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GIS技术,对厦门市域进行了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并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发展要求,分析了厦门市经济发展、城市景观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域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本项研究对促进我国沿海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湾型城市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区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建设集美生态城区,将成为厦门市“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及“海湾型生态城市”战略顺利推进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载体。该文参考国内生态市、县建设指标体系,结合集美区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生态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现状评价,来衡量城区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厦门市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授予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称号。过去的两年时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全面启动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建设“创新厦门”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综合配套改革敢为天下先:率先启动市区联动,协同创建创新型城区;快速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岛内产业升级。岛外制造业集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在政府管理和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城乡一体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体现了特区先行先试的气魄。  相似文献   

4.
科技中介的定义及对厦门市发展的作用 科技中介作为科技成果和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厦门市的科技中介.对于推动厦门“科技之城”的建设、提高厦门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已被公认为是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模式,但是,如何把生态城市的理念真正应用于城市的宏观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为例就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宏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等做了初步探索,在坚持自然优先、资源定位的原则下,综合分析厦门市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的优劣势,明确其城市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并围绕主导产业旅游业对全市进行功能布局,将厦门市分为五大功能区.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做出的城市远景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可以指导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规划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推动厦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厦门市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首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及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发展定位为海湾型城市是塑造厦门城市形象,城市分阶段发展和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使厦门更好地履行经济特区使命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厦门的区域扩大,对其发展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因城市空间扩展和建设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而存在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而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关联密切,且明显影响城市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异.因此,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的生态优化,其中设计优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在区域、建成区和场地3种尺度上的空间分异表现,阐明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的关联特征,以及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生态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生态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学习国外环境保护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厦门市海湾型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协参政议政能力,为促进厦门环境优化发挥更大作用,市政协于2006年8月31日至9月19日组织了赴澳大利亚“城市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培训项目。本人有幸参加了学习培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这些年发展迅猛,从“小厦门”到“大厦门”。并把加快岛外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城市水务随之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增大发展的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厦门城市水务发展所要面临的不单是要化解积极发展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城市水务主业发展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作为一个新概念,生态城市建设以生态城市系统为基础,有独特的构成、功能和运行机制。文章研究了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并试图归纳生态城市的主要模式,根据不同类型的城市指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对秦皇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 分析了该规划下各个环境主题对于环境影响的贡献. 结果表明, 秦皇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较小.为合理评价规划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泰安市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建设泰安生态城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如何建设该生态城市的建议:(a)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泰安市生态城市的总体框架;(b)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初步建立起生态城市的基础支撑体系;(c)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d)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等提供依据.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展示窗口,最近几十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现代化的需求、密集的人类活动、快速的结构性增长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郑州市生态系统的威胁很大,可持续发展压力大.本文借助能值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值为量纲,统一度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状况.郑州市的实例应用显示,近几年郑州市城市发展迅速,但环境压力很大,可持续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孙颖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5):121-128
 城市空间秩序是人类社会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生态城市的建构。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从目标认同、人口聚集、生产力发展、交易推动、统一和谐及制度约束等方面,对理想状态下城市空间秩序的本质、生成前提、动因、演化规律及运行保障进行了全面探究,归纳出城市空间秩序是由自然生态、形态功能、人文伦理等3个层面构成,任何空间制度的制定都必须遵从公平公正、利益均衡和空间效益三大原则,有利于当代生态城市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东南沿海典型生态城市福建省厦门市为例,利用2008—2018年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城镇化指数(CNLI)与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构建二者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导因子。结论显示:1)厦门市城镇化指数增幅明显,呈现内高外低、南高西低的城镇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分布特征则与其相反;2)厦门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处良性协调阶段,并逐渐由生态环境领先变为城镇化领先;3)城镇化不是生态环境质量决定因素,但其影响力值在逐年上升,作用效果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烟台市更好地实现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述生态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烟台市滨海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现状,然后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烟台市建设滨海型生态城市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未来烟台市建设滨海型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