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PET解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PET在超临界甲醇中的解聚行为及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PET解聚率的影响,发现PET在超临界甲醇中可迅速地完全解聚。红外光谱检测解聚产物是纯度很高的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和乙二醇。  相似文献   

2.
将干酪根在超临界态溶剂存在下进行热解聚,抽出物中的脂烃生物标记物的分析表明,抚顺与茂名油页岩干酪根中有相当多的陆源高等植物参与生成。甾烧萜烷的成熟度参数表明,热解聚沥青的成熟度很低。对于干酪根通过热解聚形成未熟或低熟原油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质谱仪,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多元醇解聚聚酯PET对得到中等分子量PET降解产物结构的影响,并用端基分析法测试表征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的PET产物的环氧值和平均分子量。通过分析和对比,得出PET解聚产物的结构性能和得到中等分子量PET解聚最佳工艺:温度在280℃左右,催化剂Zn(AC)2·2H2O占PET重量的0.15%,物料配比多元醇用量是废弃PET质量的3.5倍,解聚时间在3h左右,并且解聚产物比较纯净,环氧值(EV)可达0.336,平均分子量(M)降为296。  相似文献   

4.
载胰岛素海藻酸盐微球的生理条件解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载胰岛素海藻酸盐微球的解聚方法。方法以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为微球解聚介质,通过正交设计对微球解聚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缓冲液pH值及柠檬酸根离子强度M是影响微球解聚速率的显著因素。当pH>5.6时,微球解聚速率显著增大而胰岛素相对活性显著下降;M能显著影响微球解聚速率但对胰岛素相对活性无显著影响。采用pH为5.6,M为0.153 mol/L缓冲液对微球解聚并测定被包封胰岛素活性,信度α=0.05,α=0.1时药物相对活性分布区间为(89.13,91.63)和(89.35,91.41)。结论在有效保持蛋白质药物活性的前提下,建立了使海藻酸盐微球完全、快速解聚的方法,为定量研究脉冲电场工艺条件对微球中蛋白质药物活性的影响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废旧尼龙6纺织品在亚临界水中的催化水解反应,以磷钨酸(HPW)作为催化剂,对解聚后的固相剩余物和液相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阐述了水解产物的组成和水解机理,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催化剂HPW对废旧尼龙6纺织品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产物主要有固相剩余物即未完全分解的尼龙6与液相产物即己内酰胺(CPL),以及—(CH2)5—NH—CO—链段的重复数目为1~5的环状、线型低聚物;在水解反应中,提高温度和添加HPW都有利于解聚程度的提高,其中在260~270℃时加入HPW可以大幅度提高尼龙6的解聚度和CPL产率,使整个体系反应温度降低了10℃,缓和了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醇碱联合解聚废聚酯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PET在EG和路易斯碱同时存在下,PET的解聚反应是醇解反应与碱解反应相互协同、互为促进的过程,其解聚速度与解聚率得到显著提高,解聚及回收TPA、EG工艺条件简化。实验表明在常压、180℃、30min内,PET解聚率可达99%,其解聚产物的颜色深浅主要受体系碱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通过选择不同的路易斯碱、调整解聚工艺条件可有效控制有色物质的生成总量。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高温气冷核反应堆是一种安全性好、可用于高效发电和提供高温工艺用热的先进核反应堆,是国际核能领域第4代核能系统中6种备选堆型之一。将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技术与目前已经成熟的超临界蒸汽动力循环技术耦合,发电效率将达到45%以上,比目前在役的压水堆核电站效率(33%左右)高出30%以上。我国已经掌握了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也已经掌握了超临界蒸汽动力循环技术;具备条件研究建造高温气冷堆超临界蒸汽动力循环电站,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的超临界核电站。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工》1986;6(1);49—51 在超临界状态下,使作为萃取剂的流体与待分离的混合物接触,选择性地溶解其中的某一组分,然后通过减压、升温,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溶解的物质完全或者基本完全析出,混合物按预想的结果得以分离。这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叫作超临界萃取技术。其工艺过程由超临界流体萃取溶质和被萃取出的溶质与超临界流体分离两部分构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6是一种结晶性高聚物,加热此类高聚物则会发生解聚合反应而分解,这时的反应速度、状态等会随加热温度及有无催化剂等反应条件而异.不少人对尼龙6的热分解已进行了研究,但对它在催化剂存在下热解反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用居里点裂解器研究了聚酰胺6的催化热解聚行为,并对催化剂作了筛选,同时又用热重分析(TG)法计算了催化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对以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为媒介阳极电解解聚微晶纤维素(MCC)的条件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0 g/L MCC在(25±5)℃,含有0.2 mol/L Na2CO3-Na HCO3(p H=10.0)和1.5 g/L TEMPO的电解液中,以石墨电极为阳极0.80 V(vs.Ag/Ag Cl)下恒电位电解会在MCC中引入羧基;当引入羧基量达到2.0mmol/g时,55%的MCC解聚为水溶性低聚糖、纳米纤维素、纤维二糖及葡萄糖,继而在150℃水热反应釜中水解处理,MCC的解聚率可达82%;而未经电化学氧化解聚处理的MCC在150℃水热反应釜中水解处理的解聚率不到1%。  相似文献   

11.
利用废弃聚酯在乙二醇介质中解聚,其解聚温度为160~200℃,催化剂醋酸锌用量一般为0.03%~0.1%,得到的中间产物为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单体(BHET)及少量齐聚物。BHET含量(在一定时间内)随解聚时间增加而增大,解聚温度为200℃时,解聚所需时间最短。分离除去乙二醇后的中间产物与过量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为58~70℃,催化剂氢氧化钠用量一般在0.05%~0.15%之间,得到的产物DMT含量为96%~98%。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表达人16型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HPV16)的晚期表达蛋白L1,通过超速离心的方法得到HPV16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 VLPs).VLPs经过DTT和EDTA处理解聚成L1蛋白,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E6E7-pcDNA3.1 与解聚的L1蛋白混合,透析除去DTT和EDTA并逐渐升高Ca2 的浓度,解聚的L1能够重新聚集成VLPs,其中一部分VLPs包裹了真核表达载体,和天然的人乳头瘤病毒的构成很相似,作者称之为"假病毒".  相似文献   

13.
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 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15.
以脐橙果皮中的柠檬烯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技术对其进行提取。以柠檬烯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GC法测定萃取产物中柠檬烯的含量,结合预实验结果,选择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200bar,萃取时间为6h,其中萃取时间有显著影响;柠檬烯的平均萃取率为18.70 mg·g~(-1)。通过优选的柠檬烯萃取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为其变废为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清洁能源储存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中经常涉及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的吸附现象,然而其理论模型研究并不广泛.局部密度简化(simplified local density,SLD)理论作为工程简化模型,已经成功应用于SCF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在此介绍了不同学者对SLD模型的状态方程、吸附相体积等方面的改进和发展.SLD模型关联高压过剩吸附量的数据误差较大,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对状态方程修正.文章采用SLD-ESD方程,通过增加可调参数对吸附相体积修正,计算5种气体在活性炭上的高压吸附数据,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应用在较宽的压力范围.使用LJ12-6势能模型替代10-4势能模型,关联拟合了超临界流体在活性炭和硅胶上的吸附数据,扩展了SLD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复方丁香肉桂挥发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复方丁香肉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参数,借助由微分质量衡算和Fick第一定律推导出的模型方程,建立了相应的萃取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有无超声强化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超声对超临界CO2萃取(SCE)的强化效果,运用GC-MS分析和GC定量分析对比了复方丁香肉桂挥发油合提与分提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参数下,即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4.0 h,CO2流量3.0 L/h,超声功率密度60 W/L,挥发油得率可达11.60%;超声能够对超临界CO2萃取起到强化作用;合提时,丁香与肉桂的综合作用使挥发油得率的复方实际值大于单方加和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球磨-冷冻工艺对凹凸棒土进行解聚处理,分别以解聚前后的凹凸棒土为载体负载纳米Fe/Ni,对比研究了所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对水中2,4-二氯酚(2,4-DCP)的脱氯降解性能,并考察了环境温度、溶液初始pH值对材料脱氯降解2,4-DC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聚处理后,以棒晶束聚集体存在的凹凸棒土分散形成单独的纳米棒晶,纳米Fe/Ni颗粒团聚情况得到改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对水中2,4-DCP的脱氯降解性能显著提升,适当提升环境温度和合理的溶液pH值(3.0~9.0)均有利于复合材料对2,4-DCP的脱氯降解,其主要途径是直接脱除2个氯原子生成苯酚,次要途径为2,4-DCP先脱去1个氯原子生成2-氯酚或4-氯酚,再脱去另一个氯原子生成苯酚。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镁比色法测定游离蒽醌含量并以其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朱砂七游离蒽醌的提取工艺,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夹带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次数和浸泡对游离蒽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之前, 用10 mL水浸泡朱砂七(200 mg) 24h,萃取温度45 ℃,萃取压力35 MPa,静萃取时间35 min,夹带剂(无水乙醇)15 mL 和动萃取时间30 min,连续提取3 次,游离蒽醌得率达3.98%,其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为3.44%和0.38%.与超声法相比,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具有得率高、对环境友好和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木质素的解聚和解聚所得生物油的分离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的瓶颈.文中研究了木质素液化解聚产物中生物油的盐析萃取分离工艺,探讨了无机盐种类和加入量、平衡时间、温度对生物油盐析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饱和MnSO_4作为盐析剂有利于生物油的萃取;在80℃、平衡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生物油收率达52.47%,含盐量为2.76%.盐析萃取工艺避免了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可节约有机溶剂回收所需的成本,同时减少了有机溶剂挥发对环境的污染和潜在的危险,从而实现了生物油分离工艺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