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5,(24):74-75
亚马逊热带雨林里散落着一些当地居民所谓的“魔鬼花园”,“魔鬼花园”里只有一种树木,其它树木都难以存活。当地人一直认为这是超自然的产物,因为在植物种类繁多的亚马孙雨林,这一现象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以前也有科学家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结论都不令人信服。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公开了他们的最新发现:“魔鬼花园”的缔造者不是魔鬼,而是蚂蚁。  相似文献   

3.
说起巫婆,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巫术”、“魔鬼”等不吉利的词语。然而,在德国哈茨山区有一个叫戈斯拉尔的小城,却以“巫婆城”自居,招揽了众多游客。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9):48-48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现在,专家们已大致弄清了这个“魔鬼时刻”的变化情况。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通讯》开设“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讨论专栏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笔者阅读该专栏文章受益匪浅。但同时也感到理清某些基本观念的重要性。当然,理清了科学与价值关系的某些基本思想,自然也就从一定侧面回答了“科学和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代科学技术在发展中所出现的正、负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现状,《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讨论“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魔鬼”的论题,这无论是对于深化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还是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自然都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要探讨这个论题,首先要把科学和技术区别开来,分别探讨科学是天使抑或魔鬼?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科学与技术都是天使还是都是魔鬼?科学与技术都只是天使或者都只是魔鬼?科学与技术都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等问题。其次要针…  相似文献   

8.
科学(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究竟是天使抑或魔鬼?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科学之价值的问题。对此,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科学是天使,它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因此应大力发展科学。但也有人认为科学是魔鬼,它带给人类的是灾难,因此应反对和拒绝科学。还有人持折衷看法,认为科学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或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因此应正确地利用或使用科学。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表明了对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 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 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 面更加重要。 不言而喻,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是一个"多面体",对科学与技术的探究自然就可以进行"多维度透 视",对"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的讨论当然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这里,我们不妨从科学研 究过程,尤其是从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个人自由与社会干预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二方面。 长期以来,关于科学研究的传统看法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实,科学家的天职是探索真理,科学活  相似文献   

10.
“科技 :天使抑或魔鬼”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但又颇具误导性的话题。它马上使人回想起两百年前卢梭写给法兰西科学院的著名征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正是它首次为科技戴上了魔鬼面具。对于经历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现代人说来 ,这是一张既令人惊惧又令人迷醉的面具 ;当“小男孩”核弹飞临广岛之时 ,魂飞魄散的人们无疑看清了那面具背后使人颤栗的死神 ;而当享受空前繁华富足之际 ,沐浴于科技阳光下的人们 ,又难免轻信该面具后躲藏着一位令人倾心的天使。其实 ,科技既非魔鬼 ,也非天使 ,但亦非凡夫俗子。本质上 ,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和技术:何以成为天使抑或魔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偏激的科学主义者赞美、颂扬科学和技术,将它们誉为天使的时候;当反科学主义者诋毁、诅咒科学和技术,将它们喻为魔鬼的时候,他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和技术是何以成为天使抑或魔鬼的?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问“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时 ,其实 ,我们已蕴涵着对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认可 ,也就是说 ,科学技术具有扮演双重角色的作用。既然如此 ,我认为 ,科学技术就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它什么也不是 ,它是无辜的 ,它作为双重角色的扮演者 ,是人类使它成为其中的一种 ,或是兼而有之的“双面人”。因此应该说 ,是人类的天使与魔鬼的双重本性使科学技术扮演了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科学技术是人类发现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因而 ,它应该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 ,在它的建构中应该体现出它与人类生存状态的价值关联 ,这是科学技…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6):107-109
本刊专稿自然辩证法的新视野和新境界———《自然辩证法通讯》出版 15 0期寄语本刊主编 (2 .1)………………………学术专论科学和技术 :天使抑或魔鬼 ?(一 ) (1.1)…………………… 蒋劲松 :理智的魔鬼抑或狂妄的天使 :科学是否需要监督和制衡 ?(1.1)…………………… 肖 峰 :关于技术的政治性 (1.3)………………………… 刘鸿亮 :科学与技术 :天使抑或是魔鬼 (1.5 )…………… 史兆光 :“双刃剑”片论 (1.7)………………………………科学和技术 :天使抑或魔鬼 ?(二 ) (2 .4 )…………………… 杨艳萍 :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结构分析 (2 …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者对中国数学的怀疑和偏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一些西方学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本对此作了考察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试图说明:要让中国数学史为更多的西方学所了解,尚需我国科学史工作做大量的研究、翻译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凸显出来的双刃剑效应,被形象地比喻为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但技术从其最古远的萌芽意义上来讲,首先是以天使身份将特定类人猿从动物层次提升到人的层次之后,才开始外现其魔鬼身份而表现为技术"异化"现象.技术由天使走向魔鬼,则必然关联到对技术的历时性发展的考察.为此,我们还需回溯到史前时期去考察人类祖先对技术的使用,以及技术对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潜藏着对浩瀚海洋的畏惧。尽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有无数的船只航行在大洋之上,但直到今天仍然有两个海域令航海者们谈之色变,其中一个是尽人皆知的“魔鬼百慕大”,而另一个的名气虽没有前一个大,但它的“杀伤力”却绝不逊于前者。船只神秘失踪、潜艇一去不回、飞机凭空消失等等,一系列怪异现象令这片海域拥有了“太平洋中的百慕大三角”的恶名,被称为“最接近死亡的魔鬼海域”和“幽深的蓝色墓穴”。它就是尚不为人所知的——日本龙三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广大专家学者对术语学也许并不陌生,但是对术语学有深入了解的并不多。为了提高专业人员应用术语学知识的能力,应当借鉴和引用西方的术语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他们在术语学教育和训练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汉语的具体特点,广泛开展具体、系统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术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术语学工作方法知识、术语标准化知识、术语库知识和新术语选择的知识等方面,并加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2,(12):64-64
目前在哥伦比亚,经常有人在大街小巷兜售一种危险药物,它不仅控制人的自由意志,还能清除受害者的记忆。这位源自一种非常特殊、常见于南美洲树木的药物名为莨菪碱,它还有个俗称叫"魔鬼呼吸"。有关这种药物的故事是城市传闻的素材。在有人讲述的恐怖故事中,服用魔鬼呼吸的受害者遭到强奸,同意别人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广大专家学者对术语学也许并不陌生,但是对术语学有深入了解的并不多.为了提高专业人员应用术语学知识的能力,应当借鉴和引用西方的术语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借鉴他们在术语学教育和训练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汉语的具体特点,广泛开展具体、系统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术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术语学工作方法知识、术语标准化知识、术语库知识和新术语选择的知识等方面,并加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