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森 《科技信息》2009,(33):268-268,31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体育教学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能给人一各种体验,激发起各种情感。体育活动的情感性,能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人的自豪感、责任感、自学l心、自尊心、自信心,使情感社会化,从而产生互相合作,团结合作等集体主义情感,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能激发人的进取心,鼓舞人的士气,使情感深刻化,从而产生勇敢顽强、忘我奋斗的乐观主义情感。情感具有引起机体生理变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对于指导体育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因此,探究产品设计的本质说到底应当是以探究人类情感体验为目标。产品的交互设计正是通过将人与产品的认识理解深化,寻求情感体验的共鸣,使产品实现功能体验和精神享受的同一化。意识和行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内隐表现和外在表达。将意识与行为相互渗透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是将人类最本质的核心内容传达到产品中,追求思维心理和情感需要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友情、爱情、亲情和人类同情心是大学生情感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情感在发展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动向:大学生十分珍视友谊;爱情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父母的感情开始表现出责任感;人类同情心也发展起来。大学生情感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日渐丰富、复杂而强烈;大学生的情感成熟表现出渐进性;大学生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构建大学生情感应以责任感的确立为目的,从家庭教育人手,追求各种情感形式平衡、协调地发展,应允许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曲折性,给他们一个摸索改正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生成与发展和人的生成与发展、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原始诗歌的基本形态从最初的劳动呼声,到祭咒语和图腾歌舞,再到抒情诗歌的萌芽,密切配合着初民的生存状态,凸现出鲜明的文化意义:它们显示了人类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勾勒出人的主体意识由自然观念到群体意识、再到个体体验逐渐演进的轨迹,也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外部的感性一实践活动,从发生上来说,是人类活动的原始的和基本的形式。这种情况对于意识的产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唯心主义在说明意识问题时,总是把意识作为人的内部活动加以研究,尽管也提到外部活动,那仅仅是表现内部活动,表现意识的方面。这实际上是裂割了意识与外部活动的关系。马克思早已经指出,在通常的物质生产中,我们面前摆着一本打开着的有关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如果这本书对意识是合着的话,那末,对意识产生的研究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1、恩格斯认为,猿使用工具的对象性活动在历史上和逻辑上应当先于劳动。这种使用工具的对象性活动不断进化和完善,以及猿的直立行走,手和身体的其他器官(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6.
张薇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2):115-116
0引言 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体验’的发现标志着教育领域中‘人’的发现。”体验教育属于直觉主义的认知范畴,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引导受教育者由被动到主动,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亲历情境、感悟情境,使其在亲历和感悟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师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学科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最早的戏剧是从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形态是三位一体的,是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不仅戏剧起源于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像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感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现象,然而对感情在社会发展中的创作问题,以往常被片面地理解。一是片面夸大感情的作用,否定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理论的作用的非理性主义;一是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定感情作用的唯理性主义,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不是建立在对感情作用辩证分析基础上的,因而都是不科学的。要科学认识感情的作用,应该首先认识感情产生和感情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必然性。感情在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的反映,是人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作为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对客观事物与人们需要关系直接反映的直接性;没有经过理论加工,以感性反映形式为主的自发性、表面性;经常以两极对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两极性;与人的生理活动直接相互作用即与人的生理活动的直接联系性等特征。感情的本质决定了感情的产生和感情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是必然  相似文献   

10.
苦难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苦难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性的反思,追问其苦难的根源并进一步孕育出直面和救赎苦难的勇气.这种苦难意识在新世纪贵州散文中得到凸显,对贵州苦难历史的审视和山地恶劣环境的深刻体验成为了贵州散文作家关照、体验人生的重要内容.他们对严酷自然环境的书写浸染着深深的苦难意识,但是,在高原之上生活的祖祖辈辈的生命激情让他们更加致力于表现环境的强大力量,这让作家们在深刻体验到人本困境的同时,超越苦难,并对自然的伟力产生膜拜和崇仰,充分显示出贵州散文作家的崇高情节.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人类运用其智慧和技巧创造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内外部空间,其目的是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满足人类不断增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人们只能通过光影、空间、造型来体验建筑;诗歌是人类为抒发其情感经验与生活历练而创作出来的文学语言艺术,通过抽象的文字艺术来表现动作或情事。两者同属人类文化的精华和典范,在很多方面有着相通甚至共同的意韵。  相似文献   

12.
提出假设一:对自然界和艺术进行美的认知与敏锐感受,可以导致人们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道德美的认知,这一假设没有实验研究法来证明.是从理性推理上进行探究的;提出假设二:道德美的认知可以导致道德情感,特别是体验“崇高”的道德情感可以导致道德行动的倾向(忠实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这一假设被近来出现的一些研究证据给以支持。提议设计一些课程和指导来强调道德美的例证,并且鼓励学生们去体验道德情感,特别是“崇高”的情感。在感知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的美的方面,重点是强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原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体育作为人类对自身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不仅再现了人类感性声明中的"力度"和"灵性",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人性中的自然天性,而且从体育中,人类也体会到了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主体意识以及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价值.人性的问题是伴随体育教育的永恒话题,每一种体育教育的观念、思想、体育的理想都在有意无意中隐含着人性的预设.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各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使人乐于积极持久的去接触某一种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以下几点体验.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所表现出的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的生命体验,显示了文艺与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的同一性的生命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6.
海子是一个激情型、感情喷发型的诗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海子几乎体验了作为个体的人所有要体验或可能体验到的情感。对乡村经验的依恋与愧疚,对爱情的渴望与困惑,对诗歌本质与世界、人类未来的探索和由之而生的绝望,是海子生命中的三大情感区域。对这三大情感区域作一自我体验式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海子死亡的深刻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7.
情绪与歌唱     
音乐最善于,并能直接表现的是人的情感活动。音乐表现情感或情感通过音乐艺术来表现,是人们在音乐艺术创作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中都能亲身体验的事实,也是前人曾经反复论述和不断深入探讨过的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把情绪情感的表现看作是艺术最为显著的美学特征之一,而歌唱艺术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功能运动。它与情绪情感的体现都可以说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使二者在具体表现的过程中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态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意识属于人对社会活动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自觉反映。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深入探讨和普遍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愈来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于今为甚。人类一经出现,就作为自然界的对立物,与自然生态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从而生发生态环境问题。在劳动中,人类不断占用自然物质的有用形态,同时不断将废弃物返回自然,这里已经隐藏这一矛盾: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人类物质需求的无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老子、荀子的思想作为理论依据,从人类的自意识行为及劳动学说方面对设计起源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结合大量的历史遗迹,证明了人类设计的根本起源来自于自然、本我意识,同属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范畴.研究结论:自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种子,是设计的起源.  相似文献   

20.
艺术因其集中地折射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特征而具有本体论的内涵 ,对艺术的本体论研究是艺术研究的首要课题。艺术的本体论研究 ,是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探讨艺术活动的意义。具体说来 ,有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即艺术何以为人所需 ,是否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展开 ,是否是人类生命的必然活动等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 ,艺术的特征性何在 ,怎样显示本体存在等问题。人是二重性的存在 ,一方面是感性的、受动性的 ,一方面是精神性的、能动的。艺术形象既是客体对象的再现 ,也是主体欲望的外射 ,并借这种外射实现主体的自我同一性 ,得到代偿性满足 ,缓解日常现实的紧张感 ,使机体得到积极的休息。更重要的是 ,艺术是人类理想性、超越性在现实里的表现 ,艺术是对现实的批判 ,它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的局限 ,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 ,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现实世界的批判 ,使人产生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意识 ,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这便是艺术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方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