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它的基本含义是:第一,它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第二,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三,它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第四,它的历史地位是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总之,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的一种具体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提出的一个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十四届六中全会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主要议题,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中民主性精华的继承,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以及该社会形态的活动主体的实践规律。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促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生产力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实践主体不断认识自身规律,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即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改革探索和实践,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逐步走上了一条成熟理性的发展道路。本文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为背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层面,探究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和价值取向,一是从历史看,改革开放是摆脱思想束缚,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创新;二是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是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再造;三是从面向未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性的事业,当代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仍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理论到实践,从再实践到再认识的不断深化的曲折历史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这一历史认识过程的理论结晶,它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发展的新水平.社会主义在中国正日益显示其蓬勃生机和活力,也正在日益展示其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从马恩的理论到今天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务件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条件、新任务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框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了世界交往的普遍化,资产阶级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不完整的,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则是“世界历史”的完成者。  相似文献   

9.
我想介绍一下苏联东欧国家当今改革的一些特点,或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改革阶段。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对现行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波兰、匈牙利一些领导人认为,现行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不灵了,需要探索新的模式。目前,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普遍遇到很大的困难,而没进行改革的国家相对稳定。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进步的。迄今没一个国家想走回头路。都决心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克服困难。在过去一年里,苏联东欧改革的特点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苏共19次代表会议,匈牙利的五月党代表会议等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已提出社会主义多元化的理论问题,其中一小部分已付诸实践。社会主义多元论和政治多元论是不同的概念。社  相似文献   

10.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并存的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社会主义理论在引领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一直深深影响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随着国际社会动荡,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主义价值观对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也在不断自我扬弃,社会主义因素正在世界范围内积累,我们必须借此对青少年加强思想教育,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1.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这份自信既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想,也不是外部力量的强迫,它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借鉴,中国人民探索实践后的主体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之所以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已被历史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伟大探索过程,蕴含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时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诞生和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验证。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在 20世纪诞生的影响和历史贡献 ,无疑对 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是在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理论。它对于建构更加科学的当代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世界...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观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整体把握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点,以创新精神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审时度势地转变党的工作重心,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问题上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对这个理论的创立作出了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验证。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诞生的影响和历史贡献,无疑对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应泉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0-662,666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社会主义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充满了争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廓清理论迷茫,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理论与今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可以跳跃式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和不断的理论实践探索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