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 ,消费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那么 ,消费仅仅是可以拉动内需 ,把老百性的钱从口袋中掏出来 ,而再激活生产吗 ?于老的“四种消费品”理论 ,试图透过一般现象揭示出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些本质问题 ,回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消费问题能在当今中国成为如此重要的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 ,消费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学的本质是什么 ,发展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让我们认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律以及消费在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这是于老的理论创新。当然 ,于老的理论创新 ,仍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有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商榷。比如 :在那么多发展性的消费品中 ,为什么把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单独提出来作为这个理论框架中的支点 ?如何划分每种消费品之间质的同与不同的规定性 ?不同的消费形态究竟是人的经济行为还是文化行为 ?由人的消费行为引起的社会生产力规律的新变化是否是时代转换的标志 ?当人的衣食温饱得到满足后 ,产生的非物质的和非货币的消费形式 (如 :尊严、自由、友谊、幸福感等 )属于哪种消费品 ?那么这是经济行为还是文化行为 ?  相似文献   

2.
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消费技术视野中的传媒教育是对以商品符号的增值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以及试图在物的消费中建立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学说引起的技术消费的积极思考和技术消费下的传媒教育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休闲、消费与人的价值存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休闲与消费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休闲与消费虽然都具有经济学的性质,但由于它们实际上都是人的具体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所以在本质上应该是人的价值存在的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生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视觉行为和视觉技术的意识形态意蕴、意识形态的日常化生活转型、意识形态幻象的生产、视觉消费下的身份认同等因素是其得以生成的关键。视觉行为和视觉技术涉及到权力关系、文化传统,而这些因素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蕴。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与日常生活的高度融合,日常生活为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挥作用提供了基本的空间。视觉文化意识形态通过符号幻象的生产,质询个体成为主体达到了隐性的政治控制。视觉消费是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主要中介,视觉文化通过广告等视觉技术的编码/解码过程,把虚假的消费需要植入到图像符号中,使人们在视觉消费中实现了主体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休闲、消费与人的价值存在:-经济的和非经济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斗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5):50-53,F004
面对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休闲与消费现象,本文以哲学为基点,并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休闲与消费虽然具有经济学的性质,但由于它们实际上都是人的具体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所以在本质上应该是人的价值存在的表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消费者需求从生存、发展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消费休闲方式与产品实现。休闲文化费本与休闲产业相互关联,一方是另一方的实现条件;又相互激励,休闲文化资本优化休闲产业,休闲产业给休闲文化费本以延续和保护,并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成生产与休闲消费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学的范式——生态、经济与德性之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学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从机械论转变为现代有机整体论的标志;生态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经济学,生态经济是一种德性的经济,它的实现关键在于自然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发展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及其伦理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主要表现在: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引发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转向、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数量分析逐渐被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物,尤其是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其次分析了经济学的工程学传统的缺憾就在于它仅仅强调经济学研究物,仅仅强调经济学是科学,而没有全面把握经济学的本性。最后,指出经济学的伦理转向的可能路径是重唤古典经济学的伦理传统。  相似文献   

9.
信息文化涵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文化可定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交流、使用为人们普遍的活动内容,通过社会信息化过程引起人类生存方式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形态。广义的信息文化,是指信息社会或信息时代的文化;狭义的信息文化,是指围绕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态的总称。广义的和狭义的信息文化之间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理性是人性的一种展现,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性的文化生成。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行使着单向度、集权化、合法性控制的职能,是现代性的理性根源;同时,它也注定了现代性文化嬗变的内在逻辑,驱动着现代性文化的变迁。解决传统与现代以及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危机,根本上在于技术理性的规避。  相似文献   

11.
符号消费是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新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从STS视角揭示和剖析符号消费的本质及其社会后果,可以为建构现代技术发展与大众消费活动的合理关系提供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消费在社会生活、经济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为依据,阐述了消费在社会生活和经济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生产与消费、生活与消费、消费与发展生产力相互间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的限定和强求的展现下,事物和人都被统治于现代技术之本质——"座架"之中,他通过救渡之思试图解决现代技术所招致的危险。由此,他的文化图景亦相应地呈现出一种技术化的倾向,并通过"思"来对技术化的文化展开自我拯救的思考。而海德格尔之后的学者们在新历史境遇下,对现代技术及其文化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以厘清技术文化与人的本质、与其他文化之间内在关联性,进一步探析技术文化在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每一次创新革命都会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科技发展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保存、文化监管等多方面推进了文化繁荣。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加大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力度,这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这几年,"剩女"一词大行其道。每当讲起这个话题,大家都是长篇大论、慷慨激昂。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讨论该问题的,却少之又少。本文希望引用经典经济学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来讨论这个问题。——过分关心可能变成自私的爱——经济学分析都有前提条件和假设。说起"剩女",言下之意是欲婚而不达,被剩下是件不快乐的事情。但是,首先经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效用不能直接对比。类似"A君是否比B君更开心"是个无法比较的伪命题——我们可以说A君比自己平日更开心或沮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与数学及经济学应用数学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三百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经济研究中运用算术方法发轫,到今天以数学为工具的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学方法的应用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可以说无所不在。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使得经济学研究对数学的过分依赖,连同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错误使用或滥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使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学问远离了客观经济实际。由此,研究和分析经济学如何正确的应用数学,经济研究中如何辩证地看待经济学与数学二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科学的当代对话--以佛教空性论与量子理论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科学的对话是当代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以佛教的空性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理论为中心展开的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对话,为认识这一现象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对话表明,即使在时空跨度巨大的佛教思想与现代科学之间,也存在文化上的统一性与相互诠释的可能性。佛教与科学的对话显示了佛教独特的信仰价值;它对于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融合,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信念。然而,在农业生产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信念要注入新的内容,要使农业振兴,必须科学系统地思考农业与食物问题。现代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农业和食物之间,农产品的加工越来越重要,而农产品加工本身也需要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要与农业生产相适应,也就是需要不断创新。除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心灵哲学的观点看,虚拟空间中的心身关系问题是一种"随附性生活"问题。由于网络化生存状态是基于"身体不在场"而实现的,这就注定了虚拟主体的心灵与互联网世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虚拟实在世界的心身关系的理想在于心灵与身体的齐物合一。在本质上,虚拟化就是心灵、身体与互联网和谐同一的社会映射及文化表征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在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同时塑造出设计的危机:设计师的“创意”竭力迎合“资本逻辑”——消费文化的内在动力,从而切断了设计师本应具有的批判性思想文化言路。现代设计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其背后就是功能主义的基本理念。而以多元化来对抗减少主义风格和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构成贯穿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中的一条主线。后现代主义重视产品符号的“语义”表达,力图使设计成为一种象征手段或语义学的“隐喻”。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形式作为设计的对象,不再是紧紧依附于功能内容的要素,它首先表现为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