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8004菌株的一个转座子插入突变体186807,其Tn5gusA5插入位点位于一个推测的双组分调控系统的感受蛋白基因XC2229中.该突变体对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为了进一步证实XC2229基因与该菌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本工作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2229.DM2229与186B07在寄主上的致病力基本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Xcc 8004.生化及表型检测结果表明,DM2229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产量降低,细胞运动能力减弱.用带有完整XC2229基因的pLALR6互补DM2229,互补菌株CDM2229在EPS合成、细胞运动能力以及致病力方面与野生型Xcc 8004基本一致.这些实验结果表明,XC2229是一个与EPS合成、细菌运动相关的基因.推测该基因通过调控EPS的生成和运动能力而影响Xcc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活在营养匮乏的环境时,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细菌自身会产生应急反应。细菌的应急反应至今仍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实施这一应急反应的是胞内的信号分子(p)ppGpp,其能与RNA聚合酶结合,调控许多细胞过程,包括病原细菌致病过程,可以作为防治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药物靶点。植物病原细菌分布范围很广,能引起植物的许多重要病害发生,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原细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ae)、黑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柑橘黄单胞菌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和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中应急反应的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植物病原细菌的应急反应,有效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潘丽梅  韦树根  付强  谭芸  朱佳杰 《广西科学》2015,22(6):612-615,619
【目的】分析和评估两种蛋白质溶液酶解方法,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大规模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一种稳定的样品制备技术。【方法】分别使用TEAB法(实验组A)和TFE法(实验组B)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还原、烷基化和溶液酶解,再用LTQ-Orbitrap高分辨率质谱仪采集BSA酶切肽段信息,比较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信息,分析肽段数目、可变修饰位点和蛋白质覆盖率。【结果】实验组A(TEAB法)获得36个肽段、39个修饰位点,蛋白质平均覆盖率为59.31%;实验组B(TFE法)获得27个肽段、27个修饰位点,蛋白质平均覆盖率为47.83%,实验组A的数据指标与实验组B差异显著。【结论】采用TEAB法酶切体系能实现蛋白质高效率酶切,达到获得较高肽段覆盖率的目的,可为蛋白质组学后期的质谱分析鉴定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银杏叶绿体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探讨银杏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建立一种适合银杏叶绿体蛋白双向电泳分离的实验体系,采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对银杏叶绿体蛋白质进行提取,并与三氯乙酸(TCA)-丙酮沉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适用于银杏叶绿体的提取,提取的叶绿体平均完整率在85%左右。单向电泳结果显示,与TCA-丙酮沉降法相比,在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分离的叶绿体蛋白质泳道中,低分子质量蛋白质条带更多、更清晰。进一步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对银杏叶绿体蛋白质进行提取,蛋白质产量更高,图谱清晰,所分离的蛋白点更多,形态更好,条纹影响相对较小。【结论】Tris-平衡酚抽提法可有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叶绿体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可用于银杏叶绿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叶片中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效率,建立有效的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利用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和SDS-酚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对杨树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SDS-PAGE实验结果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方法优于SDS-酚结合PEG分级方法。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和非结合PEG分级提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PEG分级能有效地去除高丰度蛋白质Rubisco,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法检测的蛋白质比非结合PEG分级法多90个蛋白质点。【结论】以LTQ-Orbitrap XL分析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分离的一些蛋白质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对于2-DE和MS鉴定低丰度蛋白质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叶片中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效率,建立有效的杨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利用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和SDS-酚结合PEG分级提取方法对杨树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2-DE)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结果】SDS-PAGE实验结果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方法优于SDS-酚结合PEG分级方法。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和非结合PEG分级提取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PEG分级能有效地去除高丰度蛋白质Rubisco,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检测。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法检测的蛋白质比非结合PEG分级法多90个蛋白质点。【结论】以LTQ-Orbitrap XL分析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分离的一些蛋白质显示,三氯乙酸-丙酮结合PEG分级对于2-DE和MS鉴定低丰度蛋白质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
蜂王浆中高丰度蛋白的存在,导致其蛋白质组学研究存在非常大困难,该文利用超高分辨质谱技术对来自板栗和油菜花源的两种蜂王浆,分别采用4种蛋白样品前处理方法开展蛋白组学研究,包括超滤膜辅助(FASP)酶解方法、溶液内酶解方法、胶内蛋白分级后酶解方法与溶液内酶解后肽段分级方法,以寻找最合适蜂王浆样品的酶解方法。肽段经过液相-超高分辨质谱检测,在FDR<0.01的卡值下,4种方法在板栗蜂王浆中分别鉴定到了154、106、316、213个蛋白质,在油菜蜂王浆中分别鉴定到了124、121、243、198个蛋白质。胶内蛋白分级酶解方法可以有效分离高低丰度的蛋白质从而鉴定到更多的蛋白质和肽段数目;而FASP方法在未分级的情况下鉴定到的蛋白质和肽段数目比较可观,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实验方法。不同的方法之间鉴定蛋白质种类存在互补性,4种方法共鉴定到了445个蛋白质,是目前已有报道中鉴定蜂王浆蛋白质数目最多的。研究结果为蜂王浆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鉴定到的新的蜂王浆蛋白种类可为蜂王浆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曌月  谢玉强 《科技信息》2011,(9):I0043-I0043,I0015
蛋白质的分离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的核心,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质谱分离技术、二维凝胶电泳分离技术以及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新技术SELDI蛋白芯片技术。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对上术三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白骨壤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H)-Pyrazinone-3,4-dihydro-1,3,5-trimethyl(1)、尿苷(2)、尿嘧啶(3)、indole-3-aldehyde(4)、Miazole(5)。【结论】化合物1,4-5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肝胰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肝胰腺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以患白斑综合征中国对虾的肝胰腺为研究对象,健康中国对虾肝胰腺为对照组,探索2种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4~7固相pH梯度干胶条,10%SDS-PAGE)分离蛋白质组,银染显色,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胶上扣点,处理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OLDI-TOF)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软件分析后应用Mascot数据库搜索软件鉴定蛋白. 分别获得中国对虾患白斑病组及对照组正常肝胰腺蛋白质组表达图谱. 分别识别出203和107个蛋白质点. 筛选并尝试鉴定数个差异蛋白. 对各方法步骤进行了技术探讨,对实验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立了双向电泳及生物质谱方法研究中国对虾白斑病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 该体系拓宽了对虾免疫生理研究的途径,以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对虾发病机制,寻找有效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背清风藤Sabia discolor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它们为白桦脂醇(1),齐墩果酸(2),imberic acid(3),槲皮素(4),芦丁(5),5-氧阿朴菲碱(6),-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大型海藻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功能,探讨大气 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变化对石莼(Ulva lactuca)生长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在4种条件(390μL/L CO2+15℃;700μL/L CO2+15℃;390μL/L CO2+25℃;700μL/L CO2+25℃)下培养石莼,10 d后测定藻体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生化组分。【结果】经10℃低温6 h处理,石莼受到光抑制;经35℃高温6 h处理,25℃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表现出较高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光能利用效率(α),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化学淬灭(qP ),25℃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和饱和电子传递速率(Ek )大于其他生长条件下的石莼;经40℃高温处理6 h,15℃生长的石莼光合机构受损;相对于25℃与正常空气条件下生长的石莼,25℃与高CO2浓度条件下生长的石莼Fv/Fm、a、NPQ和qP 的下降程度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rETRmax 和Ek。【结论】高CO2浓度促进石莼的生长,但其对石莼可溶性蛋白(SP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C )、叶绿素 a (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 )等生化组分含量影响具有温度依赖性。另外,CO2浓度升高使得石莼抗高温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YBR019C缺失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糖代谢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酿酒酵母野生菌NF1002为出发菌株,选择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BR019C为目的基因,以质粒pUG6和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YBR019C基因敲除组件,并转化酿酒酵母NF1002,利用筛选标记Kan r和Ble r与YBR019C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筛选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利用蔗糖和甘蔗糖蜜为碳源,对突变菌进行发酵特性的研究。【结果】成功获得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NFybr。碳源同化实验表明,突变株和野生菌均能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但相比野生菌,突变株利用棉子糖和麦芽糖的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完全不能利用半乳糖。蔗糖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NF-ybr与野生菌株相比,在发酵终点乙醇浓度提高10.7%,发酵周期有所延长。按目前甘蔗糖蜜乙醇生产的发酵工艺,突变株在30℃发酵72h的醪液乙醇含量为12.52%,低于野生菌的13.89%。【结论】YBR019C基因的缺失影响了菌株对糖份的利用,导致乙醇发酵能力不及野生菌。本研究为菌株高效快捷的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高效转化的最优方法。【方法】以质粒pHCMC04(大小为8089bp)转化突变型枯草芽孢杆菌IA857,分别用电转化法、原生质体法、电击法诱导的原生质体法、Spizizen低盐环境感受态转化法(简称S法)、低盐环境形成饥饿感受态法及其改良方案在其它突变菌株的试验方法(简称C法)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优化得出最优转化方法。【结果】采用S法转化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质粒加入量为70ng时,转化后直接摇床培养1h转化率最高达到1.2×104 CFU/μg DNA,可以满足枯草芽孢杆菌高效转化的要求。【结论】得出了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IA857最优转化方法并提出转化枯草芽孢杆菌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武文丽  杨明柳  吴斌  廖思明  吴志强  阎冰 《广西科学》2014,21(2):153-157,163
【目的】研究样品露空运输过程对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野外采集的红树蚬经8℃、26℃和35℃露空处理8h,随后在26℃海水中暂养恢复3h、6h、12h和24h,测定红树蚬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以及铁还原力(FRAP)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8℃和35℃露空处理,SOD、CAT、AChE、GST、FRAP和MDA均显著升高。26℃露空处理,SOD、AChE和MDA显著升高,GST显著降低,CAT和FRAP有所降低但不显著。经过暂养,红树蚬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初始水平,但24h内波动较大。【结论】露空对红树蚬的生物标志物有显著影响。26℃露空8h后,经3~6h暂养,红树蚬生物标志物与初始水平最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重组人脑利钠肽(BNP)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去除内毒素。[方法]选用Chelating Sepharose FF亲和柱层析、Q 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Source 15反相柱层析、SP 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组合的方法对BNP进行分离纯化;按照2010版药典中鲎试剂法检测各层析柱纯化阶段得到蛋白溶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并用HPLC方法检测各阶段所得蛋白的浓度和纯度。[结果]BNP制备过程中每一步层析在内毒素去除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内毒素去除率超过90%;最终纯化所得BNP原液内毒素含量降至0.34EU/0.5mg,去除率高于99.99%,蛋白纯度高于98%;[结论]所设计的四步层析纯化分离方法在纯化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同时也能高效的去除蛋白溶液中内毒素,所得原液内毒素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药典对注射剂内毒素含量的最低限制,为重组脑利钠肽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氧化石墨烯的水热还原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水热装置,以乙醇为还原剂,通过固/气反应成功实现了水热条件下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制备得到石墨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近边吸收谱(XANES)和热重分析(TGA)对石墨烯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探讨水热条件下乙醇蒸汽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热环境下的固/气反应还原能够有效地去除氧化石墨烯上的含氧基团,石墨烯的π网格结构得到很好的恢复。还原后的石墨烯材料比氧化石墨烯具有更为优异的热稳定性。【结论】该方法低成本、高效、环保,可用于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报道了来自水稻白叶枯病菌真基文库的重级质粒pGXN3000中含有一个能互补甘蓝黑腐病菌rpfG致病因子调控基因突变全的基因,并通过转座子诱变获得子转座子插在pGXN3000中的这一基因的转座子插重组质粒,本研究利用这些转座子插入重组质粒,通过标记置换方法构建了不稻白叶枯病菌这一基因的突变菌株,植株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虽然在水稻中仍能正常生长繁殖,但毒性严重降低,说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这一基因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C银翘片红外光谱学特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广西盈康药业生产的10个不同批号维C银翘片进行检测,并以其平均图谱为标准图谱(即标准图谱为1)检测各样品的相似度。【结果】获得维C银翘片红外特征吸收峰;维C银翘片与维生素C及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三者的共有红外特征吸收峰;维生素C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检识红外特征吸收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941~0.9993,拟定其阈值为0.990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可为维C银翘片的定性鉴别及其处方中的维生素C与对乙酰氨基酚检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