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宗元今存有关佛教的文章30余篇,以至多有评者认为柳宗元是佛教忠实信徒。柳宗元好佛既有家庭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更有个人对佛教独到的见解。“好佛”是为“求道”,“好佛”是为“统合儒释”,同时也反映其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他不但“好佛”,而且还公然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早在永贞革新之前,在其《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中,就已提出:东晋以来“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响方”,又说:“上人之往也,将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柳宗元集》卷二十五。下引只注明卷数)谪贬永州后写的《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中,又赞许元十八“为学恢博而贯统,……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贞元以来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据后晋刘(?)编撰的《旧唐书》柳宗元本传记载:“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一时,时号柳柳州云。”这说明柳宗元生前已名噪文坛。可是北宋沈晦却说:“至天圣间,穆修、郑条之徒唱之,欧阳文忠、尹师鲁和之,格力始回,天下乃知有韩柳。”以至“学古文必自韩柳”。这就是说,从柳宗元逝世(公元819年)到“天圣间”(公元1020—1031年),两百余年,却无人公开地、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他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如果说,这是受了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深明易道,精通佛理。他以“变易”、“不易”、“简易”三义为易之宗旨,引用三观、二谛及“三大”释易。他对乾、坤、艮等卦的解释,是他以《周易》统摄佛教义理的思想的反映和展开。他引佛教“四智”及“三身”义,对德业进行了深入解释。在马一浮看来,《周易》之道甚大,他分“十重大义”、“十种大义”对《周易》之为“大”进行了解释。马一浮以佛释易,援佛入儒,极大地丰富了儒学的理论视野,实现了儒佛之间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5.
王符是东汉后期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对于他的世界观,曾有过讨论,但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一元论,有的就说是二元论。我认为他是元气和道的二元论者(见《王符宇宙观的二元论倾向析》,《天津师大学报》1986年第4明)。最近王步贵同志发表文章《王符的“元气一元论”探析》(《人文杂志》1987年第1明,以下简称王文),说它是元气一元论,并指出,以为它是二元论的,所根据的材料有问题,而那样主张“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事实如何?且做进一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刊出有肖远新同志所写的《略论柳柳州》一文。在谈到历代评论家对柳宗元晚年思想发展的看法“相当地不一致”时,文章这样说:“比如宋朝有两位学者,一个说:柳宗元“以谪而出,至死不屈’。另一个则说:柳宗元‘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之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在这里,显然是把“一个”(即田锡)同“另一个”(即陈长  相似文献   

7.
佛教禅宗的“任运自在”、“随缘自适”、“即心即佛”、“一念顿悟”的理念是文人士大夫度过人生困厄的“灵丹妙药”。流寓永州、柳州时期,柳宗元的诗歌蕴含着浓郁的禅意。柳的禅诗是其身陷厄境却能顿悟释然的心境体现。  相似文献   

8.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使其所处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谪永州时的代表之作,从空间角度解读《永州八记》有助于对其文学创作进行更深入地挖掘。在《永州八记》中蕴含着居住空间、游历空间、文本空间三层空间。居住空间是创作的基础,为柳宗元提供了游历的可能性,营造了佛意的思想环境。而与现实空间有巨大差异的游历空间,则真实反映出《永州八记》山水之乐下掩盖的内心之苦。文本空间则是柳宗元对自我的建构,他通过以自我为参照的书写,在《永州八记》中建构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本空间,并对空间进行改造,将自己的理想精神和人格精神寄托于其中。  相似文献   

9.
佛节日的意义每年5月月圆日(我国农历4月半),是南方佛教国家(緬甸、鍚蘭、泰国、柬埔寨、老撾等)的大节日。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是在这天诞生的,非常巧合,他的成道日也是在这一天,而他的涅槃(逝世)日又是在这一天。对于这一个具有三重意义的紀念日,人們給它一个名字,叫做“VAISAKH PURNIMA”,这是巴利文(古印度文之一种),用通俗話来翻译,就是“佛节日”。今年和明年的佛节日比平常不同,根据南方佛教国家的計算,今年和明年是釋迦牟尼佛涅槃2,500年紀念,今年是第2,500个年头,明年是2,500周年。有的国家在今年举行紀  相似文献   

10.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对《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的两点意见编辑同志:你刊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吴泽同志的《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下简称《吴文》)。研读以后,受到不少启发与教益。但对《吴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两点意见,就教于吴泽同志和读者。《吴文》的第二章在揭露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鬼把戏时提到“东晋庐山东林寺名僧释慧远特地写了一篇《三报论》”(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在第七章叙述周武帝字文邕与僧侣们辨论废除佛教时,又提到那个“宣扬因果报应论的《三报论》作者释慧远跳出来,先是用宗教神学观点为佛教诡辩,最后,又搬出阎罗王地狱‘冥报’、‘冥罸’的恐怖主义宗教神权来恫吓周武帝”。勿必庸疑,《吴文》中两处提到的释慧远是一个人。历史真象呢?历史上却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释慧远。《三报论》的作者的确是在庐山东林寺聚众结社的东晋庐山慧远.据《高僧传》卷六载:“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今山  相似文献   

12.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佛教盛行的时期。唐代文学与佛教密不可分。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刘长卿和柳宗元都与佛教关系密切,其中与天台宗的渊源尤为突出。两位诗人同样博取功名,积极仕进,又同样几度迁谪,生活坎坷。两位诗人同样都与天台宗高僧往来交游,酬唱诗作,又同样将天台宗“无情有性”说巧妙地应用于诗文创作中。所不同的是,在思想上,刘长卿只将佛教作为“安史之乱”后感情的慰藉,对佛教义理缺少深入的理解;柳宗元则不仅对天台宗的教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引佛济儒,统合儒释,对儒释合流的新儒学具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契嵩思想的主流是援儒入佛,而非佛学儒化。他认为,作为出世间教,佛教也有教辅之效。另外,他对中庸和孝道的个性化诠释,以及他在《非韩》中对韩愈排佛言论的反驳,都表明他试图通过对某些儒学概念的重新释读来宣扬佛学本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8,(2)
法门寺的劫难可以说自法门寺建寺伊始,就自然地卷入了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激烈斗争的漩涡,更逃脱不了各朝各代封建统治者之间政权争夺的刀光剑影横加给它的灾祸,实在是在劫难逃。历史记载法门寺的大劫难至少有4次。最有影响的是所谓"三武毁佛"及五代后周世宗的灭佛事件。所谓"三武毁佛"也就是历史上3个带"武"字的皇帝的毁佛事件。第1次是北魏时期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鲜卑族),他信奉道教,为达到其谋求与汉族士大夫的合作,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下令灭佛,杀和尚、毁寺塔、烧佛像佛经,并严禁佛教流传。法门寺在所难逃地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6.
今人研判宋儒对佛教的态度不外三种:一是排佛,二是吸佛,三是表面上排佛、背地里吸佛。而叶适认为,宋儒的佛教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处理佛教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策略,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望而非之”“尽用其学”“以其意立言”。叶适对宋儒处理儒佛关系策略的检讨不仅展示了自己思想观念的独特性、健康性和智慧性,而且为理解周孔以后的儒学纯正性、宋儒在整合儒佛关系中的作用及限度、儒学与佛教在宋代新儒学中结合的形式和程度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心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个体禅修实践及其境界角度昭示了佛教哲学赖以建构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逻辑理路。《心经》表明,佛僧在禅定修炼中亲证的极境即空虚寂静、主客合一之境,是佛教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等方面哲学思想的的根本性实证依据;从“般若”认识论到“空”本体论再到“脱苦”人生论,则是《心经》蕴含的佛教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作家,几乎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经验。柳宗元也不例外。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作家之一。韩愈称他的文章“雄深雅健”,“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南宗李褫称他“文章光艳,为万世法”;到了明代,朱右、唐顺之编辑。《八先生文集》时,更把他纳入“唐宋古文八大家”,名仅次韩愈后。  相似文献   

19.
李翱对于佛教的态度,既不同于韩愈简单反佛、道,也不同于柳宗元等人只指明反佛、道的方向。他避免了韩柳各自的不足,开辟了第三条途径:援佛、道入儒以反佛、道。李翱在理论上坚持儒家本位,同时大胆借用佛、道的某些方法,吸收佛、道的某些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儒佛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年世纪前,鲁迅先生应好友许寿裳先生之请,为他的儿子许世英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学入门书目”。这个书目正如许寿裳先生所说:“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的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单扼要。”这个书目内容如下: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二、辛文房(元):《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十二、《今世说》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据孙伏园先生说,鲁迅先生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