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2.
“理性直觉”是冯契智慧说的核心范畴。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梳与考察,并与牟宗三“智的直觉”进行了比较。认为前者强化了直觉与实践、直觉与理性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理性直觉的神秘性;后者则突出了直觉与道德的亲缘关系,通过对道德本体的泛化,渲染了智的直觉的无限性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泛道德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思想代表了他对以往理性的眷念情结:企图继续完成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用“历史理性批判”把理性建立在历史的根基上,为人文科学奠定基础;但在这种理性情结中,他的“想象”论美学思想则代表了他对新时代非理性美学的张扬:把“想象”作为美学的坚实根基。从而呈现生命被遮蔽的价值和意义。这两雏形成的深刻矛盾折射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学在理性阴影下非理性的时代转捩。  相似文献   

4.
太阳"中微子失踪"悬案茫茫太空中,地球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犹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因了太阳50亿年照射的机缘,终于孕育出人类这种智慧生物。遥望浩翰的星空,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先祖们曾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进行过无数次庄严的理性思索。光的本质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会发出那么多光和热?这些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难题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基本得以解决。按照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解释,太阳是比地球大130万倍的恒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6.
空间胀缩力是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第五种力。空间胀缩力相当于“相对论”中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力,但;后者的时间弯曲是由“引力”而生,前者的胀缩力是由“能”(光、热等)产生。例如:太阳的热与光产生太阳系的空间,并使其空间中的“物”或“星球”发生“引力”。“空间胀缩力”可以解释:1.太阳为什么带着“以太”运动(光行差试验)?2.宇宙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斥力?3.牛顿的万有引力只适合于太阳系?4.为什么冷中子有斥力?5.为什么引力常数有细微变化的规律?6.生命之力。  相似文献   

7.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8.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9.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0.
持续了近三年的巴以流血冲突,已经吞噬了数千无辜者的生命,如今又有一位嗓音沙哑、行动不便的老人加入了死难者的行列。他是以色列人眼中的“本·拉登”,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圣战斗士”。他就是亚辛。以色列为何下决心暗杀亚辛?哈马斯缘何被列为“恐怖组织”?亚辛之死能否激活“路线图”?哈马斯如何为亚辛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实践实现了对各种价值现象和价值的多种属性的内在统一的规定 ;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实践生成和再生 ;实践对价值本质的确证、发展和完善 ,从而表明实践是价值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论结构及其历史性展开 ,价值本体只能是实践本体。实践实际上只是一种本体承诺 ,或者说只是一种理解价值现象的特殊的“价值图式” ,而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性“本体”  相似文献   

12.
小玲玲:听说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造太阳”,请问什么叫做“人造太阳”?老博士:“人造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它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靠氘、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而被形容为“人造太阳”。小玲玲:我国有这样的装置吗?老博士:当然有。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中科院就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如右下图),它的专业名字叫“托卡马克”。小玲玲:为什么要造“人造太阳?”老博士: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在快速增加,我们今天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再有一百多年就要用尽,而其他能源又难以接替上。“人造太阳”又叫…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关于宇宙黑洞的传闻和故事渐渐多起来了,那么,黑洞到底是什么呢? “黑洞”多的来历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叫惠利的科学家,她观测到了黑洞,并将它记录了下来,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宇宙,已知的和未知的》一书。她不想用“引力塌缩物体”之类的难懂的词语来命名,她觉得,“黑洞”一词有气魄,而且易懂。惠利还提出:当恒星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包括太阳在内),它最终将变成白矮星,当质量在1.44~2.00个太阳之间,它最终将变成中子星(脉冲星),当质量大于2.00个太阳,它最终将变成黑洞。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实践实现了对各种价值现象和价值的多种属性的内在统一的规定;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实践生成和再生;实践对价值本质的确证、发展和完善,从而表明实践是价值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认结构及其历史性展开,价值本体只能是实践本体。实践实际上只是一种本体承诺,或者说只是一种理解价值现象的特殊的“价值图式”,而不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性“本体”。  相似文献   

15.
我抹去剑上的血痕,默默的看着这个将死的人。血从他的胸部的伤口不断的涌出,毫无疑问,他的生命正在渐渐离他远去,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为什么?为什么?”他喃喃的说道,眼里的光芒闪动,“告诉我,谁要你来的?”“你的朋友,德·爱尔!”我注视他,冷冷的说到。“不可能,不可能,”他眼中的最后一丝生命力开始暗淡下去,“没有理由,没有理由……”我转身走开了,这个目标已经死了,没有必要再浪费任何的时间,我是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当时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方化两种倾向,梁漱溟、熊十力提出了“益欲中心”、“生命本体”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笑话一箩筐     
母亲的安慰“我班上所有同学都嘲笑我头大,男孩向他母亲哭诉,“说我是大头鬼。”“不要听他们胡说,”母亲安慰他,“你的头其实很好看。好了,不要哭了,去给我买五公斤大米回来吧。”“购物袋在哪里?”“要什么购物袋,就用你的帽子好了。”离婚“妈妈,您疼爱我吗?”“那当然!”“那你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而与那个卖糖果的人结婚?”同情爸爸对女儿讲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受尽了苦难。女儿听完了故事,两眼含泪,十分同情地对爸爸说:“哦,爸,你是因为没有饭吃才到我们家来的吧?”孝子儿子:“妈妈,该是做饭的时候了,你为什么还躺在床上?你不舒服吗?”妈…  相似文献   

18.
对中西哲学史的“理性观”作了详细的考察 ,分析了理性的四层含义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科学理性。科学理性是科学主体特有的一种精神或认识能力 ,它促使科学主体从一定的本体观和理由出发去探索科学客体 ,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牛顿的苹果     
正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这个故事。有一天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一个熟透的苹果掉下来,砸到牛顿的头。牛顿恍然大悟,苹果落地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月亮围绕着地球转也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受到太阳引力的吸引……任何物体之间都会有引力相互吸引,他把这叫做万有引力。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称得上是科学史上最重大的恍然大悟,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牛顿当时把它写下来,那当然是可信的。但是牛顿留下的手稿里并没有关于这个故事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去找二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黄日良 《广东科技》2009,18(24):184-184
万物生长靠太阳,有太阳才有生命起源.空气、水、太阳三结合成为生命生长的自然环境,有水有空气没有太阳是不能生长的,假如地球没有太阳照耀,地球表面温度就会是零下100℃,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太阳是生命之神,它每天发出的万丈光芒和巨大热量究竟有多大不能计算,无法比拟.假如地球上没有泥土沙石,全是煤炭而且整个地球都在燃烧,发出的热量与太阳发出的热量相比还要小好几倍.太阳发出的巨大热源靠什么产生呢?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宇宙中星星、月亮、地球、太阳无非是泥土沙石为主体,难道金星是金矿,木星是木头,水星是冰和水,土星是泥巴,火星是煤炭在燃烧?肯定不可能.太阳不是泥土沙石构成全是核原料,核原料必须够纯度,必须有物理反应才能发出巨大热量,是神仙在太阳上进行核反应?就算是核反应发出巨大热量,核反应光照到人体是伤害致命的,就算是核反应也不能持久不灭,肯定不是核反应产生的太阳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