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0—2015年宜丰县历史气象资料,综合寒露风对双季晚稻生产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寒露风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出现规律。根据宜丰县晚稻历年受灾情况,分析了寒露风持续日数对晚稻造成的灾害程度。结果表明,宜丰县寒露风发生频率为78%,近10年内寒露风发生频率降低,且以轻度寒露风为主,中度及重度寒露风均呈明显减弱的趋势。寒露风出现时间主要在9月中下旬,9月上旬及10月上旬偶有出现,因此寒露风灾害主要出现在晚稻抽穗扬花期,常常导致晚稻空壳率上升、结实率下降,宜丰县双季晚稻主要受中、重度寒露风影响较大,受轻度寒露风影响较小。该研究以避免和减轻当地寒露风危害为目的,为宜丰县双季晚稻提供科学制定合理的预警预报及农事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的水稻均受到寒露风(或称“秋季风”、“八月低温”、“秋分寒”、“白露风”等)的严重危害。我们于1979年晚稻开始进行寒露风危害晚稻的生理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抗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喷磷: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实践,后季稻抽穗扬花期间喷磷可以提早2~3天垂头,而且千粒重也有所提高,对防止水稻翘穗,增加粒重的效果良好。1973年在后季稻抽穗期间,灵山县连续十天遭受“寒露风”袭击,占晚稻70%的迟熟品种,受害较重,他们及时采用了喷磷措施,晚稻不仅不减产,反而比1972年增产4000多万斤,增长一成。  相似文献   

4.
寒露风是晚稻产量不稳以及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前文中曾阐明,低温弱光妨碍水稻根系的生理活动,影响光合产物及磷素化合物的运转与分配.本文主要研究低温弱光对碳素和磷素化合物在体内转化和积累的影响以及一些同工酶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对江西近三十年的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及冬寒等冷害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各种冷害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出现时间及年际演变规律。同时还探讨了各种冷害地理分布差异的原因及其对江西农业生产的影响。江西冷害分布特点是赣北多于赣南,山区多于平原。春寒出现频率南北相差46%,小满寒差60%,轻、重型寒露风分别相差40%和60%,-5℃以下的低温南北频率相差近80%。冷害的年际变化,春寒及冬寒近三十年趋向减少;小满寒近二十年频率相等,较第一个十年增加37%;轻型寒露风全省普遍提早出现,重型寒露风赣中以北提前,赣中以南推迟。  相似文献   

6.
从化县龙潭公社于1975、1976年进行了水稻深层施肥的科学实验:1、将插秧前基肥面施改为深施;2、将碳酸氢铵(以下简称碳铵)作追肥撒施改为在水稻生育中期(即幼穗第一苞分化期或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用球肥深施。结果,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1976年全公社增产稻谷二百七十多万斤,其中晚稻在寒露风的危害下仍增产九十二万斤。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杭州地区一九五一至一九七二年的温度资料,初步分析杭州地区连作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低温情况,并提出防御意见。一、连作晚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的低温水稻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如遇到日平均气温小于20℃的低温,就会产生大量秕谷。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杭州地区连作晚稻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约在九月中旬。造成九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荆州地区历年的晚稻男产与气候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在与晚稻产量可能有关的7个气候因子中,找出了两个显著性气候因子,即9月中旬旬平均气愠与10月月平均气温,进而建立它们与晚稻脉动产量之间的二元回归方程。还用其它的统计方法,发现9月中旬旬平均气温和10月月甲均气温,一般具有同步升降规律,并大体上具有6—7年左右的准周期;而且各地升降的相似性很高,对晚稻利弊的影响,具有金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稻测—48是目前我省较佳推广品种。它系由嘉兴地区农科所从幅农709×京引154迭育而成。自从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全省大范围连续二年秋低温冷害影响,造成稻瘟病大流行,各地农业部门都在培育和推广晚稻“三抗”新品种,测—48就是其中一  相似文献   

10.
丽水地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双季杂交稻,1988~1988年全区种植双季杂交稻23.96万亩,平均亩产794.39公斤,比常规早稻——杂交晚稻每亩增产83.56公斤。丽水地区地处浙西南山区,全区138万亩水田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河谷和丘陵地带近70万亩。这一耕作区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8~18.4℃,从早稻安全播种到晚稻安全齐穗期间≥10℃的活动积温为4155~4650℃,日照时数为  相似文献   

1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韶关市2001—2002年晚稻新品种(组合)试验材料进行多个主要性状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华优86综合性状最好,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大,表明该组合在粤北地区生态条件下,是最适宜本地推广栽培的晚稻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新讯     
连晚稻瘟病中期测报有新技术一套以连作晚稻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为预测因子的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已于不久前由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主持通过鉴定。连作晚稻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是省科委一九七六年下达,省稻瘟病科研协作组主持,台州地区农科所负责的研究课题。现经八年系统观察研究,已得出了一套以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法,分析了秋季降水和晚稻生产关键期的降水与晚稻产量的关系,得出广东省秋季降水与晚稻气象产量普遍呈负相关,尤其是晚稻生育关键期的降水对晚稻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农进2号×C_(57)”和“桂花黄46A×C_(57)”两个晚稻杂交组合的生理特性与本地常规晚稻良种“鄂晚3号”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结果是: 杂交晚稻的光合机能生理特性均优于常规晚稻;呼吸强度比常规晚稻低;发根力和根系活力比常规晚稻高;养分积累利用和运输速度比常规晚稻高,且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都略高于常规晚稻.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一年是龙泉县连作稻向400公尺以上山区多点试验和大面积扩种的一年。一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里就山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原则简要叙述如下。稻瘟病是当前影响连作稻上山的主要病害。但其发病情况随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拔400公尺以下发病较轻,在400—600公尺和700公尺的局部地区发病最重,在700公尺以上发病率又趋下降,而且发病时期较迟。在海拔400—600公尺的山区,无论早、晚稻发病都很重,但损失一般早稻轻于晚稻。早稻以分蘖期的叶瘟为主,秧苗期的苗瘟和后期穗颈瘟发生较轻。晚稻无论秧田苗期、本田分蘖期和穗期受害都比较严重,尤其是抽穗以后发病普遍而  相似文献   

16.
陈文万  邓丽霞  黎洛丝  郑金新  曾思亮 《广东科技》2013,22(8):211+138-211,138
利用龙川1959年建站以来的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候条件,研究暴雨洪涝、台风、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的规律和农业灾情,探讨气象灾害与农业灾情灰色关联,结果表明,龙川农业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其次是旱灾和台风,低温阴雨和寒露风灾害相对较小。以期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切实履行气象造福人民职责,进一步推进龙川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晚稻栽培技术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文龙 《科技资讯》2010,(18):152-152
稻子主要分为早稻和晚稻两种类型,他们的主要区别就是栽培的气候与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形成了对季节的气候的适应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晚稻的生长气候是由高到低的,日长是由长到短的,光照时有强到弱的,湿度是由多到少的。晚稻的生长时间长,播种时间晚,可以两季连作。本文对晚稻栽培技术和品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丽水地区去年晚稻全面推广秧苗带土移栽,有不少田块的晚稻不抽穗或迟穗。少数地方没有认真总结经验,误认为“秧苗带土插对早稻适宜,用到晚稻要减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教导,我们深入有关社、队进行了调查。经初步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晚稻秧苗带土移栽不抽穗,除了气候不正常外,主要是对晚稻秧苗带土移栽的规律没有认识,栽培技术没有掌握缘故。现将不抽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叙述于后,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晚稻和大豆的自然供水条件分析表明:大豆比晚稻具有更明显的节水效能,江西省某些干旱严重的地区可以在伏秋季节改晚稻种植为大豆种植,这样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真菌王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及其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00倍真菌王肥浸种,能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改善水稻的群体结构,从而提高产量。与清水浸种作对照,早稻增产10.22%,晚稻增产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