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竖向荷载分担比的变化规律,在室内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桩间距、垫层厚度、长桩长度、短桩长度、长桩模量和短桩模量等情况下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分担比的变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桩间距的减小,长桩和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均增大,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减小,通过减小桩间距来提高长桩荷载分担比是不经济的;随垫层厚度的增加,长桩的荷载分担比减小,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增大,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变化较小,垫层的设置能明显改善桩、土荷载分担的分配;随长桩长度的增加,长桩的荷载分担比增大,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减小,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变化较小,增加长桩长度能一定程度提高长桩荷载分担比;短桩长度对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较小;随长桩模量的增大,长桩的荷载分担比增大,桩间土的荷载分担比减小,短桩的荷载分担比变化较小,增加长桩模量能显著提高长桩荷载分担比;随短桩模量的增大,长桩的荷载分担比减小,短桩和桩间土荷载分担比均增大,增加短桩模量对荷载分担比分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带垫层的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弹塑性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了群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指出沿桩身摩阻力传递规律与群桩相似,但中间桩变化小,边桩变化大;不同位置处桩身轴力分布也不均匀,边桩的轴力比中间桩要高出一倍多;桩间土应力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都是十分有效的地基加固技术,但很少有将两者组合应用于地基处理中。本文介绍了将这种组合方法应用在某项工程的地基加固中,分析了两种桩的承载机理和特性,阐述了其方案设计和承载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表明了其良好的加固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新近堆积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夯实力、水泥品种、水泥含量、土料性质、养护条件、龄期等对夯实水泥强度的影响,了解夯实水泥土桩的力学性质,从而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和施工工艺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探讨柔性基础下柔性桩复合地基中软土侧向挤出的影响因素,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将桩土复合加固区与变形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天然地基视为一个整体,构造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分量表达式,提出柔性基础下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分析的近似方法,导出地基土竖向和侧向变形计算的近似解析算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软土侧向挤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均布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模型实验,并将实测值、理论值、复合模量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单桩承载力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在洛阳地区某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基中进行了相关的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单桩承载力低于要求值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也可能满足设计要求。说明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仅受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而且与桩周土层的性质密切相关。在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承载力受桩周土层参数影响较大,受桩身水泥土强度影响较小。因此,利用经验公式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时,可以适当降低对单桩承载力的要求而提高对桩周土层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从发明到现在,其历史不过几十年,无论从加固机理还是设计计算方法,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仍处在探讨研究之中。为了满足地基的强度、变形和抗震等要求,必须对天然的软弱土地基进行人工处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施工便捷而又无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常被用于软土路基加固,为研究堆载作用下加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变形特性以及芯长比对其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现场基底沉降、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内芯桩竖向应力监测,构建不同芯长比三维有限元复合地基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堆载作用下,软土路基加固区存在中性点,在中性点上下,钢筋砼内芯桩与水泥土外壳桩荷载传递方式有所不同,钢筋砼内芯桩主要承担上部竖向应力,而水泥土外壳桩由传递剪切应力转换为承担上部竖向应力;②增加芯长比可以增加桩体的有效桩长,增长水泥土外壳桩承担传递剪应力功能的长度,减少作用在桩土界面的负摩阻力大小,有利于控制沉降;③增加芯长比能有效减少基底桩顶以及桩间土的沉降量,减少桩间土的竖向应力分担。  相似文献   

9.
邓大鹏 《甘肃科技》2004,20(1):105-106
讨论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及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用于建筑地基处理的情况。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将其应用于建筑地基处理。试验和测试工作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使用CFG桩和务实水泥土桩联合复合地基处理饱和软土地基工程实例,论述了复合地基方案选择、地基设计、施工及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际,探讨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取值方法,研究了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分析了几种常用水泥土桩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标准贯入试验法,认为该法是评定水泥土桩承载力较可靠的方法,同时根据大量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分析,给出了水泥土桩7 d 和28 d 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土桩身标准贯入击数N 值的经验关系,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柔性载荷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路基基础有两种形式: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但目前对于CFG桩复合地基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为刚性承压板载荷试验,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柔性基础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本文给出一种适合于高速铁路柔性基础作用原理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方法,模拟高速铁路柔性加载的特性.通过对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其沉降变形和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组合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对水泥土插入预测混凝土芯组合桩(简称组合桩)的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将组合桩在相同条件下与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的单桩承载力和经济指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种桩型在多层建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散体材料桩承载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其受力和变形特性,考虑散体材料桩侧向变形、不同布桩方式及时间效应等对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影响,导出了基于面积比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并对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了时效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时考虑时效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桥梁高桩承台体系推倒分析侧向力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侧向力分布模式,并针对高桩承台体系的等效固结模型,通过改变承台质量,对几种分布模式的推倒分析曲线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承台质量较大时,上述模式均低估了承台的惯性力作用,并且时程分析得到的体系抵抗不同地震波的能力差异较大,而上述模式对应的能力曲线却没有体现出这种不同.考虑到高桩承台体系承台惯性力较大的特点,借鉴墩顶集中力分布模式,提出了双集中力分布模式.以一飘浮体系斜拉桥的高桩承台模型为例,进行常见模式以及新模式下纵桥向的推倒分析,并将推倒分析曲线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新模式的结果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路堤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帽效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室内模型试验以及现场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桩帽以及桩帽尺寸的大小,对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分担比、加筋垫层的应力以及整体沉降特性等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帽的存在增加了桩顶与垫层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均化桩顶集中力、减小桩顶向垫层刺入量的作用,使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控制沉降的能力远好于不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帽尺寸逐渐增大,桩间土的应力明显减小,Q-S曲线由"陡降型"向"缓变形"转变,有助于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为原型,采用FLAC3D计算不同桩径和桩距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桩土应力,得到了改变桩径和桩距对承载力、复合地基沉降以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对改变桩径和桩距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结合现场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对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做了探讨。对水泥粉喷桩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现场试验研究。对实际加固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观测,根据实测的数据,分析总结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在加栽过程中的强度变形特性等,为粉喷桩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合地基群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最新研制的三堆大型模拟试验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3组模型试验,试验研究了群桩与单桩复合地基在应力场、位移场等方面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明显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正摩阻力低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沉降高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存在差异沉降.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图12,表3。参1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