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本成本视角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  陈收 《系统工程》2008,26(3):45-52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与经典理论相悖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分析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和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探析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对融资决策的约束力,以挖掘隐含在资本成本背后的引起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内外部制度动因.实证结果表明股市的制度缺陷和上市公司治理的无效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权益融资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偏离,引起了上市公司普遍的对股权融资"免费资本幻觉",进而滋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备性,本文基于效用无差别定价原理,研究公司证券主观价值,分析最优资本结构,计算最优破产触发水平. 本文发现:1)对于给定的债券发行量,随着非系统风险增加,股权主观价值逐渐减小,财务杠杆逐渐增大,这一结果与完备市场相反;2) 与完备市场下资本结构相比,非完备市场下最优财务杠杆较小,债权的收益率溢价较大;3)股权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溢价随着公司收益流增加而减少;4)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和非系统风险对破产选择、股权和债权的主观价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分析了终极现金流量权比例与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行为的影响关系.选取2003--2006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中发生的85笔大额且控制股东地位发生变更的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 中国上市公司中以大额股权转让溢价衡量的控股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平均达到10.66%;以独立董事比例、股权制衡水平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越小;控股股东攫取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规模与其终极持有的现金流量权比例存在统计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与创业企业中的契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公共政策与创业企业效率间的关系.由于创业者受到财富限制,许多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往往无法取得所需的外部资本,或创业者取得的股权少于合理的比例;同时,由于创业企业中存在双边道德风险,投资者和创业者投入的努力水平无法达到最优.研究发现,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提高创业企业的效率,如通过事后财政补贴的方式,使得更多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获得创业资本,提高双方的努力水平;或通过对创业者和投资者设置不同的税率,改变创业企业股权配置的范围,有利于创业者取得更多的股权比例,从而提高创业企业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主并企业和目标企业均有负债下的并购决策模型,在求解目标企业和合并企业的破产时机和股权价值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并企业破产时机和并购时机的内生确定问题,并探讨了负债情形下并购的财富转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负债的存在降低了主并企业的并购收益,并延迟了并购的发生。此外,并购不仅使得财富从股东向债权人进行转移,而且使得财富从低杆杆率并购企业的债权人向高杠杆率并购企业的债权人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股东倾向于通过注入优质资产来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富协同效应、盈利预期和股票价格,而在锁定期结束后,大股东将可能重新表现出隧道行为。探讨了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协同效应、紧箍咒效应,以及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后股权分置时代,优质资产注入对大股东、中小股东和整个社会的财富产生积极的影响,注入资产的优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在资本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就越大。②由于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限售股解禁后,大股东将会通过隧道行为侵害上市公司的财富,高质量的资产注入将为解禁后的大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的资产注入行为本质上还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当限售股的锁定期结束后,套在大股东头上的"紧箍咒"消失,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将会重新出现。  相似文献   

7.
借鉴Gervais和Daniel等人提出的过度自信表示方法,在假设公司股东风险中性、经理风险厌恶且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利用一个简单的两期资本预算决策过程模型和实物期权方法,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研究上市公司经理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对其股票补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股票补偿数量将随着经理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在一定条件下,使公司股东收益最大化的股票补偿数量也将随着经理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大而减少;在使股东收益最大化的最优股票补偿合同中,过度自信经理要求得到的股票补偿数量一定少于理性经理所要求得到的股票补偿数量;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股票补偿数量大于使股东收益最大化的股票补偿数量.  相似文献   

8.
在行为金融框架下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资本成本效应,分析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揭示上市公司有限信息披露的机理。研究表明:针对不同的投资者信念差异环境,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最优信息披露数量决策,上市公司在最优数量内进行信息披露才能带来负向的资本成本效应。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资本成本效应随信念差异的不同而变化,当投资者过度自信导致信念差异时,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负向资本成本效应最大。投资者过度自信时,最优信息披露数量随理性投资者比重的提高而减少,投资者反应不足时,则相反。信息精度越高,最优信息披露数量越大。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侵占与外部监督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析上市公司治理中大股东侵占与外部投资者监督的博弈过程,在分析外部投资者与大股东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应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大股东的侵占成本,监督管理层的收益,中小股东诉讼对大股东的罚金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博弈结果.外部投资者和大股东两个群体,在三种情况下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大股东的股权比例,都显著影响到大股东的策略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同时表明了大股东控制对公司治理的"激励"与"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经典的Merton连续时间资产组合框架内引入非流动性的私募股权基金,探讨流动性约束对投资组合配置的影响.假设投资者具有终端投资组合财富的后悔厌恶型效用函数,通过求解动态承诺与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最优的向私募股权基金承诺资本,以及如何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最优的动态再调整.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后悔厌恶型投资者和CRRA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由于私募股权基金非流动性的影响,后悔厌恶型投资者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承诺比率低于CRRA型投资者的承诺比率,从而获得较低的投资组合财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养老基金参保人员和委托投资机构的双重视角出发,研究了最低收益保障制度以及投资管理费制度对养老基金最优资产配置的影响.假定参保人员将养老基金委托给投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参保人员和投资机构的最优化目标是在投资期末实现各自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在随机利率的框架之下,利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了不同委托投资模式下养老基金投资策略的解.研究发现,最低收益保障制度和利润分享机制均能够降低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提高参保人员的期望效用,而且当最低收益保障越高或对投资机构的利润分享率越低时,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会越低.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设定不同的投资管理费率以保证投资机构能够同时实现参保人员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外部融资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9-2005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应用横截面修正Jones模型估计盈余操纵程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与权益发行、债务发行和留存收益变化,以及资本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在权益发行之前提高报告盈余,而且在选择债务融资之前也普遍具有提高报告盈余的倾向,表现为权益发行率和债务变动率都与滞后一期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正相关,而留存收益变动与滞后一期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负相关。本文还发现由于受股权融资、留存收益变动和债务融资对资本结构的综合影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资本结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最优消费投资与破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考虑一个面临经营性风险(非系统风险)的企业家, 在给定的债务及企业所得税率下, 如何通过消费平滑、实业投资、破产保护以及金融投资, 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公司金融问题. 得到了非风险中性下企业资本价值的半闭式解及相应的最优经营策略和最优破产阈值. 对应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CAPM)理论, 得出企业家的期望收益率、贝塔系数、系统风险溢价和非系统风险溢价(idiosyncratic risk premium). 不同于传统观点, 非系统风险溢价严格大于零. 这些结论和数值计算表明, 企业家的风险态度对企业资本价值、最优资本结构、实业投资策略、破产水平、非系统风险溢价、期望收益率等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顾客退货的情形下,研究由一个资金约束的零售商和一个资金充足的供应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其中供应商通过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向顾客售卖商品。零售商可通过3种融资方式应对资金约束问题:贸易信用、银行贷款以及混合融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的混合使用)。分别建立了3种融资方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并分析了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的退货率对最优定价决策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3种融资模式下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收益,研究了零售商的最优融资决策,结果表明,零售商的最优融资方式要么是贸易信用,要么是混合融资。具体而言,当混合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小于某个阈值时,贸易信用是最优融资方式;反之,则混合融资是最优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的新证据:权益筹资与债券筹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4年之间202家权益融资事件以及102家债券融资事件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国外的资本市场一样,中国权益融资和债券融资也存在”公告效应”。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存在代理成本、负债具有“控制机制”而且管理者以往的经营行为也会影响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具有随机收入与时变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消费者的最优投资-消费问题.假定消费者参与工作获得工资,进行消费并将财富投资到一个风险资产和一个无风险资产,目标是最大化工作期消费和退休时刻财富的期望效用.其中,工资过程是随机的并服从一个几何布朗运动,在不同时刻,消费者对消费的偏好由一个时变的风险厌恶系数刻画.本文假定金融市场是完备的,采用鞅方法求解,得到最优消费与投资的解析表达式,并对最优消费和投资策略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消费者拥有时变风险厌恶系数时,初始财富的大小对其最优期望消费路径影响很大.当消费者面临工资风险时,投资策略中出现了新的对冲项.当消费者流动性财富增大时,消费者消费-收入比增大,但绝对消费水平的变化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timal investment problem for an insurer and a reinsurer. The basic claim process is assumed to follow a Brownian motion with drift and the insurer can purchase proportional reinsurance from the reinsurer. The insurer and the reinsurer are allowed to invest in a risk-free asset and a risky asset. Moreover, the authors consid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aim process and the price process of the risky asset. The authors ?rst study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maximizing the expected exponential utility of terminal wealth for the insurer. Then with the optimal reinsurance strategy chosen by the insurer, the authors consider two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the reinsurer: The problem of maximizing the expected exponential utility of terminal wealth and the problem of minimizing the ruin probability. By solving the corresponding Hamilton-Jacobi-Bellman equations, the authors derive the optimal reinsurance and investment strategies, explicitly. Finally,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equality of the reinsurer's 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under the two cas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计算了我国1996-2014年平均股权溢价,并通过基于传统效用函数及广义预期效用函数的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GMM估计方法及H-J最小方差界验证了我国的确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以此构建灾难风险模型对我国股权溢价之谜进行解释,结论包括:1)我国1996-2014平均股权溢价为8.64%,股票收益波动性较大;2)我国的确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仅考虑广义期望效用函数无法合理解释我国股权溢价之谜;3)时变灾难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股权溢价之谜,尤其股市熊市模型更能体现灾难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价格风险溢价;4)我国股票收益率波动较大,而股息增长率波动较小,本文验证了灾难视角下股利价格比可以有效预测股票超额收益,为今后投资决策提供稳定科学指标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9.
高送转股票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送转股票的财富效应及股东大会通过日和除权除息日等相关事件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实证表明,在公司公告分红预案前5个交易日内,高送转股票会出现显著正的超额收益;股东大会公告日前后不存在超额收益;牛市中除权除息日前后的股票会在短期内存在超额收益;熊市中除权除息日前后的超额收益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