在误码和丢包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频域RS码与数字喷泉码串行级联的纠错纠删编码算法,并在FPGA芯片及短波电台终端上予以实现。频域RS码作为外码,LT码作为内码,使RS码和LT码互相促进,同时实现纠删和纠错,这是单独采用两种编码方法都无法达到的。仿真表明RS-LT级联编码可提高LT码译码成功概率。同时短波信道实测结果表明,编码模块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短波电台正确接收概率。  相似文献   

20.
1. INTanDUCTIONDigital trunking syStem is ~ellt from the common public ~rk System with adVanced and specializedmobile dispatching hation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trunking system playS an boortant role in emergencyservices and dripa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the special mobile cOInlnwh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greatlyfrom the duplex interphone and analogy trunking system to digital trunldllg syStem. NOw it Provides us agood chance to develop and build up an adVanced speciallied 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