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世纪末,科学家就开始研究男女两性在脑容量上的差异。尽管两性的脑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科学家在两性的脑的结构、化学、功能领域里都发现了许多不同。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出有趣的性别特征,例如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看喜剧电影;还牵扯到许多神经、心理问题,包括抑郁、药物上瘾、精神分裂以及创伤后的压力失调等,也许有必要针对不同性别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法。此外,既然两性的脑有差异,研究脑结构与  相似文献   

2.
春天舒畅自由,夏天兴奋火热,秋天多愁善感,冬季抑郁寡欢,季节不同,人们的情绪往往不同。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相似文献   

3.
生活工作中,人们往往同时干好几样事情,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和家人交谈,对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同时做几件事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对大脑有害。“一心多用”会影响正常的脑力活动,引发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3):47-47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首次公布了本市155家医院急诊室的自杀者调查显示,抑郁病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同时公众普遍认为,目前日益加剧的竞争工作压力是导致抑郁自杀的主要原因。在职场拼杀的白领该如何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心理危机呢?  相似文献   

5.
人从一出生直到生命结束都会打哈欠,但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各种解释却是众说纷纭。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了打哈欠的奥秘,那就是身体其实是在通过哈欠这种运动来给大脑降温,进而保持人脑的健康和清醒。  相似文献   

6.
孙波 《科学大观园》2010,(18):59-59
新的研究显示,在日击者报告的球型闪电中,至少半数可能只是过度刺激大脑导致的幻觉。  相似文献   

7.
张炜 《科学大观园》2009,(11):16-17
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看似难以捉摸,其实大脑构造中早已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13):32-3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955年逝世后,普林斯顿大学的专家曾将他的大脑保存了下来,并切片成240片进行研究。最新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部位  相似文献   

9.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使我们能够组织并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员的压力分析及压力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变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和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科技创造心理学和压力管理理论,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方法对科学研究人员的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若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方亮 《科学大观园》2011,(18):15-17
德国人奥斯卡·福格特在莫斯科见到列宁的时候,这位"革命导师"已经死了一年多。他那颗孕育苏维埃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脑已经被从身体里取了出来。作为世界知名的大脑研究专家,福格特切开列宁大脑的唯一用意是要证明这是一个天才。  相似文献   

12.
罗磊 《科学大观园》2010,(18):80-80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的,进而使我们能够组织,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3.
汪虹 《科学大观园》2010,(10):79-79
假设你丢了工作,但有些积蓄,并有机会赌一把将这些钱翻倍。但如果输了,你将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脑,也值得大书特书。成年人大脑中,大约拥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与其周围细胞构成大约5000个突触连接。大脑每秒钟能够产生和打断一百万个新的连接。只要你活得够长,信息在大脑中能够储存一百多年,并且会按照所需自动分类,反复归档,编译剪辑。  相似文献   

15.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进而使我们能够组织、理解这个世界。该研究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人类智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运用从前的知识解决新环境下的问题。这是通过运用概念而实现的。概念是从多种看似不同而实际上互相关联的实体当中提炼出相同的本质而得出的相同本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离人工控制大脑又近了一步,虽然这个大脑比沙砾还要小。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制作了一个可以操控线虫的计算机系统——通过激光刺激培养皿中自由游动的线虫的单个神经元,可以让它们开始或停止游动,还能给它们被抚摸的感觉,甚至可以促使它们产卵。这项技术也许可以帮助神经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动物神经系统如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常识上一直认为,思考和记忆是大脑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但美目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记忆很可能并不是由大脑来完成的,而是存储在DNA基因中。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调整井区块储层属于陆相多层系非均质储层,其开发模式属于分层注采开发,目前,有基础井网、一次加紧井网、二次加密井网、高台子井网、聚合物驱井网、三元复合区井网等多套井网,每套井网开发的层位不同,有高产油层、低产油层,每类油层存在几套井网共同开发。针对每口井而言,开采多个小层,这样导致储层内压力分布非常复杂。研究钻关后不同时期储层压力预测方法,目的就是弄清楚不同储层在正常开发期,其压力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为后期钻井施工过程中降低油层压力,以保证钻井安全和固井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13):12-12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产生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又改变大脑,”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道出了大脑塑造的循环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成舸 《科学大观园》2009,(20):70-71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赛博朋客”科幻小说中,经常会出现所谓的“神经植入装置”——一种把人脑和电脑直接相连的东西。就像在那部由威廉吉布森的小说改编的、让人看过就忘的电影《捍卫机密》中,主演基努里维斯所宣称的那样:“我往脑子里存了几百兆的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