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分析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各方面影响 ,指出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框架 ,对企业的技术活动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对这种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不足 ,正是导致我国国企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绩效的原因之一。只有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 ,并将对其的变革纳入与技术创新协调进行的轨道 ,才能推动技术创新 ,进而推进国企改革进程和企业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的文化因素剖析及其对国企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文化维度考察了其对各国公司治理模式所起的影响,指出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它对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支持作用,但动太地看,文化发展的滞后性会对治理的变革产生阻碍,因此,各国治理模式的设计及其变革,必须与文化形态保持协调,我国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尤其应重视文化的协调性,使文化创新同步于有形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增强作为一项试图改造人类自身的颠覆性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塑造着人与社会。人类基因增强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其研究和应用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伦理的、法律的和社会的问题,亟需对其进行治理。伦理治理是对人类基因增强技术进行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是指政府、专家、企业、公众等技术发展的相关利益主体,以伦理原则为指导,解决人类基因增强技术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促进技术为人类造福的各种方式的总和。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治理什么,也就是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对象;二是谁来治理,即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主体;三是如何治理,也就是人类基因增强的伦理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实现长效治水,促进人与水的可持续发展是水环境治理的实践难题。水环境治理从工具意义上认识水,将水看作人类客观改造的对象;水伦理治理把水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人水共构、共生的理念,强调治水是一种合伦理性的治理,以水伦理为价值取向,围绕水伦理问题进行治理。浙江“五水共治”的治水伦理实践为我们在新时期处理好人水关系,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技术治理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智能革命更是将之推进到智能治理的新阶段。在基本理念层面,有限技术治理信奉科技谦逊主义,坚持有限工具原则,主张渐进工程方法,赞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在主要措施层面,有限技术治理防范伪技术治理,控制反治理现象,完善再治理制度。有限技术治理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努力结合中国传统与国情,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于低碳减排、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学与政策互动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国际环境事件的复杂性,并从臭氧治理和气候变化治理两个案例出发,分析影响其治理的政策因素。分析认为,确定或不确定的科学结论,国家利益以及替代技术是影响臭氧治理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关键因素,也导致了两个看似相同的国际环境事件却最终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效果。最终本文认为,政策议程总是在"基于知识"的认知共同体和"基于利益"辩护原则下交替出现,科学与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实际事件中总是变化并可以协商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治理的柔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科技治理的柔性模式是一种多主体参与的柔性治理架构,以责任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价值取向,倡导科技治理主体进行平等互动与民主协商,以灵活多样的治理工具为载体,构建多层次政策学习机制,进而加快科技体制深化改革进程和提升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9.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其引发的世界格局的变化,需要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系统性变革.当前,科技创新治理问题可归纳为"多重失灵叠加",包括:市场、转化、系统和治理失灵,深刻体现了"复杂性"本质.然而,当下主流的治理理论无法克服其内生性的效率、民主悖论和情境适用等问题,需要强化"国家"在科技创新治理中的作用,即"元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条西煤东运的钢铁大动脉,横亘在蜿蜒起伏、沟壑纵横的华北大地上!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个题目时,心底存有这样一个祈盼: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拧开凉水的水龙头,直接饮用凉水。说实话,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家来说,这个目标有些不容易,也有些遥远。但我们要坚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技术治理失灵问题的回应需要关注行政主体和治理客体之间的关系,技术和治理的伦理体现为社会道德和制度秩序,两者的关系表现为公共价值,以此构成技术治理合理性的基本条件,同时指导技术治理寻求秩序与道德的共同体——制度道德。制度道德为技术治理提供合理性来源和行为原则,也提供了技术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结构性"嵌入"和社会治理"再治理"两种方式。由此,技术治理的内在困境得以解释,责任伦理得以澄清,发展路径得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技术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展开基础。作为现代技术的前沿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处于成长和摸索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其治理过程也展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法律与道德等传统治理手段一时难于发挥规范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人们在传统技术治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高新技术的治理策略及其方案;依据不同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的不同阶段,规范和引导高新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20):14-19
入梦篇每次出行,都像是一场梦,或从容美妙,或慌乱沮丧。然,都可以让你游离于日常生活,而在短暂的一段时光内,逃开凡俗种种。我多么渴望而喜欢这种逃离。是的,现实生活中我焦头烂额,浮躁匆忙,麻木庸常;但在逃开的日子里,我却可以行至水穷、笑看云起,我可以为阳光蓝天而微笑,也可以为花木青山而感动。  相似文献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113-118
认知增强在帮助人类获得更强认知能力、实现更强认知效果的同时,也触发了对人自身的安全、公平与自由、情绪情感与人格"同一性"、"天赋属性"的消解、潜能降低与进化单一等诸多风险。创新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个体在选择使用认知增强时对有效性与合理性的审慎程度不够,社会舆论引导的不够合理,技术监管体系的欠完善,是认知增强风险的主要成因。对于认知增强采取"无限制发展"与"完全禁止发展"的态度都是不现实的。针对其风险,应从认知增强的创新主体、使用主体、技术的社会环境、技术监督监管等方面积极寻求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作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而网络空间伦理治理则是创新网络空间治理的新视域。网络空间伦理治理旨在建构网络空间的良性伦理秩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9,(9):19-19
清淡饮食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食物要多样化,主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经常吃奶类、豆类和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在此基础上,再提倡清淡少盐,对脂肪和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这里要特别推荐“一到七”的清淡饮食模式。  相似文献   

18.
笔者提出了中国创新治理的三大方向,包括以原创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以自主性为核心的科研体制改革和以智库为核心的创新治理。  相似文献   

19.
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增进了社会福祉,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治理风险。本文从技术的双重互生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技术的以生产和赋权特征为代表的仁慈面孔有助于增进社会福祉,同时,技术的以侵入和约束为特征的阴暗面孔使技术治理潜藏着系统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技术的短期跃进效应将长期固化体制的韧性,导致新的马太效应;为此,未来的技术治理首先应该是人本主义的、开放包容的,政府应该同时扮演好工程师和园丁的角色,构建由社会心理、社会信用、社会组织和社区构成的社会支撑体系,建立动态的多元合作的技术治理框架,从社会内部自发预防和消除技术治理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即有治理水患的传统,它体现了治理者的主体意志。1949-1966年从集中用于治黄治淮开始,到治理江海湖泊、治水、治土、治山,到治理沙漠、综合治理,进一步高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化了治理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形成了治理就是具有能动性的治理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把科学技术作为治理工具去治理自然的综合治理观。1970年前后,综合治理观类推到治理环境、治理污染;经过1970年代中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次儒法之争,治理环境污染的观念外推到社会污染治理,形成了儒家"人治"与法家"法治"相综合的综合治理法制观,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