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样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研究区域内,有机碳、全氮、C/N、全磷、容重对浅丘山地灌丛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5~0.8,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有机碳、全氮、C/N、全磷、容重、体积含水量及pH与浅丘山地草甸土壤呼吸速率间的相关系数非常小,均对浅丘山地草甸CO2的释放没有影响;有机碳、全氮、C/N、容重、体积含水量、pH对丘前阶地草甸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也为0.5~0.8,P<0.01.整体上,浅丘山地灌丛剖面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呈现出连续性和深层性;丘前阶地草甸则呈现出间断性和表层性;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是浅丘山地灌丛大于丘前阶地草甸. 相似文献
2.
秦淮河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分析了河岸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体积密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因取样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就秦淮河而言,上游土壤呈酸性,中游、下游土壤呈中性到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主要积聚在地表,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含磷量呈显著正相关;上游河岸土壤含磷量低于下游河岸全磷量,但土壤不同层次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4.
对桂西北12~15年生红椎次生林分的生长量、林地枯枝落叶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测定,并与相似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15年生,中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红椎次生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蓄积量显示出中坡和下坡林分最大,是上坡林分的1.6~4.0倍;(2)不同立地红椎次生林分枯枝落叶现存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主要养分(N、P、K)含量测定结果中,中坡林分比相应杉木人工林高;(3)不同立地红椎次生林分土壤理化条件也比相直杉木人工林略好;(4)不同立地红椎次生林分土壤(0~40cm)有机质含量为1.127%~2.228%。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总量依次为2.39~4.16g/kg,0.90~1.40mg/kg和29.04~41.44mg/kg,说明该地区红椎坎生林分具有较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焦桐高速泌阳段沿线进行了详细的环境本底调查及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以期为该段绿化植物选择及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得出了该段土壤质地、pH、各种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特征,提出了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及进行土壤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市太阳岛月亮湾景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建设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人为践踏压实,景区内土壤的通气性不好,持水量小,保水和保肥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2级水平,全氮含量处于4级水平,全磷含量最高处于5级水平。除乔木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基本正常外,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下降,均低于松花江地区土壤表层的平均含量,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活性,降低土壤的供氮能力和不断补充有效磷的可能性。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中等,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该研究为景区的生态研究、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人为扰动对河岸带土壤造成的影响,以近年来频繁受到人为干扰的、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的细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测定的方法,对研究区27个点位,0—20cm、20—30cm、30—40cm 3个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进行了多项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南芬细河河岸带土壤基质较硬,容重普遍较大而孔隙率较小,土壤结构性差;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河岸带土壤全磷质量比普遍较高,而速效磷质量比极低;有机质和全氮质量比随采样点不同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理化指标数值普遍在研究区域的不同采样点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在同一点位的不同采样深度上的数值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频繁的人为干扰对南芬细河河岸带土壤层次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恢复过程尚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同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土壤母质、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各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公路周边区域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公路沿线生态防护的持久性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同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土壤母质、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各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公路周边区域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公路沿线生态防护的持久性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硝化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硝化势的修正作用,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测定了我国10种典型农田土壤的潜在硝化势,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指标于土壤硝化势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不同质地的土壤潜在硝化势存在的差异较大;土壤硝化速率与pH、OC、CEC、Clay等表征土壤质地的理化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随着土壤理性性质参数的增加,多元回归方程的R2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油气藏及油气井压力漏斗中的CO2存在形式基础上,对CO2对油气井管柱钢材腐蚀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在油气藏深处及油气井管柱压力漏斗中CO2处于超临界流体时腐蚀体系采用体系CO2摩尔含量及在总压条件下CO2在油水介质中分配系数进行腐蚀历程描述的理论概念,并对超临界流体CO2腐蚀研究提出了相应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高压水介质,测试研究了模拟现场工况环境中几种材料在不同井况环境下的动态腐蚀特征,对腐蚀产物和速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井况环境下,腐蚀产物特征和速率存在较大差异,腐蚀速率最高值与最低值差别可达5倍以上;在同一口井中的不同井段,同种材料的腐蚀特征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腐蚀产物形貌、与基体结合力以及腐蚀速率等方面各不相同,其中以1500—3500m井段腐蚀较为严重,1500m以上腐蚀较轻,而井底部位试样表面基本都形成具有较好结合力的腐蚀产物膜,阻碍了腐蚀的发展;模拟环境下,同一口井中不同材料和不同井段间的耐蚀性也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有所不同.可见,深井或超深井中油管的CO2腐蚀,需要针对各油井的具体状况以及CO2腐蚀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对每一口具体井的不同井段进行有关温度、压力及流速的测试和计算,找出可能发生严重CO2腐蚀的井段;在研究油管的CO2腐蚀规律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EIS)方法,分别研究了纯铬以及镍基合金UNS N08028在140℃和160℃两种温度下高含H2S/CO2环境所成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成膜条件下028合金钝化膜的耐蚀性优于纯铬.EIS表明电化学阻抗谱均有明显的容抗弧特征,028合金显示单一的容抗弧,纯铬在低频区显示扩散阻抗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以经高能机械球磨的α-SiO2粉体作为初始原料,考察了高压高温下柯石英的合成。使用XRD和Raman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在2.5GPa的低压下就能够合成出少量小尺度柯石英。 相似文献
16.
直齿轮传动中各啮合点的齿间载荷和油膜厚度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藤井贤治三梯形法得到的轮齿综合变形来计算直齿轮轮齿的综合啮合刚度和单齿啮合刚度,并考虑弹流润滑的中心油膜厚度产生的影响,得到了一种更完善更接近工程实际的直齿轮传动中各啮合点的齿间载荷分布关系并用这种新的齿间载荷分布关系计算得到标准和变位直齿轮在各啮合点处的中心油膜厚度分布关系,两者与传统值有较大差异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齿轮传动的强度、润滑和失效机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ies in a trachybasalt, from Yich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have been measured at 2.0 GPa and up to 1 350℃ in a YJ-3000 t cubic-anvil high-pressure apparatus. The run products have been gained at the same pressure bu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in sections of the run products indicates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in the trachybasalt, the phase transition has taken pl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and the hydrous mineral dehydration, solid-solid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partial melting has been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esented here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lucidating the geological process in the earth's interior. 相似文献
18.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常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钻井液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工况下,其性能会发生改变,研究钻井液在复杂工况下的流动摩阻变化规律,能为特深井钻井提速及井控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实际工况要求,建立了高温高压钻井液循环流动摩阻测试装置,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固相颗粒及含气率对钻井液流动摩阻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并绘制温压摩阻系数图版,能更好阐述温压与钻井液流动摩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顺北区块钻井液流动摩阻随温度增大而减小,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摩阻系数图版能更准确体现摩阻系数与温压的定量关系,固体颗粒含量对流动摩阻影响不大,钻井液流动摩阻随着含气率增加而增大。该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复杂工况下钻井液流动摩阻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吉林油田特低渗透区块CO2泡沫驱的要求,利用法国ST公司生产的高温高压全可视PVT测试仪,将室内静态实验筛选出的泡沫体系,进行高温P-V特性实验测定,以判断在地层的高温高压环境该泡沫体系是否能够稳定存在。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低压与高压时,PVT筒内形成泡沫的尺寸不同;低压时泡沫尺寸较大,且体系不稳定,停止搅拌立即析液;随着压力升高,PVT筒内形成的泡沫越来越细小,稳定性提高,停止搅拌析液速度减慢。通过实验观测发现,100℃时形成稳定泡沫的临界压力为30 MPa;同时该压力也是泡沫体系的P-V、P-ρ关系曲线的变化趋势变缓的转折点。最后研究发现,通过地面检测泡沫体系的密度可以判断地面发泡时是否已形成稳定的泡沫。 相似文献
20.
形成新生断裂的临界角度及其与强烈地震发生的关系 《山东科学》2017,30(1):98-102
选取具有薄弱面或破裂面的细粒花岗岩块状露头标本,在实验室模拟高温高压环境条件进行测试,研究岩石产生新破裂面的受力临界角度。在温度100℃、围压100 MPa和温度200℃、围压200 MPa的环境条件下,按照与主应力夹角的不同度数变化分别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夹角α处于0°~30°时,岩石沿原破裂面稳滑;夹角α处于30°~60°时,以粘滑为主;夹角α处于60°~90°时,以新破裂面的产生为主;可能产生新破裂面的临界角度范围为50°~65°,当夹角α大于65°时,新破裂产生。对岩石出现的稳滑-粘滑-新破裂现象,通过分析切面所受应力(σ)与应变率(ε)的关系进行了解释。根据莫尔圆理论认为,复杂断裂背景下,岩石的受力角度对于新破裂面的产生将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作用力状态一定时,新破裂产生的临界角度60°是可能导致强烈地震发生的危险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