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给出了计算网络最大流的表格法,避免了标号法(由Ford-Fulkerson提出)在计算最大流过程中选择增流链的随机性,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具体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2.
网络中流的问题往往要计算最大流;它的基本算法是标号法,而标号的效率与过程相关,本文基于这个角度对标号法做出针对性地改良,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除了在地址空间上明显优于IPv4之外,还在数据报头中保留了20位流标签字段为实时流提供有别于尽力而为流的服务。本文从支持包分类、加速包转发、支持资源预留以及支持QoS的格式定义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流标签的支持服务质量的能力,分析了各种方式的利弊,并给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Ford-Fulkerson标号法进行改进,使得通过一次标号便可找到全部增广链,并同时增流即得最大流,还给出了求最小费最大流的一种新的,更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求网络最大流算法需要反复将网络图进行标号和增流,存在步骤繁复、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寻找最大流的改进标号法。此方法通过寻找网络中可能的最小割进行标号、分配流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许多网络测量系统无法进行实时网络流量监测以及无法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比特模式流定义方法和数据结构实时网络测量系统.系统通过在IPv6扩展首部中承载测量信息实现精确流测量,减少了测量开销,提高了测量效率.比特模式流定义方法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按需流定义方式,使系统能在IPv4/IPv6环境下实现流测量工作.实验证明,整个系统运行正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广义最大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网络最大流问题作了推广,给出了推广后的网络最大流GMF的标号算法及初始可行流计算的办法,并用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说明了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用户对实时业务(语音、视频业务)的需求引发了对移动IPv6环境下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针对移动IPv6实时业务的QoS特性,提出了一种可缩放的服务质量架构——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定义了该架构中的基本元素、架构的部署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交互,并利用比较分析和仿真的方法验证了该架构的可行性、可扩展性、切换延迟及传输延时小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RFC3697协议的分析研究,参考RFC1809、RFC2460、RFC2474协议的有关内容,提出了基于IPv6 flow label域的流分类后续协议和应用开发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而后在参考IPv4现有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问题的定性解决思路.同时作为RFC 3697的补充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络最大流的计算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最大流计算模型的实现方法,具体作法是灵活运用栈和结构数组以实现算法功能.首先创建邻接表,其结构包含边的方向、容量、流量等信息.然后根据邻接表采用标号法寻找增广链,在寻找过程中采用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把点存入栈中,并用一数组保存所经过的路径.直至找出最大流及各边的流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网络拥塞问题, 实现网络用户的服务区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网络的可区分用户优先级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即优先级区分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算法。该算法在IPv6基本报头的流标签域中标记用户的优先级, 并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包进行不同的丢包处理。通过OMNeT++3.2模拟仿真的实验结果表明, 基于IPv6网络的优先级区分RED算法能区分用户的优先级, 保证了有优先级用户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IP安全是保证Internet网络安全的重要部分。从分析IPv4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入手,与新一代IP协议IPv6作了比较,详细分析了IPv6地址空间,地址结构,扩展,对扩展选项的支持,流标记,身份证及封装安全载荷等特点,可以看出IPv6有效地解决了IPv4面临的地址枯褐,路由效率低,缺少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等问题,IPv6将进一步推动Internet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IPv4向IPv6过渡主要机制的分析,提出了一种SOCKS协议下的IPv6过渡技术方案,给出了该方案中协议栈的地址转换算法,能很好地实现IPv4和IPv6之间的信息互通并最终保证IPv6平滑迁移。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新一代网际协议--IPv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当今Internet网络的核心协议IPv4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由于32位的地址空间而产生的IP地址匮乏问题、安全性能较差问题等,介绍了新一代Internet IP协议——IPv6的新特性,实现从IPv4到IPv6平滑过渡的两种基本技术手段…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的实现方法,阐述了目前我国IPv6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新一代网际协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一种移动IPv6与多协议标签交换融合的新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有的移动IP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融合方案存在建立标签交换路径(LSP)所需时延大、信令冗余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方案.该方案定义了一种新的IPv6逐跳可选报头——MPLS报头,来携带LSP的建立或维护信息,通过将MPLS报头包含在MIPv6的绑定更新消息中,使收到消息的网络节点可根据MPLS报头来建立或维护LSP,实现了绑定更新过程与LSP的建立或维护过程同时进行.此外,所提方案还能与微移动协议自然地融合,使LSP在主机发生域内切换后能快速地重建.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小于现有方案,其LSP建立时延随着通信双方距离的增大而增加的幅度也小于现有方案.  相似文献   

16.
IPv6成就下一代互联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Pv4与IPv6的比较,讨论了20世纪的互联网协议IPv4的特性与不足和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改进与优点。着重论述了基于移动IPv6协议集成的IP层移动功能和IPv6协议的内置安全机制。预测了在移动通信领域IPv最有可能首先得到广泛应用,实现移动互联 。  相似文献   

17.
IPv6平滑过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过渡初期IPv4网络如何向IPv6网络过渡,特别是应用程序的过渡问题,结合目前最新的IPv6平滑过渡关键技术与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种IPv4应用向IPv6应用平滑过渡的套接口代理技术,文中所介绍的过渡方案和技术简单、易操作,符合IEEE NGTRANS组织提出的简单过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