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正>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作为直属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科学组织,在国际无线电科学界具有崇高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每3年一届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国际无线电领域最权威的科学大会。大会期间,URSI总部将正式颁发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于1969年设立,旨在选拔并资助青年科学家参加URSI大会的全部科学活动,鼓励参加学会交流、激发研究兴趣,从而为无线电科学领域培养储备青年人才。此奖项是国际无线电科学界评选青年科技人才的传统奖项,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北京大学夏明  相似文献   

2.
从介绍克劳瑟的科学活动和科学史著作入手,分析他的科学史观的形成及其在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国际合作中的实践。克劳瑟是20世纪上半叶剑桥左翼科学家群体的重要成员,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家。他开创了科学记者的职业身份,与英国、苏联、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国家的科学界都建立密切联系,亲历并记录了重大科学发现和各国科学的转型。受盖森的启发,他的科学史研究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与贝尔纳、李约瑟的工作相互影响。后期对英国科技史进行系统研究,拓展和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老老实实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科学界存在的不正之风,正在受到社会各界首先是学术界的关注。其实,净化学术环境,关键就在于“老实”二字。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天经地义。科学家是劳动者,首先就要老老实实地劳动。科学院院士要亲身做研究,而不是靠旧日老本和科学新闻到处提供咨询。年轻力壮的研究人员要把  相似文献   

4.
科技传播"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传播在现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并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传媒界和科学界是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传媒界和科学界存在着“鸿沟”问题以及两界中的一些“行为失范”,造成了科学传播失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以促进科技传播事业的发展:加强传媒界和科学界的对话;提高传媒人员的科学素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5 年10 月5 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此,中国科研院所、机构的负责人先后表示祝贺,新闻界也纷纷采访报道,这股不大不小的热潮也许会令人以为此乃中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平心而论,这件事对屠呦呦女士本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喜事,就其对科学的贡献确实配得上诺贝尔奖,所以此事只算是实至名归,并不是喜从天降。国内行政机构和新闻界人士的热情,其实也是一种职业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这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则大谬不然。因为诺贝尔科学奖充其量只是承认了这项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12 月9 日,世界3 大顶级科学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杂志--它们在科学界被简称为CNS,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细胞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n 公开撰文抨击选材“浮华”、用“不恰当的激励损害”科学研究,误导年轻研究人员只确信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这篇文章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不少科学家发表言论称上述刊物确实妨害科学发展;另有科学家指出,抨击影响到科学进程的刊物是一种示警,人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减少影响科学家研究的各种利益诱惑。  相似文献   

7.
 “科学界应该停止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标准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各种评审。”这是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内的75家机构和150多位知名科学家,于2012年12月在旧金山支持签署的《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核心内容,Science杂志近日发表社论“影响因子扭曲”一文重申该观点,迅速引发科学界热议。  相似文献   

8.
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批新的专门职业,其中科学职业因其重要的职业特性和从业者的精英性,在国家参与下逐步走向建制化,科学家薪俸收入得到保障并且稳定,显示出这一新兴职业的收入优势。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通货膨胀和国民政府措施不力,科学家薪俸收入大幅缩水,所受损害程度远高于工人、农民等普通社会阶层。科学职业的收入优势在战乱中迅速失去,许多科学从业者不得已从事体力劳动以谋生计,由此出现了中国现代史上科学职业化以来的首次“脑体收入倒挂”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斌 《世界博览》2008,(1):74-79
许多人认为,科学就是利用科学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求得真理的研究过程,正如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视科学为"人类心灵的壮丽的探险"。其实,科学也是一种社会职业和社会建制。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是以科学为职业的"科学家"在以求得真理为目标的"科学机构"中研究而来的。科学机构是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和一种职业的表现形式。科学的建制化或体制化是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致诚 《科技潮》1998,(4):134-134
科学家们以其睿智和科技成果推动着社会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然而由于科学家特殊的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相应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身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症候群,我们不妨称之为"科学家综合症"。据称美国科学界出现的"科学家综合症"就有近百种,欧共体成员国患有综合症的科研专家已占科学家的6.5%。这些综合症弄得人心惶惶,一批科学家甚至发生心理变态,诊治所和科学保健中心也因此应运而生。于是,心理学家们开  相似文献   

11.
科技视野     
中国科研产出的国际影响不断增大 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会主席、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首席科学家HenrySmall博士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高校教育文献保障系统--SCI中国百校行2004".启动仪式上说,利用科学的计量学方法,通过分析20多年来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后发现,中国科学界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和影响正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科学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案例的分析,指出:优先权之争的本质是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也是科学家对金钱和社会知名度的渴望,科学界乃至全社会对于他"角色表现"的认可以及对科学家的尊重的"心理收入".为了解决纷争,科学规范、知识产权法的出现,对于科学研究的有序化和规范化以及成果的归属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1998,(5)
社会的科学能力社会的科学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力量。广义地讲,社会的科学能力是所有直接和间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狭义地讲,是指直接同发展科学技术有关的具体条件或基本要素。社会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1)科学家队伍的集团研究能力。科学家队伍是社会科学能力的人才因素,其中包括科学家、实验家、工程师、教授、科技信息专家和科学管理专家,以及广大群众性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从事大规模的社会协作,产生集团研究能力。此外,这支队伍还要有一定的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这项研究结果显示,科学仍然被视为男性占主导的职业。科学更适合男性的刻板印象在所有国家都存在,但不同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差异,如南非和日本属于偏见最深的国家行列,而美国的得分位居中间,葡萄牙、西班牙和加拿大则属于偏见最低的国家。直接调查与潜意识测试假如闭上眼睛想象一位科学家的形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往往是政策的主导者和实施者,而科学共同体则为政策制订提供科学建议和评估,以保障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除政府官员、公务员以外,科学家也应加入其中,向社会发声,做好智库的作用。大多科学家在职业生涯早期,更关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科学研究,而随着他们的职业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为社会的整体利益去做出贡献。对于想对政策制定发声的科学家来说,英国皇家学会具有一个配对项目(Pairing scheme),提供机会给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相互体验彼此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举世闻名的卓越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幸于四月十八日在美国病逝了。爱因斯坦不但是科学界的巨人,并且终身反对法西斯主义,是一位正义感很强的和平主义者。全世界爱科学、爱和平的人们对于这位学者的谢世,都会感到诚挚的悼念。我们中国人民富有敬老尊贤的传统,崇敬世界各国的文化大师,而对于像爱因斯坦教授这样的科学家尤其敬爱。爱因斯坦的盛名在我国文化界、科学界和青年人中国是很熟悉的。他于1922年  相似文献   

17.
科学运行与科学家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美国的科学社会学家R .K .默顿通过对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在社会中的运行进行研究 ,提出了科学运行的四条社会规范 :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工作者在进入科学职业之前需要进行社会化以适应这种规范的要求 ,并把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对科学家的社会化研究将是科研人员选拔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将临床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Strauss在介绍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事迹时曾概括评述:“她首创了造福千万人的抗疟治疗的新探索,今后还会长久有益于人类社会。她应用现代科技并严格汲取中医师5000年提供的经验,对21世纪做出了卓越贡献。”[1]获得该奖,令人对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拭目以待。时隔3载,不负众望,屠呦呦终于摘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桂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9.
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从人口发展“质”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族群的社会进步程度.本文以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我国百万以上少数民族劳动年龄人口中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各职业的性别结构以及近十年来(2000~2010年)的变化特征.通过计算职业性别隔离系数与职业流动率并采用职业性别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反映并分析了各职业的性别差异与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5个月以来,一场被称为“学术之春”的运动声势日渐壮大——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The Cost of Knowledge)网站上,全球有超过12000位科学家签名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爱思维尔集团。理由是该集团令科学家获得知识的代价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出版商不断提高旗下期刊价格,科学界也不断掀起小规模、区域性的抵制运动,此次万名科学家联合抗议,能否在更深层面迫使出版巨头让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