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问题。在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框架下研究产业集群演化的动力机制,构建一个技术与制度协同演化的一般模型,从而研究产业集群内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可以揭示和不断强化产业集群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进而不断强化产业集群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过程。外生性动力至少包括了外部竞争的推动、吸收外部异质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政府的支持;而内生性动力至少包括了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间的竞合作用和创新集群内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把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分为诞生、成长和成熟等三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同时,借鉴相关研究文献,将创业者素质分为一般素质和核心素质两个部分,并结合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匹配分析。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是推动航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利器,因此研究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6—2020年上海航空制造业合作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运用GEPHI和UCINET构建上海航空制造业专利合作的知识网络,分析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知识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和重要节点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上海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处于成熟期,核心节点增加,节点间的合作关系逐步稳定,但知识交流的效率仍需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4.
5.
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的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具有生态群落的特性,嵌入于企业生态系统之中,在集群企业种群内部企业间,集群企业种群间,以及产业集群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多层次的协同演化。各层次的协同演化促使产业集群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良性的演变和持续的发展,并获得较强的集群稳定性。还运用环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机制的动态演变过程,得出了产业集群的文化环境所形成的机制是影响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武汉光电子产业创新集群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在光电子产业领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标志性品牌。本文通过演化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对其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从中找出其演化发展的基础要件和动力支撑,并形成经验供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综合考虑网络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偏好依附和区域优先连接性,运用复杂网络研究中的率方程法,从企业的"网络嵌入性"角度出发,推导出了网络度分布的演化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合作网络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随着网络的动态演化,企业间所拥有的资源差异越来越大,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机会,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和交流;"网络嵌入性"越均衡,越有利于提高集群整体的创新绩效;应鼓励集群内企业间积极开展创新合作,这将有利于优化网络结构,降低创新资源被少数企业所垄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微观主体,但集群企业的创新行为并不独立,受制于其他关联企业。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对集群内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创新行为选择的研究表明: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演化结果最终趋向于协同创新和都不创新两种稳定状态,这一过程中创新回报率的大小、创新投入的高低、协同效应的大小及不创新面临的损失等因素变动时会改变趋向于每种均衡状态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网络爬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获取网络数据开展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在特定产业集群区域采用定向网络爬虫抓取企业网页信息并进行解析,获取包括公司名称、供应产品、注册时间和地址等结构化数据;通过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利用聚类算法分析进行网络层次聚类,同时结合了地理空间数据,利用自下而上的网络分析方法映射到集群实体空间,对产业集群展开空间特性研究。基于聚类结果辨识出宁波地区注塑机集群7种具有不同产品结构的主体,结合核密度估计法与空间关联分析法,从时序与空间的角度讨论注塑机集群特性以及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性,为基于网络数据研究产业集群的结构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企业技术能力概念和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 ,给出了集群技术能力内涵 ,分析了集群技术能力的四个基本特征。本文的核心在于揭示集群技术能力增长的机理 ,提出了集群技术能力增长是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平行作用的结果 ,其中动态机理内在地反映在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拉动效应和挤压效应 ,静态机理反映在集群技术能力要素的持续积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与上海的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度集聚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空间形态上具有"中心外围"的特点,外环以内是主要集聚区,远郊区县分布相对分散.集聚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托高新技术园区、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属于开发功能优先型;另一种是依托所在区县的支柱产业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个区县,与所在区县的产业结构关联性较强,属于承接边际产品转移、市场指向型.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空间演变特征的分析是研究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综合评估、GIS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人口、产业、用地、教育、居民服务5个指标,探讨辽宁省城镇化空间演变特点,以及5个指标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辽宁省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口、产业、教育、用地、居民服务的城镇化指标值在空间演变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及其周边城市,而辽西北地区各项指标值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各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增多,指标间表现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再论技术创新及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4):436-439
从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本思路及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具体措施,从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节机制和完善国家政策体系等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主导产业群,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17.
扩大内需是维系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对2002年~2013年间江苏省区内消费差异的总体变化与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诊断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针对性提高区域消费水平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1)2002年来区内消费差异基本稳定且趋于下降,但空间集聚分异格局加剧.2)区内消费水平呈南高北低抱团式发展,这种空间不均衡是区域自身与周围地区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3)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可有效解析各变量对消费的时空作用方向与影响大小.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及外资利用显著有助于促进地区消费的提高;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地区经济发展、公路货运量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区域消费的影响显著为负;居民储蓄款及就业率在不同固定效应背景下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不一.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西藏落后的生产条件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降低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成为影响当前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文章提出了西藏财政在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财政服务、变不利为有利,支持社会经济的再次跨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传统统计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全国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市统计数据,以城镇化率为测度指标,县级尺度为研究单元,对1990—2010年湖北省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城镇化格局的现状特征为:城镇化发展空间不均衡,城镇化中低发展水平地区占主体;主要城镇沿江沿路分布特征明显;一城独大的金字塔型城镇体系仍然较为突出.(2)近20年来,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逐步呈现空间聚集格局,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在缩小;武汉城市圈作为区域城镇化"热点区"扩散作用不断增强、辐射范围逐渐扩大;但鄂西南、鄂东北作为区域城镇化的"冷点区"基本没有改变;城镇规模体系日趋合理,特大、大城市聚集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结构演进是经济结构演进的核心,海洋产业结构演进是海洋经济经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借助“三轴图”法,通过海洋三次产业的重心转移轨迹来研究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发现:自1986年至2012年,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以左旋模式向高级化阶段演进;中国海洋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一三二”经“三一二”演变为“三二一”的顺序,演进轨迹较曲折;2000年之前,海洋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海洋第二产业比重最小;2001年,海洋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海洋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2005年之后,海洋第二产业比重超越了第一产业,海洋三次产业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