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西科技》2006,(3):11-1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科技人才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不够,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中宣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的倡导下,浙江省科技厅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下乡活动,是科技信息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户、农村之间有效传递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科学知识、科技信息的通道,是加快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村创新科技进程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技下乡服务,能更好地向农民传播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帮助农民提高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育、开发农村信息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  相似文献   

3.
李国震 《科技潮》2005,(4):42-4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在京郊农村的普遍实行及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参与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解决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与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矛盾,上世纪90年代以来,顺义区逐渐形成以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能手、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专业户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协会。此后各类新型的科技服务组织雨后春笋般的在顺义大地发展起来。这些科技服务组织从技术服务入手,逐步向产前产后延伸,成为科技流向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的渠道。顺义区对区科技服务组织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以便及时引导和扶持,促进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综合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态条件,而且能够跳出传统“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实现农业特色经济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竞争日趋明显、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面前,我们必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不断地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科技含量。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民科技经纪人示范工程,就是要通过农民科技经纪人的纽带作用,把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广阔的农业生产领域。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精通技术、市场、管理的农民科技经纪人。  相似文献   

6.
甘华锋  朱敏 《宜宾科技》2007,(4):22-25,16
农民是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畜牧科技的接受者和应用者。然而,多数农民由于长期受自身文化素质和经济、科技、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在畜牧科技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就难以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农民依靠科技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笔者依据所了解的农村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情况,对农民应用探讨提出相应对策,旨在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促进畜牧科技推广普及,有效地增加农民养殖业收入。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来测度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54%又源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是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生产力的水平。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政策,维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07,(1):1
广东至今仍有近四成劳动力从事着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生产及相关的经营活动,大片山区和东、西两冀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慢,农民收入比较低,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转型期,单靠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传统的初级要素的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化升级的要求,只有依靠科技、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投入,才能切实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榆林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8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余庆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指导农民生产和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要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逐步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示范,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民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人力资本含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思考李秀莲,张放陶,刘爱香江泽民主席指出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李鹏总理指出依靠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每次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强调农业和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把农业搞上去是一个新课题,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龙头企业是新时期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龙头企业不仅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而且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镇巴地处陕西最南端的大巴山腹地,全境343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52个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万人,占总人口的90%,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的贫困山区县。境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地理环境恶劣,地域垂直差异大,工业欠发达,农业耕作条件差,灾害频繁,畜牧经济相对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农民把畜牧养殖业作为主要产业,依靠当地饲草资源,住山靠山,形成了家庭经营的传统习惯。多年来,受当地经济条件和经营意识的制约,畜牧业一直徘徊在生产自给、全而小、零星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难以形成商品化、专业化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8.
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振兴大农业的战略举措李秀莲一、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又是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多,我国人口有72.5%居住在农村,农业从业者占我国从业者总数的57.4%...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太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由温饱进入小康,但发展并不平衡,还有1.5%的农户生活比较贫困。1997年以来,太仓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和扶贫开发协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扶贫开发,使受扶助贫困户的优良种苗有供应、开发产品有销路、经营结果有收益。为此,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科技进步为“三农”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近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始终是难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和提升传统的生产方式,为此,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文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