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读周国平先生散文集《生命的品质》,很喜欢他文字中透射的思想光芒,能给人一种鼓舞的力量。一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活出生命的品质,必须要了解和懂得生命的内在意义。周先生在序中说:“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以致有些人“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那是因为在人生的角逐中,有人往往只注重了个人的生存、发展,而忽视了对生命本身的尊  相似文献   

2.
把握现在     
《科学大观园》2011,(16):1-1
对于一个聪明人平说,每天都是一次新的生命。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则遥不可知,而今天是一个礼物。 爱默生说得好:“你若是爱千古,你应该爱现实,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是不实在,你能确有把握的,只有今日的现实。”人生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拖廷着不去生活。我们都喜欢梦想一座奇妙的花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鲜花。生命和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度过的每一刻中,把握住每一个能把握的现在吧。  相似文献   

3.
人:物质精神二象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物质与精神是两种很不相同的存在,却统一于人之中。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既有物质生命,又有精神生命。人类的创造与矛盾均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强人工生命认为,我们在自然环境或计算机的虚拟环境中创造的展示生命特征的人工实体可以成为真正活的生命,因为不管我们怎样定义生命,这样的定义必然会把这样的人工实体包括在内,强人工生命的反对者主要从物质和形式的关系、虚拟生命缺乏生物学意义上的新陈代谢,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础的经验性、“鞋子/苍蝇”谬论等四个方面否定强人工生命的可能性。本文则对这几个反对理由进行分析,认为这些理由不足以穷尽强人工生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基因技术与生死观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技术的发展使人自认可以作为重塑自然的设计是来继续生合未来发展的创造性进程,人这生死过程越来越不成其为自然的过程,而成为人为之事。传统生死观“惜生防死”的伦理规范在基因技术寻求个体不朽的过程中体现到极致,但个体过长的寿命不仅违反自然法则,而且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退化。辩证的生命观总是和它的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我们应把握生命的质,而不是计算生命的量。  相似文献   

6.
有时我们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一年中的哪段时光?对我来说,春天最令人愉快,大自然从冷漠的冬天中苏醒,生命的力量又开始涌动,树叶生长,蓓蕾绽放,眼前的一切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在这大自然生命复苏的时刻,我们的心也为之狂喜,但是美景不会永恒,叶子会到达它生命的极限,花蕾盛开后就会走向枯萎。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亨利·林,以有生源说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模型,用来探测外星生命在行星间的播种模式,并将这种扩散模式比作地球上的流行病传播。科学家相信,该计算机模型可被用来探测外星生命的特征,并预言在下一代能追踪到这种生命扩散。也许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但是很显然,宇宙间的确存在隐匿的、不为人知的生命。天文学家已经研发出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六十年前,当我进学校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说,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研究无生命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于它的规律.因此物理学的"实在的"世界由我们周围的东西组成,只是除去有生命的机体.这个定义甚至在那个时候也是很肤浅的.  相似文献   

9.
提到核技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就是核武器和战争。然而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核技术也不例外。它的杀伤力在战争中可以无情的夺取人们的生命,然而随着核医学的发展,它又展现出济世救人的一面。尽管如此,核医学仍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我们采访了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肿瘤分子核医学研究室主任董峰教授。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我国每年因吃错药而被夺去生命的有40余万人。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药名过多过乱有关。近年来市场上的药品名称很不规范,有的是老药起新名,比如琥乙红霉素又叫利君沙。还有的一种药取多个英文名、拉丁名、中文名,比如菌必治,又叫头孢三嗪、头孢曲松、罗塞、嗪罗氏芬等。这些不规范药名,严重扰乱了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础物质。这颗白矮星位于牧夫座,其大气层中富含碳和氮以及水的成分。研究者称,这颗白矮星拥有的行星系统很可能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十分相似,意味着生命形成的某些条件其实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罕有。主持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0,(3):14-15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但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兴趣,适合从事的运动显然也不一样。对热爱运动健身的人来说,到底应该如何搭配组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呢?另外,运动与饮食、休息甚至音乐等等都有着密切联系,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合理安排呢?  相似文献   

13.
人生十句话     
1.爱一个人而那个人不爱你是很让人难受的,但更痛苦的是,爱一个人,却永远都没勇气告诉他。 2.生命中很悲哀的一件事,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但你却到了最后才发现,一切都太迟了,你已无力回天,只好任其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步入新世纪、走向未来的人们,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未来新人类”的一些心理特征,对我们很有启发。开朗、大方的人生态度他们对人对己开朗、开放,不固执己见、冷漠、呆板和闭锁,有崭新的视野和生活,有崭新的观念和思想,有超前的鉴赏力。日常生活中,可以重复地有敬畏、快乐、满足、惊讶等经验和感受出现,在不断寻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一系列新发现似乎使得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遗憾的是天文学家至今尚未发现这方面的确凿证据。不过,一些科学家对寻找地外生命的前景充满乐观。 地外生命存在的两个要素 一个研究小组称宇宙中的恒星数量是他们以前所认为的三倍。而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能以剧毒砷为食的细菌,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如何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字生命是用计算机媒介来创造的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自然生命特征或行为的人工系统。数字生命研究是指那些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计算机程序为生命个体的人工生命研究。数字生命遵循着遗传和进化的规律,从而为深入考察生物的进化现象和复杂生命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手段。数字生命研究为我们深入探讨生命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研究可以为自然生命生长发育和进化规律的研究提供计算机模型和网络支持环境。利用这种研究方法,探索人类生殖、遗传、进化的机制,有助于人类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研究和实施,进而有助于解决物种爆炸、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1,(17):57-57
2004年11月.新浪网开展了一次讨论:面对明明知道医学已回天乏术的绝症亲人,不富裕的我们要不要倾尽一切去做最后的尝试?为了绝症亲人能多延长几天的生命,有没有必要让自己的下半生背负巨债,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18.
一、平衡的相对性问题我们都知道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但又说人体和一切生命体系都经常维持平衡。对于生命体系中平衡的相对性问题,人们一向从动态平衡观点去解释、去认识。按这个观点,生命体系处于不断打破平衡、再建立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便是平衡相对性的体现。应该看到用这种动态平衡观点虽能成功地解释各种物质系统的运动状态,但单纯用它解释生  相似文献   

19.
大一那年,与经济系男生打架,我们几个差一点儿被学校开除。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足球赛时谁对谁下脚狠了点儿。其实,挑刺的是经济系那几个家伙。如果不是他们叫嚣着要在午饭后到北树林等我们,这场架其实根本打不起来。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西部的高原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很通人性的世界珍兽群“东方爱兽”——白唇鹿。这群“东方爱兽”虽野性十足,但却如人类一般,是一种时时被爱的氛围包围着的“感情动物”,有时候为了保护同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