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科学史学会2008年年会于11月6日至9日在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召开.此次年会由美国科学史学会与科学哲学学会联合召开,千余人与会,设70多个讨论小组,盛况空前.会议议题以西方科技史为主,涉及科学史的众多方面,会后颁发了科学史界的诺贝尔奖"萨顿奖章"和其他重要的科学史奖.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中国和东亚科技史研究相关的议题,反映了这个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和关注的新问题.研究时期注重现代,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强调跨学科综合,研究视角宽广,涉及"科学与政治"、"科学与民族主义","跨文化和跨区域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的赞助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现代研究室于1986年5月20日至5月25日在青岛召开了西方科学编史学,科学史方法论及科学史学史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9名中青年科学史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目前,在我国科学史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史工作者的人数也有很大增加。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史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在我国科学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就是缺乏对于科学史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The8thICHSC)于1998年8月23日至28日在德国柏林技术大学举行。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从1982年迄今,已先后在比利时鲁汉、中国香港、中国北京、澳大利亚悉尼、美国圣迭戈、英国剑桥和中国深圳举办过七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次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八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由柏林技术大学哲学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中国(合香港、台湾)、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荷兰、酉班牙、列支敦士登、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130多位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国际科学史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欧文·N.希伯特(ErwinN.Hiebert)教授于3月3日至19日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希伯特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科学和哲学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核物理发展史的研究卓有成效。由于他亲自参与过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因而对美国的核物理发展情况有切身的经验和体会。他对世界科学史研究状况也了解得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5.
夏佩尔的科学哲学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佩尔(Dudly Shapers,1928年5月27日—)是美国威克岛Forest大学哲学教授,美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会”成员。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任教。1966年—1975年,他曾担任全美科学基金会主持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规划”特别顾问;1970—1972年担任“科学概念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HSS1924年成立以来,科学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HSS不仅支持其会刊ISIS的出版,更促进了科学史的教育与普及.在经历了与ISIS的关系危机、ISIS出版危机、毕业生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后,HSS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科学史专业学会.20世纪80年代后,HSS积极规划科学史研究项目,在美国大学和中学进行科学史学科建设,加强对出版物的建设与管理,设立多种奖项,实现了由ISIS的订阅代理向综合性专业组织的转变,为科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将于今年8月20日至25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自去年11月向国内外发出第一次通知以来,到今年三月底为止已收到国内(包括港、台在内)论文120余篇,国外学者40余篇,其中有英国李约瑟的《中国生物学的命名和分类》、日本薮内清的《中国科学在日本》、美国席文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前景》、苏联尤什凯维奇等的《中国数学史研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关于科学史在中国发生建制化的早期过程出于一种巧合.大约就在科学史于美国开始发生职业化的同时,我国分别于1954年及1957年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隶属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当时隶属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8—14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21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 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联合提出了申办下届大会的提案。7月13日当地时间下午4时(北 京时间14日5时),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莫斯科表决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授予北 京的数小时之后,国际科学史学会2001年第2次代表大会经过投票表决,决定由北京主办第2 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当国际科学史学会秘书长宣布这一结果时,全场掌声雷动,各国代表 纷纷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有的代表甚至举起当日刊载有“北京赢了…  相似文献   

11.
席文(Nathan Sivin,1931—)院士的《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一书,2011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是作者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之邀,于2009年4月13日至22日在北京大学所做"竺可桢科学史讲席"系列演讲的中英文对照版。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科学史国际讨论会,于8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学者50名,包括著名的中国科学史专家、84岁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以及席文(美)、中山茂(日)、何丙郁(港)、伊东俊太郎(日)、钱存训(美)等。中国的科学史家钱临照、席泽宗、柯俊、王振铎、胡道静、曹天钦、薄树人、杜石然、潘古星等出席了这次讨论会。严敦杰因病未能参加会议。周谷城、严济慈、夏鼐、卢嘉锡、张含英以及胡永畅  相似文献   

13.
继1982年8月比利时鲁文大学召开第一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见本刊1982年第6期报道)之后,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何丙郁教授于1983年12月14日至17日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比利时等九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三十三名学者。会议于14日下午五时开幕,在香港大学副校长黄丽松致开幕词之后,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做题为《中国科技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公开演讲。他以许多亲身经历的事例,说明搞科技史的人必须随时注意考古发掘的新资料作为自己的营养,而考古学者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在深圳举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局、教育局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于1996年1月16至20日在深圳大学举行。国际中国科学史的编号会议,自...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史学会、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墨经》研讨会于1987年4月18日至20日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代表30余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安徽、陕西、辽宁、内蒙等地,他们各自的专业包括哲学、数学、物理、生物、工程技术以及专门的科学史工作者。中国科学史学会第一任理事长钱临照教授参加会议,并作了很多重要发言。对《墨经》专门进行综合性讨论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物理学系科学史教授,研究开耳芬的主要权威贝龙(Enrico Bellon),曾写过一本《纸上的世界:关于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研究》。该书的英译本(A World on Paper,Studieson the Second Scientific Revolution)于1980年在美国由MIT出版。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杰拉尔德·霍耳顿认为:“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富有教益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学是以科学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本文针对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存在的模糊问题,从理论上对科学史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界定了科学史学的研究范畴,以期厘清科学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提高科学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第17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1985年7月31日至8月8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召开。国内科学史学家取得不同来源的资助,共有13人参加,此外还有7名在美进修的学者及3名台湾学者参加。这是1956年竺可桢副院长等5人参加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和1981年席泽宗等8人参加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后,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我国科学史学会于1965年由于发现该国际组织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阿伽西完成了首部科学编史学专著《论科学编史学》,并用科学史案例证明波普尔方法论证伪主义能较好地指导科学史实践。立足于阿伽西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著作,结合其理论与实践,考察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史应接受新的批判科学哲学指导,批判当下受归纳主义和约定主义影响的科学史研究,提出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科学史的目标是更接近科学和历史事实,并提供有趣、生动的历史。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体现出批判性史学的独特性,开启了一种分析批判的视角,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范围广泛的问题领域,对后来的科学史研究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开拓意义。在科学史研究国际化趋势及多元化路径趋势下,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