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研究了金丝桃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贯叶连翘醇提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后,40%乙醇洗脱可以除去大量杂质,80%乙醇可以解吸吸附树脂柱上的金丝桃素,该方法操作简单,消耗低,产品中总金丝桃素含量可达2.13%,提取率为81.3%。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柚皮总黄酮的工艺,为柚皮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以广东产柚皮为原料,以柚皮总黄酮含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柚皮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等分别考察大孔树脂对柚皮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柚皮总黄酮静态饱和比吸附量为63.76mg.g-1(干树脂),洗脱率99.37%,纯度在51.56%以上,是实验树脂中分离纯化柚皮总黄酮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因此采用本法分离纯化柚皮总黄酮是稳定、高效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用于分离纯化雪莲注射液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其最佳纯化条件.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和动态吸附与解析对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实验表明采用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效果好,所用三种大孔树脂中的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能更好地分离纯化天山雪莲总黄酮.  相似文献   

4.
以珠状苯乙烯系大孔树脂吸收含间苯二酚、甲醛、三聚氰胺及致孔剂的混合物在树脂孔隙中进行缩聚反应,可制得珠状大孔互贯的含有酚羟基和氨基的两性树脂DHFA-8,该树脂对焦糖、葡萄糖、桉蜜的脱色效果优于D85树脂和通用1号脱色树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D-101,HPD-400,AB-8等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及解吸率,确定分离纯化美洲大蠊多糖的树脂类型。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树脂吸附及解吸前后的吸光度,并以美洲大蠊多糖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为指标,对树脂进行筛选。结果:在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中,HPD-400型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效果较好,对美洲大蠊多糖的动态吸附率约为41.5%,动态解吸率达97%。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HPD-400型大孔树脂是分离纯化美洲大蠊多糖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筛选分离大枣cAMP的最佳树脂,确定树脂分离大枣cAMP的工艺参数.以cAMP含量为指标,从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分离大枣cAMP的最佳树脂,并优化该树脂分离工艺条件.结果XAD 7HP型树脂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提取物cAMP含量可达到3.5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小腊树黄酮的工艺,以及纯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AB-8型树脂是分离纯化黄酮的适宜大孔树脂;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物上样量为6BV(以湿树脂体积计),先用水淋洗,再用30%的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3.3倍湿树脂体积.纯化后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低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花生壳总黄酮.方法:以木犀草素作为考察指标,考察静态吸附量和洗脱率,筛选出最适型号树脂,比较纯化前后总黄酮和木犀草素含量的变化.结果:D101型树脂为花生壳提取液最佳精制纯化树脂,树脂纯化后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提高4~5倍.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用于精制纯化花生壳提取物,提高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选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以多糖纯度、多糖出膏率与吸附率等为指标,考察醇沉静置温度、醇沉静置时间与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等因素,确定菝葜多糖的最佳醇沉工艺与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得到菝葜多糖最佳醇沉工艺为取含生药1.0 g/mL的药液,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醇沉1次,室温25 ℃静置12 h,抽滤得醇沉物,70 ℃干燥;纯化工艺为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1 BV的2.0 mg/mL(以粗多糖计)的上样液,以2 BV/h的流速上样,再用3 BV的纯水以3 BV/h的流速进行洗脱。结果表明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菝葜多糖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红毛五加总皂苷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毛五加总皂苷含量.结果:D14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毛五加总皂苷的吸附量最大,所以选择D140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结论: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与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洗脱率为94.02%.该法可较好地纯化红毛五加总皂苷.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孔树脂层析法研究地榆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选择HB-1600作为地榆多糖分离纯化的最佳树脂,上样浓度为0.333 mg/m L,上柱流速为1 BV/h,洗脱流速为1 BV/h.按此条件进行地榆多糖分离纯化,可以使地榆多糖的纯度由31.15%提高到76.50%.由此表明:利用大孔树脂层析法纯化地榆多糖可除去蛋白质等大部分杂质,提高多糖的纯度和品质,为地榆多糖的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具有抗癌及抑菌等多种生理活性,是潜在航天功能食品功能因子成分。采用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EGCG含量,应用ADS-7、ADS-8、ADS-17、ADS-21、D101、NKA-II、NKA-9型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进行吸附和解吸纯化实验研究。ADS-7和NKA-II型2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解吸液分别为体积分数60%和70%的乙醇溶液,解吸液体积分别为6BV和5BV,解吸量分别为168.15mg和156.45mg,解吸率分别为88%和92%;应用NKA-II树脂得到的富集物中EGCG的质量分数由44.2%提高到67.9%,得率为90%。对于EGCG,不同型号大孔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筛选和工艺优化;大孔树脂可以实现EGCG的分离纯化,在工业生产应用方面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豆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程度的调节.连续背部注射D–半乳糖6周,造衰老模型,然后灌胃大豆黄酮5周(实验组Ⅰ、Ⅱ的剂量分别为5、10,mg/(kg.d)),监测小鼠Y–迷宫记忆、活性氧、丙二醛、脂褐质、8–羟基脱氧鸟嘌呤和不同脑区突触素含量变化,探讨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衰老小鼠大豆黄酮后,Y–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皮质突触素含量显著提高,同时脑组织中活性氧、丙二醛、8–羟基脱氧鸟嘌呤和脂褐质含量明显下降.与衰老对照组相比,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活性氧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脑组织中丙二醛和脂褐质含量降低程度与灌胃剂量具有正相关性.表明大豆黄酮能够提高衰老小鼠学习能力,降低衰老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程度,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木鳖子皂苷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皂苷为木鳖子主要药效成分之一.本文对木鳖子皂苷的几种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得到一种能够快速简便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考察了木鳖子皂苷的浸渍提取、超声提取、闪式提取对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把小鳖子皂苷的粗提物,分别采用正丁醇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结果显示,超声提取的提取率最高;闪式提取时间最短;经大孔树脂处理纯度提高,为54.17%;超声或闪式提取结合大孔树脂纯化,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二醇为载体材料,制备了葛根黄豆苷元固体分散体,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体外溶出度,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药物和载体的比例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对药物溶出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高于原料药;药物的溶出度随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载体用量提高而增大;不同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对药物的溶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以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动态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和纯化条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较好的解吸能力.两色金鸡提取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可获得质量分数为(40.53±0.81)%(n=3)的总皂苷部位.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地纯化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  相似文献   

17.
大孔树脂纯化复方中总苷类成分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金匮肾气丸中总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以马钱苷、芍药苷、总苷和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指标,比较四种大孔树脂对金匮肾气丸苷类成分的吸附性能,筛选出效果较好的D-101大孔树脂.通过对树脂的漏点质量浓度、吸附动力学曲线、药液pH值对树脂吸附的影响,以及对洗脱剂质量浓度、用量、pH值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吸附洗脱工艺.D-101大孔树脂能有效地吸附和解吸金匮肾气丸中的苷类成分,最佳的吸附工艺参数苷类样品液质量浓度0.25 g/mL,药液的pH值6,吸附时间为8 h.以pH=8的70%乙醇为洗脱液,洗脱体积为30BV.树脂可重复利用2次.终产品中总苷的质量分数达43.87%,总皂苷的质量分数为4.93%.用大孔树脂对金匮肾气丸中总苷成分类进行纯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豆黄酮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连续背部注射D–半乳糖6周,建立衰老模型,然后灌胃大豆黄酮5周(实验组Ⅰ、Ⅱ的剂量分别为5、10 mg/(kg.d)),监测不同脑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变化,探讨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衰老小鼠大豆黄酮后,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明显上升,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说明大豆黄酮可以改善衰老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