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间喷式柴油机缸内压力精确及放热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间喷式柴油机缸内压力精确测量的新方法,即直接测量主副室的压差,对压力测量结果和放热率计算结果作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测得的压力及压差具有更高的精度,对提高放热率计算精度有明显好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三元乳化燃料和柴油放热率计算的工质热力参数及燃烧化学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放热率计算结果并分析了压力传感通道效应、乳化燃料中水的汽化潜热、计算步长及示功图光顺程度对放热率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计算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连接通道流量系数的新方法,即等效热力系统火用分析方法.与稳流试验方法和等效热力系统能量分析方法得到的流量系数进行了比较,并比较了放热率计算的结果.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流量系数精度更高,与直接的双室放热率计算模型相结合,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放热率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涡流室柴油机燃烧放热率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分析了连接通道流量系数对放热率的计算方法发展和计算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包括瞬时通道流量系数和具有多种燃料计算功能的放热率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柴油机分别燃用柴油和甲醇的计算实例.本文编制的计算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述了涡流室柴油机燃烧放热率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主、副室连接通道的流量系数对放热率计算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包括瞬时通道流量系数和具有多种燃料计算功能的放热率计算模型;并给出了S195柴油机燃用柴油的计算突例。本文编制的计算程序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计算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连接通道流量系数的新方法,即等效热力系统Yong分析方法,与稳流试验方法 等效热力系统能量分析是到的流量系数进行了比较,并比较了放热率计算的结果,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流量系数精度更高,与直接的双室放热率计算模型相结合,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放热率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加速时喷油及燃烧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柴油机加速时油管嘴端压力、气缸压力每循环的变化,进行喷油过程模拟计算发放热规律计算,分析油管压力、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喷油规律、每循环喷油量及气缸压力、最大爆发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燃烧始点、放热规律等参数每循环的连续变化.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加速时喷油燃烧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柴油机加速时油管嘴端压力、气缸压力每循环的变化,进行喷油过程模拟计算及放热规律计算,分析油管压力、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喷汪规律、每循环喷油量及气缸压力、最大爆发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燃烧始点、放热规律等参数第循环的连续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测量发动机气道的流动特性,提出了气道的变压差试验方法.变压差试验只需要确定气门最大升程时模拟气缸内与环境大气压的初始压差,试验过程不需要保持气缸内恒压差条件.变压差试验方法测量精度与定压差的精度相同,试验操作程序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气道稳流试验的全自动化,对于企业生产线上的批量缸盖检测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文中详细介绍了变压差试验的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不同黏度的条件下的垂直管段塞流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黏度下的截面压力、含液率、压差波动信号及压降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大使气塞长度减小,并缩短至7.5~9倍的管径,段塞周期缩短,管道截面压力和压差波动会随之加快,平均持液率也逐渐增大,Mukherjee-Brill模型无法准确预测高黏油气流动的持液率,VOF(volume of fluent model)模型的持液率计算精度较高.液相黏度的变化对段塞流压降有一定影响,实验和模拟计算中都出现了负摩阻压降现象,总压降随着黏度增大而增大;Beggs-Brill模型的压降计算精度随着黏度的增加而降低,Hagedorn-Brown模型和VOF模型对压降的预测效果较好,误差低于15%,可见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放热率的计算是分析和提高柴油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对涡流室式柴油机放热计算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并计算和分析了S195型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燃烧放热率,为这一计算工具在这种柴油机上的有效应用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台车式热处理炉炉膛压力是反映炉内燃烧工况正常与否和运行中监视、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不仅与燃烧效率直接相关,而且与安全、节能和环保密切联系.针对在满足热处理炉膛温度控制精度下的合理控制炉膛压力问题,以“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基地锻钢工程新建台车式热处理炉”为课题背景,提出了一套新的控制方案一传统的单闭环调节加上炉膛压力监督机制控制,给出控制系统构成.仿真结果证明,控制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误差分析理论对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装置的喷嘴流量测量进行了系统误差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喷嘴直径加工精度对整个喷嘴流量测量装置的误差影响较大,在相同风量下喷嘴的开启组合方式对应产生的测量误差也不尽相同,应适当选用较小直径的喷嘴进行测量以减小误差,同时需要对喷嘴的加工精度进行验证;压力差仪器精度对喷嘴测量误差影响最大,因此应尽可能选用高精度的压力差计;相对而言,干球温度计与大气压力计的精度对喷嘴流量测量误差较小,宜选用稍高精度等级的干球温度计与大气压力计;静压力计与相对湿度的测量仪器的精度则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4.
结合燃烧理论和声学理论,针对实际中出现的燃烧室空腔压力振荡问题,将声学模型和燃烧计算模型相耦合,用数学模型描述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的热声耦合现象.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制闭式定容燃烧的二维热声耦合计算程序对预混合丁烷进行计算,得出热声耦合的特性并给出了描述声场的压力云图,可以看到加入波动方程前后的燃烧过程存在差异.同时结合汽油机缸内燃烧压力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闭式燃烧热声耦合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验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在闭室燃烧过程中,放热与燃烧室声场存在相互影响,因此对内燃机燃烧过程进行研究时,应考虑声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燃烧室热边界对微型内燃机微燃烧特性的影响,以指导燃烧室设计,采用层流有限速率模型对微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首先对仿真结果开展了有效性分析,探讨了网格尺寸、时间步长、步长内最大计算步数3个建模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散热系数、壁面厚度和材料3个参数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热系数对燃烧特性有较明显的影响,散热系数从0增加到55 W/(m2·K )时,压力升高率减小,着火点延后,最高压力值下降了2个大气压。壁面厚度和材料对燃烧特性影响不大,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在热量从缸内传到外界环境的热流路径中主要传热热阻是外壁面与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热阻所致。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接触式测量密度检测范围受限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固定容器内气压的变化, 间接测得非空心固体物质的体积大小, 进而求得被测固体物质密度。该装置检测范围广泛,可对任意不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的非空心固体物质的密度进行无损伤测量, 避免了单一排水法对被测物造成的损伤和由此造成的结果误差, 能在容器所承受的最大压强范围内, 通过控制气体压缩器适当加大压缩气室内空气的气压, 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测量误差不超过3%。  相似文献   

17.
建立涡流室式柴油机放热规律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和缸内工作过程的零维模型 在缸内工作过程计算中 ,采用了双韦伯函数作为计算模型 探讨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流量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影响及它们的确立 针对S1 95型柴油机的不同工况进行了放热分析和循环模拟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