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对两种不同成分的C-Mn-Mo系低合金高强钢(HSLA)进行拉伸和冲击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验钢种的微观组织,分析Mo和B对HSL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钢种的成分和工艺,可得到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匹配的C-Mn-Mo系HSLA钢,钢种具有贝氏体组织;在C-Mn-Mo系HSLA钢中,适当增加Mo和B的含量,可以明显提高钢种的强度,且不损害其塑韧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S700MC钢焊接接头宏观形貌、硬度、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冷弯性能的影响,优化了S700MC钢的连接工艺。结果表明, 4种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都成形良好,不同焊接道次的各区域都没有发现焊接缺陷;随着焊接热输入从焊接工艺Ⅰ增加至焊接工艺Ⅳ,焊缝区宽度和焊缝区两侧软化区宽度都有所增加,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与母材抗拉强度比从99.17%减小至92.57%,而强塑积则先增后减,在焊接热输入为18.24 KJ/cm时取得最大值,且4种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拉伸断裂位置都处于热影响区。焊接接头的-20℃冲击功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焊接热输入为18.24 KJ/cm时取得最大值。焊接线能量为18.24KJ/cm时, S700MC钢焊接接头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为作为钢结构适宜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自动埋弧焊法研究不同热输入对智能型耐火钢Q420FRE焊接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熔合线及粗晶区组织没有明显粗化,组织类型及组成也没产生明显变化,均由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细晶区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未相变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在热影响区Q420FRE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软化,软化区域向母材方向推移并稍有扩大。热影响区Q420FRE钢的高温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以及低温冲击韧性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低温冲击韧性在-40℃低温下仍保持在240~330J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含硼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热模拟机对含硼低合金高强度钢板进行不同焊接工艺下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HAZ)的过热区显微组织、韧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板过热区冲击韧度随冷却时间t8/3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当t8/3小于67s时,过热区冲击韧度较高,相应过热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或板条马氏体+贝氏体,晶粒较细小.8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板焊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量为0.96~2.11kJ.mm-1、焊道间温度为150~200℃和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韧度保持较高水平,说明钢板对焊接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Q690E焊接工艺过程,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焊条为GEL-118M,通过控制热输入、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等措施,得到了符合要求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6.
00Cr12Ni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及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00Cr12Ni不锈钢不同热输入下的焊接热循环.研究了热模拟试样的组织及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焊接粗晶区晶粒大小和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均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加;细晶区组织以马氏体为主,有少量的铁素体,晶粒非常细小;焊接粗晶区试样的室温冲击功随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热输入下,细晶区模拟试样均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粗晶区冲击试样均为脆性断裂,而细晶区冲击试样均为韧性断裂;为得到组织细小、韧性优良的焊接热影响区,应尽量采用小的热输入规范. 相似文献
7.
以Q460钢为对象,研究了埋弧焊热输入对其接头组织及其拉伸变形行为的作用规律与机理.结果表明:接头HAZ宽度随热输入增加而增大,同时FZ柱状晶比例也增加,FZ靠近熔合线的组织明显细化,且FZ的软化得到改善.热输入对接头整体强度无明显影响,而断裂延伸率呈增加趋势.19.0kJ/cm下焊接接头FZ与HAZ界面的变形不协调,导致过早发生断裂.随热输入的增加,FZ组织细化,缓解了FZ与HAZ界面硬度差,提高了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拉伸断裂位置由FZ转移至BM.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设计了4组Nb添加量依次为0、0.025%、0.085%、0.180%的低合金高强钢,通过OM、SEM/EDS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Nb微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未添加Nb的钢组织由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组成,而Nb微合金钢组织主要由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且随着Nb含量的增加,析出相NbC的数量增多,晶粒逐渐细化。当Nb含量为0.085%时,钢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这可以归因于硬质相贝氏体以及细小的晶粒所带来的细晶强化作用,另一方面,弥散分布的细小析出相NbC(尺寸分布在50~300 nm)保证了钢的组织均匀性,0.085%Nb钢表现出最为稳定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OM、SEM、EBSD、TEM等表征技术,并结合拉伸、冲击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低合金高强钢焊缝金属中针状铁素体经640℃高温回火前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借助热力学计算,探讨了针状铁素体回火组织稳定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低合金高强度钢焊缝金属经不同时间高温回火后,组织均由体积分数约90%的针状铁素体和少量晶界铁素体构成,无明显的晶粒粗化现象,保持了针状铁素体基体的高位错密度。在回火1 h后,焊缝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其强度和硬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归因于短时回火(不超过2 h)期间,大量碳化物的析出产生了显著的析出强化作用;随着回火时间延长,析出物的类型和数量变化不大,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P460NL1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焊接热模拟手段和冲击实验方法研究了国产新型低合金高强钢P460NL1焊接热影响区(HAZ)粗晶区的组织和性能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发现随着800℃到500℃冷却时间(t8/5)的增加,该区的组织、性能都随之而发生变化,当t8/520s,t8/5<60s时,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为羽毛状上贝氏体、铁素体,其性能逐渐变坏·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严格限制使用大的焊接线能量,以确保焊接热影响区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对500MPa级的ANS500超级钢板进行焊接.采用系列冲击试验对接头低温韧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一系列低温韧性值,确定了其正常使用的温度范围.用能量法并辅助断口形貌观察确定了两种焊接工艺下接头韧脆转变温度(DBTT).用1.0mm焊丝焊接时,接头各部位的韧脆转变温度分别为焊缝-65℃,熔合线-70℃,热影响区(HAZ)低于-70℃,焊板安全使用温度为-65℃以上;用0.8mm焊丝焊接时,接头各部位的韧脆转变均在-70℃以下发生,其安全使用温度为-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提出焊接高强闭合箍筋形式,开展8组高强钢筋搭接焊缝性能的拉拔试验,研究焊缝长度、焊缝形式和焊缝厚度对焊接试件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接试件的屈服强度略低于单根钢筋试件,极限强度较为接近;在试验参数取值范围内,随着焊缝长度的增加,双面搭接焊试件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略有增加;单面焊与双面焊对试件性能的影响不明显;加厚焊缝可以提高焊缝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3.
铝能提高硅、锰的过渡系数和显著地细化焊缝组织,使强度升高,但含铝量过高,焊缝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减少,粒状贝氏体增多,甚至形成平行条束状M-A组元,致使焊缝韧性下降,钛、硼可改善含铝焊缝韧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带有不同拘束条件的热模拟方法研究了9%Ni钢多道焊热影响区的韧性变化。着重讨论“逆转”奥氏体及“遗传”现象的产生条件及其影响。认为;对于保证9%Ni钢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而言,采用多道焊工艺是合理的,应力求有适当的回火热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热模拟、夏氏冲击及启裂源组织观察等实验,研究了锰对C-Mn钢多层焊缝韧性影响的机理。结果发现:启裂的最薄弱环节组织一般为原始柱状晶过热区(1350℃)、不完全重结晶区(860℃)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再热区域;当锰含量较高时,细晶区也可成为薄弱环节,随着锰含量的升高,薄弱环节中针状铁素体的比例增大,该区的韧性升高,从而使整个焊缝的韧性升高;当锰含量为1.34%时,焊缝的韧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微合金高强度钢热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带钢热连轧的生产实践,通过对其变形温度T、变形程度ε、变形速率宫和间隙时间t等工艺参数的调整,在实验室里模拟了Q345E微合金高强度热轧带钢的热变形过程。重点研究了含铌钢Q345E的热变形行为,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了工艺参数,最终使其组织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方采用示波冲击、俄歇分析、启裂源组织观察及热模拟实验,对Cr-Ni-Mo 70kg/mm~2手工多层焊缝中各种组织的形态及韧性进行了研究。其中韧性较低的是经850℃~1050℃再热后的重结晶及不完全重结晶组织,韧性最薄弱环节主要为具有黑色带状的重结晶组织,其构成为铁素体及带状分布的M-A组元或碳化物。薄弱环节数量越多韧性越低,整个焊缝的韧性越低;合金元素通过影响薄弱环节的韧性而影响整个焊缝的韧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一温度下的多试样COD和Charpy V 韧性试验,结合宏观微观力学参数测量、断口及金相观察和微观断裂过程分析,对C-Mn钢及其焊缝金属韧性数据分散的本质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分散的本质原因是组织中可作为起裂源的薄弱组织相对于裂纹或缺口前端的位置以及薄弱组织的解理强度σ_f,其中前者是主要原因。有薄弱组织存在的多层焊缝不均匀组织的韧性数据分散度大于组织较为均匀的母材。试样几何尺寸、切口位置和实验温度的不同是引起韧性数据分散的宏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Ti-B微量合金化元素对焊缝金属韧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向焊缝金属过渡微量的Ti-B元素,探讨了低合金高强钢焊缝金属的微观组织与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向焊缝金属过渡适量的Ti-B元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使焊缝获得细小,均匀的针状铁素体组织,从而提高了焊缝的低温冲击韧性,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针状铁素体由许多位错亚结构组成,这相当于进一步细化了晶粒,是提高焊缝金属低温韧性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