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昌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服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受封“第五子”,率军跟随蒙古军队远征, 受嘉奖。在政治夹缝中,拥护蒙古帝国大汗,维护祖国统一。从特定地区领袖到后来的元朝一种流动官职爵位,对维吾尔地区只能“遥领”,再到后来的帖木儿补花,官至元朝中央中书右丞相、御史台,成为元朝中央三大机构之一的首脑,高昌王的头衔已失去原来的含义,成为元朝一种爵位。  相似文献   

2.
伪满时期,溥仪的形象塑造多为表面的傀儡形象,其隐藏在深层次的抗争形象却鲜有人知。溥仪抗争形象的再塑,主要是通过其组建的护军这一军事武装来体现,它既是溥仪组建的私人武装组织,更被溥仪视作变相的陆军来培养。虽然最后在关东军的强压下走向衰落,但仍是溥仪抗争形象塑造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溥仪的研究内容,即双重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真实存在。开元四年,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前,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已经发生过升降。现有的史料显示,麟德二年是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裴行俭为首任安西大都护。咸亨元年,唐廷罢四镇,安西大都护府或因此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调露元年,唐廷收复安西四镇,不久安西都护府再次晋级为大都护府,此后直至安史之乱未再发生降级。文献中“都护”的书写略为混乱,一些“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衔被书写为“都护”,给史料释读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明代云南土军分为三类:一为少数民族土司控制的本族军队,二是由当地各族民众组成的由地方政府控制的军队,三是编入卫所中的在编军队,各卫里面的中左所军队即属此类。云南的土兵,按照广义的内容范围,包括卫所土军、地方土兵和土司军队三部分。按照狭义的定义,则专指卫所中的土军。卫所土军在云南诸卫所中,一般而言,除正规的五所外,另外增加的千户所,多是由土军及归附的地方土兵编成。地方土兵则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乡勇土兵。而土司军队则是由云南土著民族士兵群体构成的军队。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军。  相似文献   

5.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对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的科学凝练,实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了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目标定位与根本要求、全面发展与重点建设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筑牢强军之魂,聚力强军之要,夯实强军之基,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强国梦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南宋前期的军队中,有许多来自敌方的归正人。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或有感于忠义,在南宋的大力招诱下投效军中,成为归正军。随着南宋军队编制的变化,归正军的隶属关系也多有变化。特别是宋孝宗时期,归正军隶属关系呈现出新特点。退伍后,归正军人的安置同地方财政形成矛盾,其俸禄被侵夺,这同南宋官吏的贪腐和地方财税体制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前,唐与西突厥的关系已经很密切。为遏制西突厥的扩张和进一步经营西域,唐设立了安西都护府。而在郭孝恪任安西都护期间,安西都护府和西突厥之间开始发生越来越频繁的战争,既有相互之间直接的冲突交战,也有争夺附属国控制权的间接冲突,结果多以安西都护府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都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发展和演变,对当时政治、军事有重要影响。对魏晋时期都督制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有值得探讨之处。例如,对于都督制的形成,论者多从建安年间的政治、军事入手,较少注意汉魏易代这一事件与都督制建立的关系;对于都督制的演变,则着眼于西晋末八王之乱都督成为地方分裂割据势力这一点,较少注意八王之乱前这一制度的变化。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9.
唐代西域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北庭类型”,指唐王朝在北庭地区以正州县治编户百姓、以羁縻府州领诸蕃部落的二元行政管理体制。追溯这一管理体制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地区人群构成的结构性差异,及唐王朝对该地区人群管理方式的差别。“北庭类型”有别于西州、伊州的正州县制度和四镇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是两种制度类型的组合。同时,其与边州都督、都护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一致的结构性特征,二元行政管理体制在边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实质是唐王朝在帝国范围内以正州县治编户齐民、以羁縻府州领诸种蕃胡的二元管理制度在沿边地区的实施。总之,“北庭类型”是唐王朝因地制宜的地方行政治理体制,对于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个常置的镇戍都督之一的(?)降都督是蜀汉政府在南中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除了防御外敌入侵外,它还有维护南中地区的政治稳定,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将南中地区的兵员及其他军国所需的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蜀地,以助北伐;推行绥抚措施,安定南中各族人民的生活等主要作用。(?)降都督在南中所执行的以武力为后盾,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民族政策对南中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晋代以后的军司与曹魏时期的军师在职责方面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都有司掌戎律、参谋军计、监视主帅、执掌军法的职责 ,但晋代以后的军司往往是主帅的副贰或继任者 ,这是军师不具备的特点 ,这一特点有如军副。南朝时期 ,军司不常见 ,而军副多起来 ,说明二者亦彼亦此 ,有非常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资本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就其研究现状来看,心理资本所针对的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军队中的群体,尤其是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就更少涉及,而他们是我军早日实现强军目标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部队基层管理者要依据目前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所具备心理资本的优势与劣势,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其心理资本,这不仅有利于部队基层管理者培养教育好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士兵个体更快地适应部队生活,在部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军队审计的目标、内容与评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军队关乎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发展,军队审计无小事。军队审计与地方审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军队"两字。如果简单将审计之前冠以"军队"二字,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军队审计。当前,军队审计有复制地方审计之嫌。无论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还是财务收支审计皆如此,失去了军队审计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兵源、军俸、军卒消费水准、更戍制、军队的工商业生产、军队的娱乐、军汉的喜好倾向性等方面探讨了宋代募兵制与瓦舍勾栏之间的关系,认为宋代的募兵制促进了瓦舍勾栏的兴盛。  相似文献   

15.
军队的党代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强军目标,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保证。文中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改革和完善军队党代会制度问题。一要强化认知能力,为完善军队党代会制度夯实思想根基;二要注重学习研究,为完善军队党代会制度熔铸理论支撑;三要搞好建章立制,为完善军队党代会制度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军网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较大的关注。军队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作战服务的,作战过程中大量的侦察信息、命令等将会通过军网进行上传下达,在作战期间军网是不允许中断的,一旦断网将会对作战产生重大的影响。军网由于采用的是独立的专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为了保证军网在作战期间的安全,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研究军网的安全是很现实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地方服务管理,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强、服务要求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打造一支服务理念强、政治素质合格、管理技术过硬的服务团队,同时要加强居住环境、医疗保健服务、文体活动项目等的组织配套工作,以构建和谐幸福的军休生活。  相似文献   

18.
湘军新建陆军虽均为晚清重要的军事集团,但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官选拔、募兵制度、军事训练、军饷来源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则在于:两军编练的目的不同;两军创建的时代和环境不同;两军主帅的经历、思想不同,治军的风格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军事惩罚制度是历朝各代建立政权时乃至巩固政权之后都相当重视的一个部分,而各朝历代能够建立政权乃至巩固政权,军队是主要依靠力量,因此对军事违法所进行的惩罚尤为受到关注.沿着军惩制度发展的轨迹,直至明清时期的完善系统化,通过对比前后军惩在立法上的不同来阐述军惩制度到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何为双向形象词 古汉语语句中,某一词用法灵活,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就称它为双向形象词。 “军”在“左传”中独用40次,21次具有双向形象性: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僖30》) (2)吴军楚师于豫章(《左·定2》) “军”与“晋”相连是“晋国的军队”,与地点“函陵”组合是“驻扎在函陵”。沈玉成正是译作“晋军驻扎在函陵”。可见“军”在句中是“军队驻扎”之意,相当现代的一个主谓词组,它具有一个静态的实体词义形象——军队,又兼有一个虚泛的动态词义形象——驻扎。实际上,它是“晋军军[于]函陵”的简约说法,象现代汉语把他“他叫我,我读书”简化为“他叫我读书”的兼语式结构一样,本着汉语立主干而略枝叶、忌繁复而尚简约、轻形式而重蕴含的构句精神,“军”一词在句中前后贯通,一体而兼二用,具有双向形象性。 汉文的艺术可塑性极强,形简意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