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8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8种蕨类植物中提取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并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多糖对8种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8种蕨类中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蕨类多糖的抑菌效果良好,浓度为500g/L时的抑菌圈直径在15~48mm间,蕨类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在5~15g/L范围.  相似文献   

2.
紫芝茵丝体多糖含有多个多糖组分,其分子量分布范围很宽,用不同乙醇浓度先分级沉淀多糖,再用Sephaclex G-100葡萄糖凝胶柱分离纯化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组分.结果表明:50%乙醇浓度沉淀多糖含有单一多糖组分,60%乙醇浓度沉淀多糖主要含有三个多糖组分,70%乙醇浓度沉淀多糖主要含有二个多糖组分,85%乙醇浓度沉淀多糖含有一个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3.
山药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山药的蛋白质、淀粉酶、脂肪、多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和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糖.  相似文献   

4.
用水提取的斜顶菌多糖粗品中,含蛋白质多达37.5%,其中大多为游离蛋白。脱去游离蛋台质,多糖中仍含蛋白质3.2%,经水解酶处理后,蛋白质下降至1.6%。经温和的碱处理试验,指明这部分蛋白质是通过糖——苏氨酸苷键与多糖相互连接的。所结合的蛋白质平均分子量约为2万,它们可能分别连于多糖的主干未端和(1→4)侧枝末端。  相似文献   

5.
对灰树花液体培养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筛选了适于灰树花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0g几、麸皮20g/L、KH2PO41g/L、MgSO40.5g/L、VB1 0.01g/L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r/min、pH值6.0、接种量10%、装液量120ml/500ml、培养时间6d、最高茵丝体干重达16.8g/L。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灰树花 (Grifolafrondosa)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分离得到子实体多糖F -D和菌丝体多糖M -D ,得率分别是 0 .5 9%、0 .31% ;F -D的糖、蛋白质含量为 6 4 .8%、15 .6 % ,M -D糖、蛋白质含量是 6 5 .9%、7.37% ;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 ,F -D由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 ,各单糖的摩尔比为 0 .9:0 .5 :1.3:5 .0 :2 .9:10 0 .0 ;M -D由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 ,各单糖的摩尔比为 5 .9:8.5 :3.2 :2 3.2 :6 .5 :11.7:10 0 .0 ;红外光谱图显示F -D和M -D约在 890cm- 1处有吸收 ,1H -NMR谱显示两者在 5mg/L以上均无吸收 ,13C -NMR谱显示两者在 10 5× 10 - 6 、86× 10 - 6 、和 71× 10 - 6 处均有吸收 ,提示F -D和M -D多糖中均存在 β(1→ 3)和 (1→ 6 )糖苷键。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粘球生孢噬纤维茵,能产生大量的孢外多糖。此种多糖是由七种单糖组成的新多糖,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耐盐性。在100℃加热一小时,性能不变,在 pH2-12范围内稳定。在10立升发酵器中,转化率为31-50%,收得率为5-8克/升。经初步试验,在石油开采、食品及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蛋白质亲和配基的高效筛选方法,以淀粉酶为靶分子,利用交替洗脱法从七肽噬茵体展示库中筛选具有高亲和力的噬茵体配体.结果表明,交替洗脱法筛选出的特异性配体的回收率和ELISA信号值均优于酸洗脱法;采用交替洗脱法能够更加有效和迅速地筛选到淀粉酶的高亲和力配体.分析筛选得到的不同噬茵体克隆DNA插入片断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了可能与配体高亲和性有关的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抚育方式形成三种不同的抚育样地(即强度透光H-L、中度透光M-L和弱度透光L-L),在各样地内摆放灵芝菌袋并进行常规出菇管理,测定灵芝子实体中蛋白质、多糖、三萜、微量元素等主要成分的含量,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抚育间伐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不同抚育条件下的林分孔隙度直接决定着光照量,从而间接影响灵芝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灵芝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测定表明,不同抚育条件的蛋白质、多糖、麦角甾醇、三萜含量存在显著差异,M-L灵芝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和三萜含量最高,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9.71 mg·g~(-1),较L-L增加了42.9%;多糖含量为1.88%,较H-L和L-L分别增加11.2%和27.9%;三萜含量为8.53%,较H-L和L-L分别高10.2%和20.5%。L-L条件下麦角甾醇含量最高为0.75mg·g~(-1),较H-L增加141.9%。矿物质元素分析显示12种测定元素中,H-L条件下4种元素含量较高,ML条件下5种元素含量偏高,综合以上结果,不同抚育条件处理灵芝子实体中主要成分含量不同,中度光照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中含量较为合理。中度光照有利于蛋白质、多糖、三萜等活性成分的积累,弱光有利于麦角甾醇、钠、部分微量元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姬松茸菌丝体中活性肽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并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法对姬松茸茵丝体的活性肽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姬松茸干菌丝粉中加入8倍体积的水,在温度28℃和pH9.0的条件下,用70%乙醇的沉淀提取6h,所得提取液中活性肽的含量及抗氧化性均最优,经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其活性肽分布也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几种真菌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测定裂褶菌(Schizophyllm commune),8111(P1eurotug sp.)佛罗里达(Pleurotus florida),华丽侧耳(Pleurotus sp.)的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酶谱。结果分析认为酯酶同工酶谱可作为研究真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一种手段,也是鉴定真菌种属分类的一种方法。实验的结果如下: 1.在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的酶带数目是不断增加的。 2.幼菌丝体的酶带与子实体的酶带是有区别的,因此必需利用晚期的菌丝体作为电泳样品,因为老的菌丝体接近于子实体的酶带。 3.裂褶菌的酶带与另外三个种的酶带是很不相同的,因此,裂褶菌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 4.华丽侧耳(Pleurotug sp.)的酶带是相似于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的酶带,因此,华丽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是同一个种,8111的酶带是不同于佛罗里达侧耳,因此8111是侧耳属的另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组分是药用真菌中已知的主要活性物质,近年来成为食品和医药界研究的热点.药用真菌多糖来源广泛,常见的主要有灵芝、香菇、裂褶菌和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多糖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浸提、碱提、酸提和中性盐溶液提取等,新技术如超声波、微波和酶法辅助提取也逐渐应用于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研究表明,药用真菌多糖主要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等生物活性.药用真菌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键型、空间结构和化学改性等对其生物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抗生素的残留,林可霉素生产废渣难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这已成为制药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简便而又快捷的方法分离林可霉素降解菌。本研究采用林可霉素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固体琼脂平板来筛选林可霉素降解菌,通过加热酸溶解琼脂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琼脂平板中的林可霉素含量来考察降解率。结果表明酸溶解加热的最优工艺组合为每10mL培养基的平板中加入3mL浓度为1.14mol/L的盐酸,于80℃加热70s,在该工艺条件下,在0~2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琼脂平板中林可霉素浓度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及回收率,表明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琼脂平板中林可霉素含量是合理可行的。采用该方法最终获得l株降解率为(40.63±2)%的降解菌。这为林可霉素降解菌的筛选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豆粕、花生粕、棉籽粕为对照,测定了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的主要营养成分,并用浓盐法提取其RNA。结果表明,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30 g/kg,仅次于豆粕,高于花生粕和棉籽粕;游离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3个对照样品,分别为对照样品的6~7倍和7~8倍;游离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亮氨酸(Leu)等5种,而对照样品中游离氨基酸只2~3种;粗纤维、粗脂肪和总糖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样品;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中RNA质量分数为68.8 g/kg,高于啤酒酵母菌。提取得到的RNA制品纯度达到67.7%,与市售酵母RNA纯度相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滨海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的生物资源,寻找新型微生物农药,对来自牛蒡的6株共生真菌NY-2,NY-3,NY-4,NY-5,NY-6和NG-1的菌丝体和发酵液分别进行了对卤虫(Brine shrimp)杀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实验24h后,6株共生真菌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杀虫活性,随着加样浓度的增加,卤虫死亡率也随之提高.6株共生真菌的菌丝体/发酵液对卤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单位:mg·mL-1)分别是0.476 2/0.116 8,0.477 9/0.068 7,0.685 1/0.254 4,0.090 8/0.028 5,0.312 7/0.190 5,0.662 3/0.085 8;经与3种常见化学农药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氧乐果的杀虫活性对比,6株真菌的杀虫活性全部优于以上3种农药,特别是NY-5发酵液的LD50仅为0.028 5mg· mL-1,其杀虫活性是农药对照组活性最好的敌敌畏的21倍.牛蒡的共生真菌是一个良好的微生物农药的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三种藓类大灰藓、大羽藓、金发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4-D,NAA,KT,GA3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种藓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g/L2,4-D可提高大灰藓光合色素含量,利于大灰藓的生长;1mg/LKT可提高大灰藓叶绿素b的含量,利于大灰藓吸收更多光促进生长;1000mg/L2,4-D降低金发藓叶绿素的含量,明显不利于金发藓生长,高于100mg/LNAA降低金发藓光合色素含量,不利于金发藓的生长;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羽藓光合色素含量改变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7.
绿僵菌羟基化16α,17α-环氧黄体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僵菌在发酵罐中进行16α,17α-环氧黄体酮的11α羟基化存在着菌浓度高、不能实现摇瓶高转化率的问题.从抑制剂、减少营养、稀释菌体等方面对绿僵菌羟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稀释菌体并补料的新工艺.该工艺比直接投底物工艺的绿僵菌转化率提高了13.51%.  相似文献   

18.
Ca~(2+)对普通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nch.)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念珠藻(NostoccommuneVanch.)进行了生长条件的探索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念珠藻的生长需要最适光照强度为2200lux左右,最适温度25℃,生长最适点pH=8;在0.02%的Ca2+浓度下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地木耳营养价值及利用潜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木耳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确认它的营养丰富,可与木耳相媲美,在蛋白质、钙、铁、Vc等的含量上甚至超过木耳和银耳,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地木耳适应性强,分布广,资源潜力大,应充分开发利用。地木耳可食,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0.
地木耳改变土壤含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地木耳分别混于土壤中和置于土壤表面,让其进行作用,并与空白对照,取土样用常规扩散吸收法测其速效氮含量,结果表明,施用地木耳可增加土壤加的含氮量,证实它具有固氮作用,其中若无作物,混于土壤中比置于土壤表面含氮量增高明显,若有作物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