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今年第1期在“探索与假说”栏中发表了李洋同志的《生物发生重演律的否证》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表示不同意李洋同志的观点。现从这些来稿中选择3篇发表于下。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不同见解,本刊将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让作者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发展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实验结果,往往会对历史上某些公认的科学定律有所补充,甚至有时候会同这些定律发生矛盾,虽然就大多数情况来说,这些矛盾仅是表面上的。这些矛盾的解决,使这些定律更为完善,也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1期在“探索与假说”栏中发表了李洋同志的《生物发生重演律的否证》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表示不同意李洋同志的观点。现从这些来稿中选择3篇发表于下。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不同见解,本刊将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让作者阐发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发展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实验结果,往往会对历史上某些公认的科学定律有所补充,甚至有时候会同这些定律发生矛盾,虽然就大多数情况来说,这些矛盾仅是表面上的。这些矛盾的解决,使这些定律更为完善,也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曾在去年第7期上发表了介绍第五代计算机的文章。究竟什么是“第五代计算机”,钱学森同志在《关于“第五代计算机”的问题》一文中,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文章论据充分,具有独到见解,值得科学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4.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也和任何事物一样是在发展的。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真可说得上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技术的这样飞速发展,有人惊呼之为“知识爆炸”,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办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面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曾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最近又进一步提出了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还正在形成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这三个新的科学大部门的看法。本期所刊《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文是钱学森同志应本刊特约撰写的一篇专论文章,文中对上述看法作了系统的论述。今后科学技术将如何发展,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科学技术,这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相信,钱学森同志的见解会在读者中引起关注,本刊欢迎大家来深入探讨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以更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科学遐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前,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于2000年6月30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的文章。文中认同了将整个自然科学划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三大板块,而不再按数理化天地生来划分的观点。个人以为,这一观点意味着一种新的科学体系即将诞生,本文且把它称为新科学。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适性的疑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定律一直是个悬而未解的难题。本刊13卷2期刊登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限度》一文主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从一定的深度上探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仅在宏观系统中成立,而对微观、宇观系统皆不适用。本期发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普适性的疑难》一文则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泛化至宇宙学和社会学所出现的一些矛盾问题着手,引出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并通过几个实例从广度上指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适性还有待证实。这两遍文章遵循了不同的思想路线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第二定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生命起源这个课题历来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热点。近年来,新的观点和理论不断萌发,向该领域内的正统理论轮番挑战,其间不乏“掷地铮铮”的论辩。电磁力在生命萌生进程中有作用吗?有关此题本刊收到一些读者的来稿,现择许世成一文奉献各位。此文论及生命起源、物种产生,同时还对人类的疾病本质作了探讨,本刊欢迎读者对其观点作出应答,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8.
协同学——一门新兴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答有关平衡态中有序结构的形成问题,除了普里戈金学派的耗散结构理论之外还有哈肯学派的协同学.它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本刊于1卷4期上曾发表过一篇哈肯教授本人作品的译稿《协合学》,为了进一步向国内读者介绍这一新的科学理论,本刊特约清张纪岳等同志撰写了《协同学——一个新兴学科》一文,再次向本刊广大读者推荐介绍这门科学,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经济     
Geli  L 袁身刚 《世界科学》1993,(10):45-47
(La Recherche杂志按)在本刊 1992年12月期上,都兰罗(Durand)不无激情地投入了往往有矛盾的关于资助基础研究的争论。考虑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发表下面观点完全相反的文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黄政新 《科学通报》1975,20(6):258-258
河外星系光谱红移现象的解释,是近代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对红移的宇宙学解释的不满,特别是它从理论上为宇宙膨胀论提供了依据,因此国内外不少人致力于建立新的理论。唐孝威同志发表了《基本粒子演化假说和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下面简称《解释》),进行了尝试。对此,何祚庥同志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批评、之后,围绕《解释》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正确与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综合这些意见,本文想继续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摩尔根早期为什么会怀疑孟德尔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会在科学思想上发生动摇和反复,这往往发生在一个新的孕育中的科学思想临产前的阵痛期。  相似文献   

12.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首都北京,天朗气清。为筹备《自然杂志》创刊,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付院长、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同志。钱三强同志就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广泛进行科学交流以及办好自然科学刊物等问题,对本刊记者发表了意义深长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59,4(1):7-7
1958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大躍进,突破了古今中外的丰产记録,同时,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根深蒂固的观点和理论成为了过时旧物,不少生气蓬勃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体系已经樹立,或者正在形成。1958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的土壤工作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土壤学、土壤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就曾经对此进行了讨论。当然,这些问题还必须很好地继续加以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现在先把他们的意见发表在这里,是为了便利大家参考、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15日,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培初同志的来稿,预报了1979年8月19日将在世界上七个地点之一发生7.9±0.5级大地震。他对这七个地点都标明了经纬度,其中之一是  相似文献   

15.
数论中的若干猜想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陈景润同志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后,我国青年中对数论中的若干猜想问题的兴趣显著增加。本刊自创刊以来的一年中收到有关此类稿件甚多,但差不多所有来稿中的数学证明或推导都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数论的基础知识或是对当前数论的进展情况不了解所致。为此我们请柯召和孙琦同志撰写了《数论中的若干猜想和问题》一文,以供许多有志于数论的业余爱好者了解情况,避免走弯路,浪费青春。  相似文献   

16.
再谈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心 《世界科学》1992,(1):35-35
1989年第5期本刊发表了一心同志的论文《厄尔尼诺与我国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时过两年,证明他的论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即我国的特大洪涝灾害与西太平洋有升温现象有正相关性。发生1991年6~7月的我国特大洪涝灾害,也发现这一现象。本刊再发表一心的文章,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他在文章中列举了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月,以为感兴趣的读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吉林工学院力学教研室的阎一工同志在来函中说,《世界科学》在内容编排上较合理,我个人更偏爱‘物理学”和“科学信息”“科学史”等几个栏目。阎一工同志建议在“科学信息”专栏里增加一些最新专业外文杂志的索引,以使读者更早地获得最新外文期刊的信息。从本刊创刊起即订阅本刊的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林冰—希望本刊能多报道一些国内外在前沿科学方面的中级科普文章,介绍一些新学说,理论,内容要实质一点,不要象新闻报道那样。即使是论述较深奥的知识,也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说清道理,使读者得到较完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Davies  P  王继振 《世界科学》1989,11(4):5-7
物理学基本定律使宇宙有序。在我们想到这些定律之前——甚至在物理定律所描述的过程出现以前,定律就存在吗?科学是建立在强有力但又未明确说明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涉及到真实世界与理论模型世界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如果不相信真实世界有某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胡受奚 《科学通报》1962,7(12):35-35
1961年科学通报十月号、十二月号上发表了侯德封等四位同志的有关核子地球化学的四篇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文章不仅涉及到地球化学、矿床学和地质学的整个基础和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原  相似文献   

20.
有许多基本假设在它们趋于为人们所接受时,我们自己几乎还没有注意到正面作出这些假设。但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些“常识性”的假设提出挑战,有时却显得很富有成果,可能导致各种观察世界的新的方法的产生。有一种至今还没有被慎重提出的诸如此类的假设是:自然的规律由某些永恒的(或“超”时间的)定律或原理所决定。这也就是现在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