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前,北京软件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新支柱,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然而,北京软件产业的现状是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技术薄弱,他们无法单独面对来自跨国软件巨头的竞争压力。在软件产业这个“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时代,国内软件企业的出路何在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2005年4月,北京正式成立了“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首批加盟成员在该联盟的支持和协调下,相互协助,互为代理,销售额突飞猛涨。该联盟已经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集团军”。  相似文献   

2.
品质保障是“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简称长风联盟)成立伊始就重点关注的建设内容。截至2006年2月,长风联盟立足软件产业发展大局,科学分析,慎重遴选了8个具有典型应用意义且适于推广普及的关键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并通过了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权威评测与认证。这些方案不仅能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性价比高、适应性强、国情适应、行业特征明显的全国产化的典型方案,更客观科学地体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业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治光 《科技潮》2008,(4):26-27
联盟名称: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成立时间:2007年4月30日首批成员:11家目前成员:16家(截至到2008年3月)联盟宗旨:一、协调并调动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和能力,通过对领域内基础和共性技术的协作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精密装备产品的发展,提升北京地区数控装备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提升成员的创新能力,提高成员个体的市场响应能力,提高成员利用北京地区优势资源的能力。三、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升成员的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刘俊 《科技潮》2008,(4):19-21
联盟名称:北京协同创新服务联盟成立时间:2003年8月首批成员:17家目前成员:110家(截至到2008年3月)联盟宗旨:优质高效诚信务实  相似文献   

5.
陈治光 《科技潮》2006,(3):10-14
长期以来,软件企业长不大、做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软件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政府和企业一直在寻求把软件业做大做强的方式和方法,但每次都收效甚微。随着“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简称长风联盟)的成立,再一次承载了国内软件企业集体突围的梦想,点燃了软件产业崛起的希望。在长风联盟成立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长风联盟秘书长肖澜。[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郭剑峰 《科技潮》2008,(4):24-25
联盟名称: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成立时间:2004年12月16日首批成员:9家目前成员:18家(截至到2008年3月)联盟宗旨:为北京市材料产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检测分析服务,解决材料中、小企业分析测试难的问题;整合材料领域分析检测的资源,挖掘各检测单位的服务能力,提高现有资源为社会服务的效率;汇集材料分析检测领域内的信息,为联盟成员提供协作交流的平台;为材料领域测试方法的研究、比对体系的建立、新材料全面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工作支撑。  相似文献   

7.
《上海信息化》2010,(3):89-89
在2010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全球多家移动通信运营商宣布成立“大规模应用软件联盟”,以打造一个便于为所有手机用户提供应用软件的统一平台。这一联盟由24家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发起成立,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是发起方。据介绍,这一联盟覆盖了全球约30亿手机用户,其目的是整合市场,打造一个开放性的产业平台,无论是应用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或是手机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满足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影响因素的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因素。得出联盟匹配性、沟通、信任、联盟投入度与产业平台的基础性服务、研发服务、服务质量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应改善联盟匹配程度,促进联盟内成员相互沟通,提高联盟内成员信任度,加大联盟投入可有效改进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12,(10):36-39
两年来,各产业联盟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正不断显现:产业联盟通过联合攻关,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建立了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探索建立多种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聚焦市场需求,通过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完善了联盟成员单位的产品线,形成了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有效促成了联盟成员企业总体能级的提升;联盟通过技术和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联盟各企业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种资源,完成了组织构建、制定了前瞻性战略规划。18 用可持续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上海信息化》2008,(2):92-92
由重庆市信息办、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局联合指导发起并组织的重庆市企业信息化联盟正式成立。据悉,该联盟是为响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实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而成立的。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由重庆业界有代表性、在市场有影响力的软件开发商、硬件供应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20家企业及机构组成。  相似文献   

11.
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的信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技术联盟成员之间合作的博弈关系角度,构建了技术联盟成员合作创新的信誉模型,研究了信誉对技术联盟成员的激励效应,以及信誉与联盟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中,信誉是技术联盟成员合作创新的重要治理机制,在信誉激励下,技术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创新是有效率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信誉机制的技术联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4,(8):24-24
<正>浙江省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0年10月由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由巨化集团公司、中化蓝天集团公司等牵头单位并联合其他15家相关单位组成,联盟成员现已发展到18家单位。联盟在启动以后即开展大量的项目调研和沟通工作,在专家委员会的咨询下,组织了一批联盟成员内外的合作创新项目。共有6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厅计划,其中3个项目已进入验收申请阶段。此外,巨化与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项目多达17项。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有利于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合作和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文章介绍了福州市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的成立背景、发展目标及联盟成员通过联盟平台合作的实践案例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8月8日,作为天津币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由全市111家国家级、市级工程中心联合发起的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各成员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陆续给予有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助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联合创新,形成集团化科技优势,更好地发展壮大自2010年本市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至今,全市的国家级、市级工程中心已累计开放公共服务平台3000余次,为1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工程化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信任的重要作用,并对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企业信任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由此提出了确定非股权战略联盟成员间相互信任的指标:信任度T,并且给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T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2012,(7)
2012年6月14日,中关村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13家单位成为首批联盟成员,未来将共同开展规模化工业性项目的试验研究,推动北京新能源海水淡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技》2010,(7):20-20
近日,成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市新津县举行,事丰医疗、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迈克科技、普什医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奥泰医疗等22家成员单位签订了联盟章程和联盟协议,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药监局、成都市经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将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重点新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有效推动成都市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把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成为聚集科技资源的有力抓手,突破关键技术的有效平台和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联盟成员消极行为的抑制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盟成员中普遍存在的消极行为极大地影响着联盟的稳定。依据多任务代理理论的思想,构建了有效抑制联盟成员消极行为的模型,指出“固定酬金”的激励合约更有利于成员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促进联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