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该带具有坡陡、沉积相带窄、滑脱潜山和鼻状构造发育等特点,紧邻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好。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有:它源前古近系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和自源古近系中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古近系近岸水下扇、浊积扇砂砾岩体和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岩是油气最主要的储集层,是该带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心观察,对饶阳凹陷东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及北部任丘潜山上覆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及地质意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多种原地形成的拉伸—挤压作用及液化作用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由下至上依次为同沉积断裂层段、地震角砾岩层段、液化砂岩脉层段、软沉积变形层段和液化均一层段;沙三段沉积时期是控盆边界断层以及控制潜山活动的控山断层活动强烈时期,频繁引发震级高于5级的地震,且越靠近凹陷东部断裂带,地震构造发育的类型越多;微断层、微裂缝等的形成能极大地改善储层渗透率,使之成为潜在的油气储层或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胜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群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中.胜坨地区各类砂砾岩扇体油藏受断裂活动和生烃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了在平面上由下降盘、断裂带到上升盘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型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层沙四段岩性油气藏和部分沙三中-上构造-岩性油气藏中的原油来自于沙四段成熟烃源岩.胜北断层上升盘的地层油藏中,以低成熟稠油为主,生物标志物体现出沙三上烃源岩特征;在下降盘沙三段储层中的原油来自沙三下烃源岩,中-浅层(沙三中-沙二)有大量原油来自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混源油.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是储集性砂体和断层.  相似文献   

4.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最重要的储集层段。利用岩心观察、扫描电镜、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胜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群体,在平面上沿胜坨北部陡坡带呈裙带状分布,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中扇辫状水道砂体中。胜坨地区各类砂砾岩扇体油藏受断裂活动和生烃系统的双重控制,形成了在平面上由下降盘、断裂带到上升盘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型油气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层沙四段岩性油气藏和部分沙三中-上构造-岩性油气藏中的原油来自于沙四段成熟烃源岩。胜北断层上升盘的地层油藏中,以低成熟稠油为主,生物标志物体现出沙三上烃源岩特征;在下降盘沙三段储层中的原油来自沙三下烃源岩,中-浅层(沙三中-沙二)有大量原油来自于沙三和沙四段烃源岩的成熟混源油。油气主要的运移通道是储集性砂体和断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界面变迁,再结合生烃史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的油气成藏史。结果显示,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2期源自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油气充注,第Ⅰ期充注时间为7 Ma,表现为褐色低熟的轻-中质单一液相烃类包裹体;第Ⅱ期开始于2Ma,沙河街组烃源岩大量生烃,表现为浅蓝色荧光的中质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为主要成藏期。储层定量荧光样品QGF大多体现古油层荧光光谱特征,油藏规模较大,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油藏泄漏,形成现今3885 m典型的油水界面。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时间匹配决定了研究区两期充注,后期为主的成藏特点。新构造运动后期,古油藏规模减小,形成了现今油藏格局。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欢喜岭太古界潜山裂缝分形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太古界潜山储层分布特征、储层分布规律及油藏形成机制,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采用分形方法进行了预测研究,计算了各级裂缝的分维数,确定了各级裂缝分布特征,分析了油气分布结果与裂缝分布特征关系.实际勘探结果与研究结果较吻合,表明分形分维方法对欢喜岭潜山油气预测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红柳斜坡带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及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其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平面上该区油藏主要分布在垦利断层两侧,纵向上不同的地层层系发育不同的油藏类型。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永安镇油田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镇油田位于单断式箕状凹陷(东营凹陷)的陡坡断阶带,受3条大断层控制,从南向北出现了低、中、高3个台阶带。这一主体构造形式奠定了该油田基本构造格局,并控制了永安镇油田的油气差异运聚与油气分布规律,从南向北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饱和油藏、油气藏、气藏这样一个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9.
鉴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及其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性,以东营凹陷草桥潜山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岩心资料、薄片资料、测录井资料、生产数据等为基础,结合区内地层结构特征、方解石胶结物的阴极发光特征及成分差异,明确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草桥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次生孔洞和裂缝主导的储层...  相似文献   

10.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1.
大王庄缓坡带是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南部最复杂的鼻状构造带之一,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区带油气成藏与断裂体系关系密切。该文以研究区主力含油层系沙河街组为例,运用断层生长指数参数法厘定同生断层,并通过其发育特征和成因分析,论述与油气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缓坡带发育多条特征相近的同生断层,断层组合式样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态和油气富集,具有运移通道和侧向封闭的双重性质,控制了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具有控砂控藏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东南部是一个断裂构造复杂、沉积体系类型多样、具典型箕状盆地结构的油气富集区,油气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和岩相类型的控制.根据研究区油气藏形成的主导因素,可确定出反向屋脊断块油气藏、逆牵引油气藏等九种油气藏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展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别是在中央隆起带,油气藏类型丰富、油气分布层系多、含油气面积大,从而构成了具有油气勘探和开发前景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3.
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潜山区域构造、断层活动期、油气生成期、成藏期的配置关系及断层封闭性特点 ,对辽河东部凹陷茨榆坨低位潜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茨榆坨潜山为一典型的低位潜山构造带 ,其构造形态是一平行型背向传递带 ;储集层为太古界花岗岩 ,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 ,其发育程度受断层控制。采用原油族组成、类异戊二烯烃和萜烷等地化参数 ,对牛居长滩洼陷和茨榆坨地区的油气进行了油源对比 ,并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w(甾烷C2 9ααα2 0S) /w(2 0S +2 0R)和w(C2 9ββ) /w(ββ +αα)、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原油物性等指标 ,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运移效应进行了分析 ,确定潜山的油气来自牛居长滩洼陷。对油气运移通道条件与运移过程分析认为 ,茨东、茨西断层控制了油气在潜山内的运移和聚集 ,断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 ,油气向茨榆坨潜山的运聚具有氧化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油源分析表明,孤岛油田西南缘Ng下油藏原油主要来自渤南洼陷Es3烃源岩,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层封闭性是研究区Ng下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主要断层封闭性研究结果表明:Ng7下、Ng8下断层封闭性较好,利于形成油气藏;Ng8下以下断层封闭性较差,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研究区Ng下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渤南油源型断阶输导-断层封堵成藏模式,断块油气藏和与断层伴生的逆牵引微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Ng下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该成藏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孤岛油田西南缘地区Ng下油气藏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金湖凹陷箕状湖盆缓坡未熟油断块油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是重要的油气(特别是未成熟油)聚集区.对金湖凹陷构造进行了岩相分析、油藏描述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建立了缓坡断阶滩坝构造岩相带模式,探讨了未熟油的生成、断阶带滩坝沉积和成岩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缓坡断阶带断块圈闭形成早于未熟油生成期.未熟油聚集条件好,而且未熟油聚集期是储层早期成岩作用的A亚期,因此油层物性好,储能大.此外,探讨了断块油气差异聚集的原因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问题,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构造解析方法,开展了中新世构造运动背景下珠江口盆地 琼海凸起中新统珠江组油藏的调整、次生油藏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地层界面T41(珠江组一段IV 油组顶)为界的珠江 组上、下部油藏,分别具有“晚期聚集”和“晚期断裂调整”特征,下部油藏原油密度高、黏度大;上部油藏原油密度低、 黏度小。珠江组上、下部油藏油气来源相同。中中新世的NWW- SEE 走向雁列式断裂体系沟通了珠江组上、下部油 藏,起到了调整改造下部油藏和向上部运移油气的双重作用。提出了“晚期断裂调整、晚期聚集”油气成藏模式,即由 于晚期断裂的垂向沟通,早期形成的珠江组下部油藏中局部油气沿断裂向上部运聚,调整后的下部油藏、晚期聚集的 上部油藏垂向叠置,形成“下重上轻”、多油水系统的油田,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发育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研究表明 ,二叠系内部各组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 ,在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大 ,因而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玛北油田百口泉、乌尔禾组油藏原油物性差异与油气运移通道有关 ,百口泉组油藏是通过不整合面运移聚集的 ,油气性质以富含轻质组分和低密度为特征。不整合圈闭发育的扇体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油气富集是在不整合面附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测地层压力资料,系统研究了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超压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并总结了超压油气藏的分布模式。超压传递(包括超压接触传递和超压连通传递)、欠压实、原油裂解是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超压接触传递能够使与烃源岩接触的储层形成强超压高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周缘以及洼陷中央的沙三、沙四段和孔店组;超压连通传递使深层超压流体进入浅层,形成中超压高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集中分布在中央隆起带的沙一、沙二段和南部缓坡带的沙三、沙四段;欠压实发生在沙四段、孔店组的膏盐岩层段,不利于油气成藏;原油裂解发生在埋深超过4000m的地层,与油气成藏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