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组教学的大方向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撰写的《中学教学语法试行方案(稿)》明确指出:“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词组是最重要的,应列为重点。其中最基本的四种关系的二合的词组和从这四种基本的二台词组衍生出来的多合的词组,是词组的重点。”这段关于教学重点的意见,一语破的,极为精辟,它既纠正了过去“旧暂拟”中词组“讲得过简,重要性也反映得不够”的偏差,又指明了词组教学的大方向,即必须抓住两个“重点”:其一,词组是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其二,在词组这个重点中,又要以四种基本词组及其衍生的多台词组为重点,所谓“重点的重点”。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坚持这个大方向,这是词组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是统一中学语法教学的两个重要文件。《提要》对《暂拟系统》既有继承,又有改进,并吸收了语法研究的新成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两种教学语法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揭示了其间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曾于50年代对中学生进行过系统的语法教育,著名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系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个语法系统对于普及语法知识、推动学术发展,都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以足够的评价。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也发现这个系统还存在一些缺陷,应该加以修订。1984年2月发表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吸收了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运用了新的分析方法,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我们试用了一年,觉得这是一部比较好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它的主要优点有三: (一)继承性中学五十年代曾经试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分别编写了两科的教科书。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1956年制定了“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作为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依据。《汉语》课本和“暂拟系统”,沿用多年,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现代汉语语法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教材”继承了《汉语课本》和“暂拟系统”的一些优点,吸取了新的科研成果。这样做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舍去原有基础,另起炉灶,创立一种全新的体系,就目前来说,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吸收了近年语言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纠正了《暂拟系统》中的错误.自公布以来,反应强烈,其成绩斐然,自不待而言.下面我就《提要》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为避免游离《提要》起见,论述中力求从《提要》本身的系统和制定《提要》的原则出发.科学性是制定《提要》的首要原则,也是哈尔滨会议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提要》从总体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值得称道.但是个别地方失之谨慎,违犯了于漪同志一再强调的“百信慎重”的原则(《教学语法论集·目中有语法,胸中有中学师生》).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比《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增加的内容之一,就是句群。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它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增加了句群,说明中学语法教学已经从句子延伸到句组。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能比较好地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了解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在提到单句的结构时,把单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主谓句;另一种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这种对句子结构特点进行的分类,比之以前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把单句分为单部句和双部句较为恰当。《暂拟》中的双部句包括主谓句和省略句,单部句包括无主句和独词句。我国传统的语法学家认为,典型的句子形式必定包括主语和谓语两项。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谓两项,否则不成为句子。黎锦熙先生的  相似文献   

8.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提及的“能愿动词”,指的是汉语中表意愿、可能、必要和估计的这样一些词,包括“能、能够、可以、应、应该、会、必须、得(děi)、愿意、要、肯、敢、值得、配”等。各家对这类词的词性及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很早就存在着分岐。有的认为是前附的“助动词”,并把这种用在动词前的“助动词”也看作谓语;有的认为是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有的则认为一部分是副词,作状语,一部分是动词,还有一部分是两属的。“暂拟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教学语法有三大系统:词类系统、词组系统和句子系统。无论是词、还是词组或是句子都可以逐层分类,并自成系统。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共有十四个基本类,词组从结构上看可分复合词组和派生词组两个大类,共有十二个基本类,句子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单句、复句和杂句三个大类。  相似文献   

10.
就科技英语中一些主要由拉丁语产生的常用词组进行辨析,对于情报研究工作的语言文字变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翻译工作者准确地把握词义,表达原文。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非英语词组辨析的六个要点加以阐述。首先从语音规律、其次就语源分析、再次就语法变化等方面加以说明,然后谈到由纯拉丁语词组到混合词组、直到变成英语化词汇、最后乃至形成国际化语汇的一系列发展过程。此外,作者还就非英语词组翻译的要求,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系词组辩析对照表。作者将经过挑选的常用的81个非英语词组按字母顺序排列,以便于检索。鉴于篇幅限制,将原稿三万字压缩改写成本文,原稿末附有的主要参考文献14种,暂亦从略。本文是继《日语对外来语词汇标音规律》之后对国际化语汇进行探讨的第二篇文章。在当前科技情报研究工作中,语言文字变换—翻译—仍有许多terra incognita(未知的领域)待我们开拓和探讨。在一个大的印欧语系中的各语族语支和语种,彼此之间,固然各有差异,但在各自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彼此经过相互融合、渗透和影响,究属同源同流,所以有许多语汇乃为大家所接受而共同使用,就中尤以科技词汇多是如此。他们的翻译工作,比起我们似乎要容易得多。作为一个独立语系的汉语来说,不但与印欧语系迥然不同,即与日语等语种,也是悬殊极大。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有十三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用法。 一、动词,当“获得”、“得到”讲,跟“失”相对,这是它的本义。“得”字当“获得”、“得到”的讲法在古代作品中有很多例证。如:《孙子兵法·军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孟子·告子》:“求则得也。”《荀子·正名》:“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诗中的“得”字,属此义者有三处: 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3、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二、动词,当“有”讲,这是“获得”、“得到”的引伸意义。因为当人们“获得”、“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也就拥有这种东西。把“得”释为“有”这在古代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例证。如: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史记·孔子世家》作“必得我师焉”。 《汉书·冯唐传》:“唐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前用虽有,后用虽得,是“有”犹“得”也。《史记·冯唐传》皆作“虽得”。 本诗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得”,即“有”之意。 三、能愿动词,当“能”、“能够”讲,表示客观情况的允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之”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语法单位:1、能够独立运用的词;2、用于人名的结构单位。“之”记录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实词“之”包括名词和动词;虚词“之”包括连词、代词和助词,其中以助词的用法较为复杂。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作为构成语素的音节、语素、名词和助词;不用于人名中的“之”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本文着重于对《孟子》中“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试图展示出《孟子》中“之”的语法体系及其语法功能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1 《中图法》本身需要 《中图法第三版修订说明》讨论修订原则时写道:“小版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第二版体系结构和标记制度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在涉及修订要点时又说:“关于类目的增订和加细问题。近年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文献随之大量增加,相应地要求分类法的类目要增多和加细。”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主谓词组只能“作句子里的一个成份”,“是句子中的建筑构件”①.同时认为,主谓词组加上语调就是句子,主谓词组的主语和谓语就分别成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②.这就自相矛盾了.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只等于一个单词的用途”③,即加上语调也不能成为句的主谓关系的组合呢?即汉语中客观上存在不存在主谓词组这一层级的语言单位呢?本文全面分析了《左传》的语料,确认先秦汉语中存在有主谓词组这一级材料单位,初步探讨了先秦汉语主谓词组的特点及其在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1 词组是汉语三级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的“中间站”①.语法学家对词组和其上一级材料单位——词的区别论述颇丰,但对其与下一级使用单位——句中的区别却注意不多,从而没有认清汉语的词组与句子的特点,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虽经修订,但其文选注释仍有不少错误。本文从字形对应关系、引申与通假混误、实词取义及释义失当、虚词诠释错误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指正。  相似文献   

16.
俄语固定词组不仅可作实词用,还可作虚词用。本文介绍的是作副词用的固定词组。 作副词用的固定词组可以直接作副词用,还可以表示副词意义。它们使用之广,表义丰富,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是依据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来修订的,编排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单元为单位全面科学地落实《大纲》的要求。如第一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要求“概括要点,提取精要”就体现了《大纲》“阅读”部分的第二点要求。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比较差,鉴于此,不揣浅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被”不是虚词亦不是实词,而是一个半虚词,是半虚词中的介词。它与其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构成介宾词组充当句子成分,作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状语,或单独作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状语,表示被动。  相似文献   

19.
<正> 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电大《汉语》(中册)“组合”一章,实为全书重点之所在。书中细目虽明,然内容丰繁。今就其要领试列图示并论其要旨于下,以祈示正。(见左图)左图示即为“组合”问题之要点。下面分述四个问题。一、组合方式有两类:一为依靠语序的直接组合,一为使用虚词的关联组合。直接组合主要有五种关系,词与词组并同。仅以词为例来看,联合关系即为并列式的合成词,如头脑;修饰关系即为偏正式合成词,如黑板;陈述关系即为主谓式合成词,如地震;支配关系即为述宾式合成词,如动员;补充关系即为述补式合成词,如揭晓。合成  相似文献   

20.
N(a)of N(b)是英语中常见的词组结构,它所表达的意义也是多样的.杨立民、徐克容编著的《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 English)课文中语言现象丰富而具代表性,出现了大量的N(a)of N(b)结构词组,仅在第三册的十六篇课文中,就出现了近二百个这样的词组.这些词组结构形式是一样的,即N(a)of N(b),但它们的意义却因N(a)与N(b)的关系不同而不能简单而论.例如,在第三册第十二课课文中的一句话:But they reflect a lack of caring,a sickness of the soul.这一句中,两个并列的of词组形式是相同的,也就是它们的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是相同的;然而它们的意义却不能按照一个模式来理解,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缩写D.S.)不同.也就是说,相同的表层结构决定了它们相同的词组形式,而不同的深层结构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意义.在分析这两个词组的深层结构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一下lack和Sickness这两个名词的形态和意义.夸克等人(Quirk,R.et al)在《英语语法大全》中指出,英语中一些短语与一个分句结构有系统的对应关系,而在形态上,这样一个短语的名词中心词一般与一个动词相对应(例①)或与一个形容词相对应(例②)——这就是说,它是由动词派生或由形容词派生的名词(夸克,P17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