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便于分析与解决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本文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密封的机理与影响泄漏的一些因素,分析了平面间隙和柱状环形间隙的泄漏量与间隙大小,压力差、粘度及间隙长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又举出计算实例若干个。然后根据泄漏公式和按技术设计的要求得出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间隙控制、压力冲击和升温发热等诸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三种原因进行了详尽构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液压系统泄漏问题的措施。为便于掌握和了解液压设备的泄漏程度介绍了HFI(Hydraulic Fluid Inlet)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在液压传动中,柱塞与缸体的配合一般采用(D4/Dc4)H8/F9的间隙配合。但对大直径的液压缸来讲,其产生的间隙便会增加,导致严重泄漏,即影响硫化机的性能,又浪费液压油,本工作结合生产实际从理论上讨论了液压介质泄漏量Q与间隙δ以及压力P之间的关系;分析了V型密封圈在应用上的缺点,找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轨道车辆液压减振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由于减振器泄漏等原因,导致其在低频阶段阻尼力值过低而无法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为了研究减振器在低频阶段泄漏产生的原因及其对阻尼力值的影响力程度,通过改变导向套与活塞杆间隙、活塞表面与阀片贴合度及支撑环形式等的试验对比,研究其对减振器泄漏程度所造成的低频阶段阻尼力值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导向套与活塞杆间隙、活塞表面与阀片贴合度对减振器低频阻尼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受活塞支撑环的影响相对较小,导向套与活塞杆间隙主要作用于液压减振器的复原行程内。  相似文献   

4.
孙海星 《广东科技》2008,(18):194-195
目前泄漏是液压机械普遍存在的故障现象,尤其是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更为严重,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液压系统的内泄漏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可以从设计、制造、装配与使用和管理等多方面加以综合控制,并从影响液压系统内泄漏的因素出发,采取合理的措施尽量减少液压系统内泄漏。下面就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内泄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罗江红 《科技信息》2010,(6):192-192
泄漏是液压设备经常存在的问题,本文讲述了液压系统中泄漏故障的分类、危害、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端面泄漏,可对端面间隙严加控制,因为泄漏量与间隙S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最好能保证齿轮两侧的端面间隙相等,否则泄漏量将大大增加。若间隙较大,通过增加齿数或增大变位系数使凡和Rz之差变大,对降低端面泄漏量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雷诺数对透平叶片间隙泄漏流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处理方法数值研究了低雷诺数时某小型燃气轮机透平叶栅间隙泄漏流动和气动性能.对比分析了雷诺数从4.40×104到2.55×105变化时,带间隙和不带间隙时流场的变化特性,研究了雷诺数对间隙泄漏流的影响,并和相应的实验结果及Denton预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间隙存在造成的流动损失,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及Denton的预测值都十分接近,基本上不随着雷诺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随着雷诺数的减小,通道涡增强;间隙泄漏涡在和通道涡的相互作用中,强度减弱,在叶栅出口处的位置更加靠近中叶展;出口处的总压损失和气流角的分布也由于间隙泄漏涡强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精确测量二甲醚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中偶件间隙的燃料泄漏量,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测量微小流量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在活塞压力计基础上通过排除油缸自身泄漏,精确地建立了恒定压力,以实现恒温、恒压下间隙燃料泄漏量的测量,包括三组偶件的泄漏量和柱塞偶件不同位置的泄漏量.通过理论计算验证了测量的精确性,结果表明:偶件泄漏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柱塞-针阀-出油阀,柱塞偶件不同部位泄漏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进回油孔-泄油槽-裙部;二甲醚泄漏量几乎为柴油的1.8倍,且随着密封长度的增加该倍数减小.通过实测柴油泄漏量反算获得了间隙高度,再由间隙高度计算得到的二甲醚泄漏量,并与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而验证了测量装置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求解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技术,对刷式密封内泄漏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根据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试验数据,确定了刷丝束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系数.利用所确定的渗透率系数,数值计算和分析了7种压比和5种径向间隙条件下的某轴端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和泄漏流动形态,并且与迷宫式密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比下,刷式密封的泄漏量小于迷宫式密封;压比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但对泄漏流动形态的影响可以忽略;径向间隙不仅影响刷式密封的泄漏量,而且影响泄漏流动形态;在相同的径向间隙下,压比越大则泄漏量越大;在相同的压比条件下,径向间隙越小则泄漏量越小.研究工作可对刷式密封在汽轮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液压系统节能和提高工效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能量损失及这些能量损失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提高液压系统节能与工效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液压系统动力装置的效率,设计新的或改进液压系统,控制液压设备的泄漏,提高液压油的洁净度,采用新型控制元件及新型高水基液压油等。  相似文献   

11.
岩石水压致裂影响参数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水压致裂实验中起裂和失稳压力变化的诸多因素,通过RFPA2D-Flow数值仿真实验,建立了水压致裂模型,研究了孔隙水压力系数、围压比及非均匀性等因素对水压致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孔隙水压力系数及围压比的变化对水压致裂起裂压力和失稳压力影响明显;随着孔隙水压力系数的增大,岩石试件的起裂压力和失稳压力都随之减小,最大降幅可达37%;而围压比从1.0增加到1.5过程中,起裂压力和失稳压力降低了大约16%.分析结果对水压致裂施工设计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常压和围压达到6MPa条件下,时域和频域上自振空化水射流的压力脉动特性.给出了评价压力脉动特性优劣的三个参数:最大脉动峰值压力、压力脉动幅度和脉动压力峰值差,得到了三个参数沿轴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及喷距、泵压、围压对射流压力脉动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自振空化射流存在最优喷距.在此喷距下脉动最强;在常压和围压条件下脉动规律不同,脉动随围压的升高而加剧.通过对风琴管脉冲喷嘴的改进,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自振空化射流喷嘴。实验证明.这种新型喷嘴可提高射流的压力脉动强度及破岩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光生物压力效应,是一种很重要的激光生物非热效应。激光生物压力效应包括辐射压力,电致伸缩压力,汽化压力,冲击波压力,内部汽化压力等。我们不但对这些压力效应,进行了全面的,深入、系统的定量分析研究,而且对激光生物压力效应在治癌中的作用也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机抽取80名外科住院病人,进行自身对照实验研究。测定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足背动脉血压及平卧位肱动脉血压值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卧位对足背动脉血压的影响以及足背动脉血压与平卧位肱动脉血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卧位足背动脉血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极显著高于平卧位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P〈0.01),平卧位肱动脉与平卧位足背动脉收缩压之间和舒张压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29.76+0.64x(R^2=0.67);Y=15.38+0.73x(R^2=0.5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压力分散型挡土墙的受力特性,结合实体工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在不同挡墙高度处埋设了土压力盒监测仪器检测挡土墙受力特性。采用FLAC 3D软件对室内模型进行模拟验证。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向土压力增量曲线呈非线性曲线分布。挡土墙在锚杆1/2高度处存在位移和土压力的转点。墙体在转点以上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在转点以下介于主动土压力和静止土压力之间。锚杆的设置高度是影响土压力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落锤式准动标定装置是一种能力产生类似于半正统压力脉冲的压力发生器,可模拟枪炮膛内压力,进行电测压力传感器和塑性测压器的高压准动态校准,该装置的技术关键是压力发生器的密封性能,该文对国内正在研制的新型落锤动樯装置的密封部分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铅和测压油(一种混合油)作间隙密封的密封介质,并在200~700MPa的高压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铅的耐高压和密封性能较好,采用铅环填料密封优于测压测垫片式密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完善解吸瓦斯煤体变形机理,探讨压降和储层压力对煤解吸瓦斯的影响,采用原煤试件,进行了不同储层压力和压降的煤解吸瓦斯变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吸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与储层压力及压降呈正相关关系;降压0.3 MPa时,收缩应变随储层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降压至大气压时,收缩应变随储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储层压力0.9 MPa的大于储层压力0.6 MPa的大于储层压力0.3 MPa的;当储层压力相同时,收缩应变随压降的增大而增加;当储层压力较小时,大压降储层瓦斯解吸量大于小压降储层瓦斯解吸量。  相似文献   

18.
渤南洼陷古近系深层异常压力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声波时差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地质、钻井及试油试采资料,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渤南洼陷古近系的地层压力,并综合分析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确定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为不均衡压实作用,烃源岩在埋藏过程中大量生烃进一步促进了异常高压的发育,另外,致密的盐膏层可有效保护异常高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渤南洼陷异常压力的2种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微型变压吸附分离空气制氧均压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切换压力、均压时间、高径比以及吸附塔进出口压力研究了微型变压吸附制氧均压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氧气纯度随切换压力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且不同的均压时间对应的最佳切换压力相同;氧气纯度随均压时间的增加也是先增加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均压时间,此最佳值由吸附塔的结构决定;高径比大的吸附塔对应的最佳均压时间比高径比小的吸附塔对应的最佳均压时间长;均压过程中,进气吸附塔内的压力增加迅速,均压结束后,吸附塔内压力变化缓慢,且进出口压力曲线基本保持平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压力传播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运用稳态逐次替换法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油井定产量生产及定压力生产时地层压力传播规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了地层中压力传播规律。在定产量模型中,随着压力传播距离的增加,压力传播速度变慢,且随着产油速率的增大(减小)、压力在传播相同距离时所用时间变短(变长),压力传播速度变快(变慢);在定压模型中,随着井底流压的减小(增大),压力在传播相同的距离时所用时间变短(变长),压力传播速度变快(变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